北安

知青, 醫生, 留學生,科學家 ...
正文

《童年:一九七一》第五章 活學活用

(2015-03-26 19:39:06) 下一個
第五章 活學活用

王秋山從鄉下調到吉慶鎮了,到一小學當小學校長。從下鄉到城裏, 是他生活中的一個很大轉折,他可以掙上旱澇保收的工資, 吃商品糧了。 他是被縣裏當作先進典型而破格提拔的。
王秋山是個土生土長的農村青年。他有兩個哥哥, 一個姐姐,還有一個妹妹一個弟弟, 所以他在家排行老四, 村裏人都喊他王四。家裏窮,口糧似乎永遠不夠吃, 他感覺永遠都在挨餓。他家裏也沒有什麽像樣的家俱,隻有一個吃飯的炕桌和兩隻舊木櫃, 木櫃上麵摞著幾套棉被。 冬天天冷, 全家人都擠在一間房裏,唯一的取暖地方就是炕, 有時把灶坑裏尚有餘熱的木灰掏出來, 放在陶盆裏, 搬到房間內烤烤手。晚上他的父母,姐姐妹妹睡在南炕, 他和哥哥弟弟睡在北炕, 房間內還有怕凍的水缸醬缸酸菜缸。 天再冷時, 家裏養的豬也得從外麵的豬窩趕到房內, 在外間的牆角劃出一塊地方, 鋪上草,臨時搭個豬窩。王秋山王四的一個任務是每天把豬趕到外麵去拉屎撒尿好幾次。 盡管如此, 不聽話的豬還是經常失禁, 王四就得趕緊清理。 好在這樣的日子不長, 通常在臘月初, 豬就被殺掉準備過年了。切好的豬肉就放在屋外的窗台下, 從村裏的井台邊用鎬刨些冰來,蓋在豬肉上, 再澆上水, 不一會兒就凍實了。到臘月二十三過小年時, 再用鎬刨開冰堆,取肉過年。
王秋山十五歲以前, 他去過最遠的地方就是五十裏以外的吉慶縣城。 那是一個夏天,他偷偷地跟著秦老板, 坐著供銷社的大馬車去的。代價是到了縣城幫秦老板卸車。在縣城裏, 他看到了那麽多穿著幹淨, 皮膚白皙的城裏人, 還有百貨一商店櫥窗裏擺設的東方紅牌收音機,鳳凰牌永久牌飛鴿牌自行車。 他還抽時間去人民文化宮看了場電影《地雷戰》。 從縣城回來後, 他好幾天沒說話。到了第六天, 他失蹤了, 誰也不知道他去了哪裏。
半個月後,他又蓬頭垢麵地回來了。 這一次, 他扒火車去了哈爾濱。這是一列從伊春運載木材的火車, 他就坐在木頭和車廂之間的縫隙裏。 這是非常危險的蹭車方式, 如果木頭捆得不夠緊, 或者火車有急刹車, 木頭就可能移位把人活活夾死。這樣的事情不是沒有發生過。到了哈爾濱, 王秋山每天在大街上閑逛, 坐在霽虹橋頭, 就是為看城裏人。這也是他第一次看到橋還可以橫跨在馬路上鐵路上。 在他的腦海裏, 橋隻能橫跨在河麵上。王秋山還無師自通地學會了在城裏謀生。 他準備了一個長繩子,看到拉板車的人上橋費力, 就上前搭把手,把車拉上橋頭。 這樣, 每次他都能掙上一兩毛錢。 等他再回到王家窩棚時, 全屯子的人都對他刮目相看, 說他尿性(東北話,表示能幹的意思), 管他叫四尿子。 王秋山也暗自下決心, 長大了一定要去外麵闖一闖。 就這樣, 他剛滿十八歲那年, 給生產隊長送了一份四樣八盒大禮, 包括兩瓶白酒, 兩瓶水果罐頭, 兩包白糖和兩包槽子糕。 到了部隊,他勤快苦幹, 入了黨,提了幹, 轉業後,回鄉當了老師。
一年前的夏天,這個不安分的民辦教師, 帶領著學生在水稻實驗田裏拔雜草。 這塊稻田是學校的。 幾年前, 公社在不遠的一個當地人稱為東崗子的小山溝裏, 大幹了一個冬天, 修了一個小土壩, 在兩山之間圍了一個水塘。 水塘很小, 用秦來富的話來說, 兔子撒泡尿, 就滿了。 後來雨水多了, 存了些水, 學校在水壩下麵搞了個水稻試驗田, 一來可以讓學生們不脫離勞動, 二來到秋天有了收成, 也可以換點錢為學生們買些紙筆之類的文具用品。 人們都說當個人民公社社員很豪邁, 但手中確實是連買個鉛筆橡皮的錢都沒有, 通常是從自家的雞窩裏撿出幾個雞蛋, 到供銷社賣掉, 隨後買幾支鉛筆。 而鉛筆隻有二分錢一支。
