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 博客訪問:
正文

老上帝已死在尼采哲學的意義

(2014-09-30 13:16:31) 下一個

尼采的“上帝已死”一語在他的“愉快的智慧”(或快樂的科學)書中竟出現四次之多,在另一著作“查拉圖斯特拉如是說”中,類似的字詞也出現過。但在他所有的書籍中,最特殊的和具深刻的意義應該是他的“愉快的智慧”(或快樂的科學)書的第343節的最後一小段,因為此段很短卻最能代表尼采的中期哲學思想,而且此位翻釋者釋成中文後,使這一小段的文章帶有濃厚的詩味,可謂難得的傑作。尼采的作品非常多,可能和我國的莫言是同等級的。讀此兩人的作品時,有如墜入茫茫大海,失去方向。但代表尼采“中期思想”作品中,則應該可以1882年?的“愉快的智慧”書(注:此書太好,故有多本翻譯,又譯為“快樂的科學”或“快樂的智慧”)中的第五卷第343節為代表。現將第343節錄於下,此段顕出尼采的積級前進的個性,充分表達出尼采熱愛大自然的真誠的哲學心態,讀後也可以對尼采的哲學會有基本的了解。

此節散文的翻譯,可謂美妙潔簡,實在將尼采的文華表達無遺。尼采是一位文學家兼哲學家,在此節有韻律的散文中襯讬出他的熱情與遠景。在此書中,起先“上帝已死”之語出現過三次,最後一次,他以令人驚喜的“老上帝已死”的歡呼,道出哲學家們的心聲,再以抽象的手法?出他的原因,最後以大海描出知識愛好者的願望。(大概此時尼采的哲學思想尚未完全成熟,隻是以大海來表示未來可以開發的知識。故此書稱為“中期思想”。) 這一切都令人回味無窮,如喝一杯好酒,又香又醇。此節簡短易讀,可謂是神來之筆,所以可稱為他的代表作。自從筆者讀過這節文章後,就對尼采仰慕不已,從此就開始讀他的其他作品,深入之後,才了解他對西方哲學的偉大貢獻,因為在尼采前的西方哲學與尼采後的西方哲學是兩個截然不同的哲學,前者是以神權思想為本的哲學,而後者是以人權思想為本的哲學。可見領導世界改變的人是哲學家,不是軍人也不是政客。孔子與老子也是一實例,他們帶領中國走了二千五百年,儒道哲學因時代的大改變而無法完全適合此新時代的思維,需要一些調整,所以我國急需一個偉大的哲學家,不是科學家也不是政治家,希望領導人了解哲學的重要性。

**〖詩文並茂的哲學〗


筆者特別將其分為三小節登於下,如果大聲朗誦,可以體會這節文章的味道,而且分為三小節可以方便討論。尼采的生平也介紹於附彔中,也可以使我們體會出他的偉大處。


1、當聼到“老上帝已死”的消息,我們這些哲學家和自由精神者感到,一個新的黎明,已經顯現在我們麵前,我們內心充滿著感激、驚喜和期待。

2、終於、我們的視線:又顯得更加開闊,縱使還不夠明亮,但我們的航船,又可乘風出海,去麵對任何危難。

3、一切知識愛好者的探索,又得到認可。大海、我們的海,又展現在我們的眼前,也許是、前所未見的、如此開闊的海。


**〖文章討論〗:


按照以上的三段,將尼采?此文章的含意討論於下:
1、尼采是哲學家,他厭恨當時基督教對哲學、文學與科學的限製,為了突破這個不合理的約束,他期望基督教不再限製任何學術的研究,所以他大膽地宣稱“上帝已死”,在最後一次,他稱之為“老上帝已死”。這個消息當然可以使嚮往自由的哲學家感到光明的來臨,而且充滿著感激,驚喜和期待。簡而言之,當敲起革命的響鐘,他們看見黎明的曙光。

2、除掉了這個不合理的限製後,當時的哲學家的硏究範囲就可以擴大,於是哲學與科學的研討可以擬定新的方向,雖然在剛開始時,也許會遇到困難,也會須要摸索一段時間,但是因為“老上帝已死”的緣故,於是大家都去尋找新的知識。

3、所得到新的結果不會為教皇阻止,故可以得到認可。尼采是一個愛好大自然的人,在他的文學作品中常以海代表大自然的美,而且以海影射深淵的知識。在掃除不合理的阻擋後,再去冒險去探索,也許可以發現真的哲理和新的知識,就像這開闊與前所未見的大海一樣在我們的眼前。在此節中,他僅以大海代表未來可能的知識,但是在他的後期作品中,充滿了哲學思想,並且最終改變西方哲學的方向。

**〖尼采心中大海的影響力〗:


這節文章對尼采本人也是他的新哲學思想的起點,以後的作品則有更多更新的哲學思想,由此證明:他的航船的確在此黎明之際已經乘風出海去探索更多更新的知識,可見“老上帝已死”的號角在他的心中是非常響亮的,也可以看出他的思想是積極的與外向的,他的後期作品充滿新的哲學思想可以證明此點。

在他死後,他的哲學思想對二十世紀的許多資產階級哲學流派,包括生命哲學、實證主義、實用主義、現象學、存在主義、曆史哲學等等都有甚大的影響,但可惜他們曲解了尼采反資產主義的本來麵目,而說是從他那裏吸取思想養料。他似乎不屬於其中某一流派,卻幾乎被所有這些流派利用而稱尼采哲學是他們的先驅之一。不僅如此,這令人嚮往的大海,對現代心理學鼻祖Freud 也有深的影響,他也承認尼采對他有很多啓示。當然,大海的魔力對卄世紀的文學家有更大的影響,即使遠在中國的魯迅也感受了這雄壯的大海。


〖附錄〗尼采生平


尼采 Nietzsche (1844-1900),德國哲學家兼文學家。他的父親是牧師,但不幸在五歲時,他的父親就因車禍而去世。從20歲到24歲時,他先後在波恩大學、華比錫大學專修古典語言學。從25歲到34歲,他在瑞士巴塞爾大學任古典語言學教授。34歲以後,他辭去教職,遁入山林專心?作,完成了多本舉世聞名的書籍。他一共寫了十多部的作品。其中他的第一部作品是1872年的《悲劇的誕生》,有名的作品有1882年的《愉快的智慧》或名《快樂的科學》。最有名的作品應該是1883至1885完成的《查拉圖斯特拉如是說》。他在病前的筆記而後人整理出的《權力意誌》也充滿了他後期的哲學思想。不幸的是在1889年後就患了嚴重的精神病而入院治療,在1900年,這個偉人就結束了一生。

令人遺憾的是這位孤獨的哲學家生前離群索居,著作大多自費出版,幾乎無人問津。他的代表作《查拉圖斯特拉如是說》發表了五年,仍然是一片沉默。然而,他對他自己是滿懷自信的,他曾充滿信心對人說:“我的時代還沒有到來。” 終於在他神智清醒的最後一年,丹麥文藝理論家勃蘭兌斯首先發現了他,在大學講壇上講授他的哲學,斷言他在知識分子中將享有盛譽。而且他的影響超出了哲學的領域。他不僅對學院式的哲學家在學術界的圈子裏發生影響,而是作為思想家對整個現代思潮發生影響。現代有名的心理學家弗洛伊德Freud承認尼采對於他創立精神分析學有所啟示,有人把尼采尊為社會心理學的鼻祖。至於在文學藝術領域裏,尼采對於現代文藝思潮的影響之大在哲學家中也許是首屈一指的,許多文學家都受了他的影響。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