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 博客訪問:
博文

{一}莊子蝴蝶夢的故事在莊子齊物篇有一章莊周夢蝶的故事,因為此故事含義深遠,故研究莊學的學者認為此蝴蝶夢故事可以稱為莊學的代表作之一。整個故事僅有六十一字而已,簡潔而意深,難得的佳作。莊子的整個哲學都包含逍遙遊與齊物兩個思惟,此兩者其實互為因果,有齊物思想後才能逍遙遊於此瑣亂的人世,而想要無憂無慮地生活於此世間則一定要有齊物的思想[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在莊子的齊物篇中有一章很有名的“蝴蝶夢”故事,莊子並且以此故事為齊物篇的結尾,由此可見此故事的重要性。齊物與逍遙遊是互為因果,先必須心中有齊物之心,生活日居才可逍遙無慮如置身於天國。筆者先將此故事略述於下:「有一天莊子作夢自己是蝴蝶,在花叢間飛來飛去,到了忘我境界,忽然驚醒,竟然自己仍然是莊周。」故事雖短但意深,因為在他的哲學中,[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在莊學雜篇之列禦寇篇中有一則故事,此故事應該是莊子的學生所作,他將莊子豁達的個性與謹守他終生齊物的信念表現出來,即是在他臨終前也堅持他自己鼓吹的“齊物”,令人對莊子粛然起敬。莊子偉大哲學的起點就是齊物,齊物在莊學中可以解釋為:對世間萬事與萬物都視為相同的,將人間的一切事物與觀點包括生死、衣食住行、娛樂或痛苦都看為一樣的,最後再[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1)
在莊子哲學中,每篇都有許多寓言,他的寓言的特色都是用字簡潔而醒人,但都是含義深遠,需要多加思考才可以體會寓言中的含義,用現代人的略覽式的速讀則很難體會此寓言的真意。莊子繼續老子的“無為”與“清靜”兩大哲學思惟,他將此二者發揚光大而構成莊學的逍遙與齊物之偉大哲學,逍遙與齊物乃是追求在今生今世中有安逸與平靜的人生,等於今生就在天堂或極[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許多六十歲以上的退休者都熱愛莊學,因為它提供了一個現在就悠然自得,當下就在天堂或極樂世界的感覺。莊學創於二千三百年前之戰國時期,至今仍為大眾所愛讀的書本之一,理由很簡單,因為莊學提供一個寧靜的藝術人生景象,可以使伩徒用他們的“與宇宙為一”的心態去欣賞大自然的真與誠,這也是莊學中第一篇逍遙遊與第二篇齊物論的共同主旨。逍遙遊也可以今日[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2)
Note:此書作者為葉海煙,他對莊子哲學有深入的了解,對莊子一書作了哲學性的分析,最後強調莊子的無用之用,是此書的精華。總之,作者葉海煙將莊子哲學以現代西洋哲學解讀,今將此書之重點摘要?出以供愛好莊學者參攷:熟讀莊子後,就體會莊子傳達的生命意義,就是先在心中建立萬物皆齊一的觀念,同時再使我們的生命精神昇華,而至"天地與我並生,萬物與我為一[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尼采的“上帝已死”一語在他的“愉快的智慧”(或快樂的科學)書中竟出現四次之多,在另一著作“查拉圖斯特拉如是說”中,類似的字詞也出現過。但在他所有的書籍中,最特殊的和具深刻的意義應該是他的“愉快的智慧”(或快樂的科學)書的第343節的最後一小段,因為此段很短卻最能代表尼采的中期哲學思想,而且此位翻釋者釋成中文後,使這一小[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呂洞賓是道教很早的人物(西元798年-不知),早過張三豐(1249-1458)約四百多年,早過楊家太極拳始祖楊露禪(1799-1872)一千年。他在道教的地位非常高,僅次於太上老君老子而且。他本信佛教,後來遇見他的恩師鍾離權,以呂洞賓的佛教背景與他的“考中進士”的知識水平,所以可以融通道與佛兩者之精華,合成為修行的根據。他將道教與佛教的教義及要旨結合一起而[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5)
(2014-09-17 16:46:06)
孔子的哲學是一種以仁為主軸的哲學,可惜在二千五百年前,他的弟子僅僅片段地記載他的言行,並不是一個完整的或者有係統的哲學,甚為可惜。而且一直到今日也隻在抗日戰爭時期任教育部長陳立夫先生一人將四書中之大學、中庸、論語與孟子連貫在一起,以格物、致知、誠意、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順序組合成他的“四書道貫”一書。即使如此,今日讀四[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Agnosticism,此字的意思是介於有神論與無神論之間的字,但並沒有適當的中文翻譯,可以翻譯為1.非神論,2.不可知論,3.疑神論,但是都不太能完全表述原文的意義。筆者認為翻譯成非神論最為合適,故此篇博文中都以非神論代表Agnostism。此字的定義可以定為:不承認也不否定神靈的存在。就是因為這個中立的立場,所以無神論者都認為Agnosticism是偏向無神論者,而有神論[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
[21]
[22]
[23]
[24]
[25]
[>>]
[首頁]
[尾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