孩子們在稻田裏正有說有笑, 忽然間一陣急雨, 上遊的水渠流水量馬上加大, 泥土圍成水渠有一處漏水, 王秋山他二話沒說, 疾步跨過稻田, 一屁股坐在缺口處, 同時鎮定自如地指揮學生們補水渠。 這些孩子們也沒有工具, 隻能用小手搬土塊。 還有的幹脆把衣服脫下來兜土, 折騰了半天也沒把水堵住,一個個弄得像個泥猴似的, 很是悲壯。 王秋山老師像電影裏的英雄人物那樣, 揮動著右臂, 滿臉嚴肅,對著那些十一二歲的小學生們, 說出鼓動性的言語, 可謂擲地有聲: “同學們, 黨和人民考驗你們的時候到了。 為了公社的水渠, 為了我們的稻田, 為了我們的理想, 為了世界上三分之二的人民從水深火熱之中得到解放,讓我們堅持鬥爭, 直至最後的勝利! 我這一百來斤已經豁出去了, 就看你們的了!” 幾個身體高大的男孩子一聽, 便四處找水渠上可能漏水的地方, 發現後也像老師那樣, 一屁股坐上去, 結果不長的一段水渠上, 坐了三四個男孩子。 孩子們坐上去後, 壓壞了土埂, 水漏的更厲害了, 險情更多了。 孩子們更加忙碌起來, 把稻田裏的秧苗都踩倒了。 王秋山又有話說: “成千上萬的先烈為了壯烈的共產主義事業, 拋頭顱, 灑熱血, 我們吃點苦算什麽? 你們有信心把水堵住嗎?” 孩子們更加激動了, 甚至有些感到生不逢時, 不能拋頭顱灑熱血了, 活著沒有了意義。
如果再折騰一陣子, 也許真有人會碰壞手臂或腳趾來血染稻田,情係大地了。 不想這時秦來富的媳婦桂花扛著鐵鍁正好打此路過。 看著一個精神亢奮的成年人領著一群孩子們在泥水裏連滾帶爬, 口中還振振有詞, 心中充滿了疑惑, 直到她看見自己的小兒子正坐在水渠的土埂上堵水, 心中不再是疑惑而是切切實實地感到可笑。 她幾步走過去, 一把拉起髒兮兮的兒子, “你犯傻啊! 你這是堵水還是放水?” 說完用鐵鍁挖來泥土, 三五下就把豁口堵住了。 她又把另外幾個孩子叫了起來。 當她走到王秋山跟前時, 王秋山自己站了起來, 不好意思地拿過桂花的鐵鍁, 也把水擋住了。 王秋山所導演的保衛公社財產的一出大戲, 才演了不到半個小時, 還沒盡興, 就被一個識字不多的農婦給攪了。
這時另外一些家長也收工從地裏回來吃中飯, 看到自己的孩子被弄得渾身是泥, 心中十分不悅, 罵咧咧地把孩子領走了。 王秋山自己也覺得有點不好意思, 尤其是鼓動那些不喑世事的孩子們, 總是不太光彩, 讓人看上去多多少少有些教唆蒙騙, 品行低下, 盡管很多政治領袖鐵腕人物都善於利用未成年人達到自己的目的。 一句“人小誌氣大”足以讓孩子們失去所有的理智。 不過, 不論王秋山在稻田裏無論如何折騰, 也很難有驚天動地的效果。 有本事應該到更大的舞台上折騰。 孩子們散後, 他也蔫蔫地在水渠裏洗了洗手, 灰溜溜地回家去了, 好幾天抬不起頭來。
但沒多久, 王秋山的心情又好了起來。
每年的十一月份, 作為農業大縣,吉慶縣都要召開一次全縣範圍的農村公社-大隊-小隊三級工作會議。 做為秋收後的第一個會議, 自然是要總結一下毛澤東思想如何指導了好收成。 但年年開會, 年年講農業學大寨, 難免有些疲勞, 甚至雷同。 誰都沒注意到王家窩棚所用的發言稿,已經連續用了三年, 最後王家窩棚自己都有點不好意思了。東北都是大平原, 地挖三尺還是黑土地, 土壤肥得一攥直流油。 沒有虎頭山,也沒有鬼見愁,既不用修梯田, 也不用砍山頭,想豪邁都沒個地方,很難做出任何驚天地泣鬼神的壯舉,實在是讓人感到苦惱煩悶。 隻有在冬季修水利時, 才能插幾麵紅旗, 喊些口號做做樣子。
這一年, 為三級工作會議準備材料的是公社的小於。 這個政治嗅覺極為靈敏的宣傳幹事, 立馬感到王秋山的事跡有文章可做。 一個炎熱的下午, 他把王秋山叫到公社, 詳細地了解水渠事件。 王秋山說得有些輕描淡寫, 他實在不願意把自己再當一次猴來戲弄, 但宣傳幹事小於卻雙眉緊鎖, 絲毫沒有察覺出王秋山那幅可憐巴巴的樣子。 他手中的筆”唰唰”地不停地寫。 他的心中已經開始醞釀一個高大的英雄形象, 耳邊已經響起了號角, 他甚至聽到了紅旗獵獵的聲音。 幾天後一篇題為 《我在水庫在, 青春築彩虹》 的人物報道文稿, 送到了公社崔書記的手中。 崔書記夜裏點起了煤油燈, 連抽了兩根自卷的旱煙卷, 把精神狀態調到了最佳。 他翻開 《毛主席著作選讀甲種本》, 尋找可能對上號的教導。他早就把毛主席語錄背詠得滾瓜爛熟, 可隨時用在小人小事上。但像王秋山這樣重要的典型,他決定直接從原著找答案, 這樣才能顯現出政治水平。 這一次他親自修改文稿, 又加上了王秋山每天晚上都在油燈下孜孜不倦地學毛選的情節,就像他自己一樣。
當王秋山收到修改後的文稿時, 心怦怦跳, 都有點不敢相信文中的英雄人物就是自己。 他把文稿端起來又放下好幾次, 不敢相信是真的。 他順著炕沿背著手走了兩趟,雙眉緊鎖,又猛掐了兩把自己的大腿後, 才緩過勁來:
春風楊柳萬千條,六億神州盡舜堯。 這是一個山花浪漫的年代,這是一個英雄輩出的年代。 此時此刻,一個響亮的名字正在肥沃的鬆嫩平原上回響:他就是王家窩棚小學優秀教師, 優秀共產黨員王秋山!
……
報道中的王秋山, 不再是水田裏補水渠的小打小鬧的小混混, 而是有了很高的思想覺悟,是保衛東崗子水庫的高大的英雄人物。 故事情節有了顯著的變化: 一場大暴雨後, 山洪暴發, 東崗子水庫洪水四溢, 萬分火急, 堤壩出現險情, 而堤壩下麵就是稻田和在稻田裏拔草的小學生們! 共產黨員王秋山毫不猶豫地跳入水中, 用其青春的身軀堵住洪流, 保護在下遊稻田勞動的孩子們。 他一直在水中戰鬥了近兩個小時, 直到其他廣大社員同誌到來, 一同保住了水壩。 為了加強人物的感染力度, 又加上了王秋山經常在夜裏, 提著馬燈, 巡視水壩的情節, 一是為了防止漏水, 二是為了防止階級敵人搞破壞。 這一點王秋山有點認可, 因為他確實去過堤壩, 但他去那裏是釣魚。 他還往水庫裏撒過尿。
果然不出所料, 王秋山在全縣農村幹部三級會議上, 反響不錯, 受到縣委書記的親切接見。在縣委招待所住了好幾天,好吃好喝不收錢不收糧票,結結實實地風光了幾天。 會開完了,也該散場了。就在他準備回鄉繼續當他的小學老師的時候,地區來了一個足以改變他命運的一個電話。原來, 地區的領導也聽說了他, 要把他樹立為全地區活學活用的學習典型。 很快他被請去作報告,又一次大講學習毛主席著作的心得體會, 是毛澤東思想武裝了他,使他能奮不顧身,跳入水中, 與洪水搏擊兩個多小時, 不覺得累,不覺得冷。在極其困難的時候,他一遍又一遍地背詠 “下定決心,不怕犧牲,排除萬難,去爭取勝利”。 為了充實內容,增加感染力,又把他祖祖輩輩當貧農的苦難家史也加了進去。不過聽秦來富說, 王秋山的父親是王家窩棚出名的敗家子, 二流子, 吃喝嫖賭抽,五毒俱全, 把王老爺子當年置當下好房子好地都在解放前折騰光了, 這樣他才被劃了個貧農的成份。
講的多了, 王秋山也變得老練起來, 連穿衣也和城裏人一樣, 把白襯衣放在褲腰內,外紮皮帶, 袖子向上很自然地挽幾下, 衣領上的扣子也放開幾個, 顯得很大方自信。 從地區回來, 立馬判若兩人。
縣裏的領導見到王秋山受到了地區的器重, 大吃一驚。懊悔自己政治覺悟不高, 沒能慧眼識俊,沒能揣摩到領導的意圖而錯過了一次機會。 在王秋山從地區回到縣裏的當天就宣布他的工作關係已轉到縣裏,屬於特批的農轉非, 既把他的農業戶口直接轉為非農業戶口, 並安排到一小學當校長, 兼任革委會主任, 黨支部書記。
王秋山的英雄事跡也在八排的天天讀時間學習過。 同學們都來問三明王家窩棚,東崗子水庫的事。 三明聽說過東崗子, 隻知道那裏有個臭水泡子,不知道那裏還有個水庫。 更沒聽說過王秋山還有如此之壯舉。 魯小鋼說,“湊合了撮合了。 沒聽說前幾年有個七歲的小女孩勇攔驚馬,壯烈犧牲的故事嗎? 那孩子學會說的第一句話不是爹,不是娘,而是毛主席萬歲。”
不知是因搞政治嚐到了甜頭,還是想在一小學樹立一下自己的威信, 王秋山上任的第一件事就是處理大米事件的當事人尹順吉, 稱其 “誣蔑社會主義”, 勒令休學一年, 以觀後效。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