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見驢十八

破帽遮顏過鬧市,管他冬夏與春秋。
個人資料
FarewellDonkey18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博文

莫言獲獎,屌絲們一片歡騰。倒也未必是真的喜好文學或熱愛莫言。身為屌絲,活得可憐,平日裏能為自己高興的事太少。別人有了喜事,借個光,搭個便車。為慘淡的人生增加份光明而已,直白又單純。至於那些不承認自己是屌絲或自認自己是非屌絲的,想法就複雜了,表情也更豐富,行為端的詭異起來。這不到了10月16日,紫江學者、博士生導師、香港中文大學編委許[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1)
(2012-10-16 10:44:09)

感謝莫言得獎,給我們一個好機會,把新糟舊醪什麽的都吐出來了。在網上,凡是看到說作品好壞的,我都一律暗自點頭。因為本人好惡也很明顯,最愛紅高粱,不太喜歡豐乳肥臀。還有許多不愛的。至於李銀河女士最喜歡透明的紅蘿卜,驢十八先生喜歡半透明的胡蘿卜,都是口味麽。總不至於心中一直要念著偉人愛吃紅燒肉,驢子還不敢吃素了呢。但是看到很多人在爭論[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2012-10-10 10:38:34)
當我沉默著的時候,我覺得充實;我將開口,同時感到空虛。魯迅先生這話可不是空言,感覺是實實在在說著我呢。最近我一開口就滔滔不絕。有什麽必要要滔滔不絕呢?隻有一種可能,就是說不清道理。針尖大的事,枉廢無盡口舌,七匹駱駝八頭象,都被我的話噴得,生生擠過針眼去了。針尖上的事卻還沒有搞定。可不是因空虛而囉嗦麽。囉嗦就是空,空即是囉嗦。說起囉[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1)
楚王好細腰,國人多餓死。中國好孝道,國人挨板子。在家中,棍棒底下出孝子,在外麵,不孝之子棍棒下麵死。不孝一直是十惡不赦的大罪之一。“五刑之屬三千,而罪莫大於不孝”。不孝罪中最輕的,比如服喪期間提前換掉孝服,就要杖八十。不行賄,有多少人能在八十杖後活下來?當然更多的就在家族內解決了。不待父母告官,族中老人認定了不孝孩子,男的亂棍打死[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1)
國學大師南懷瑾先生對我有大恩德。 在我年輕的時候,染上了兩個幾乎無可救藥的壞癖。一個是見到大師名人,就七扯八拉把自己靠上去。大家看到第一句話,就知道我這毛病還沒好,慚愧。第二呢,是喜歡亂花錢買大師的書。這一點,現在不會了,徹底改了,這要感謝南先生。二惡能改其一,也算夠上百分之五十的君子了。大師功德無量。 年輕的時候上進心尚存,[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3)
(2012-09-21 09:58:20)

賞心樂事莫過於,別人對我說的是心裏話,我對別人說的是聖人的話。這樣就奠定了一場令我愉快的交談。這次也不例外。在跟貼中,許多網友掏心窩子對我說,孔孟呢,敘事也許是不真實的,邏輯可能是破碎的,但他們用心是肯定好的,道德是美不勝收的,還正是我們當前所迫切需要的。於是深深被感動,也難得掏了句心窩子:道德是利益分配的工具。不料,不被接受,[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2012-09-18 09:34:22)

該說點正經話了。嗯,世界真的是不對稱的。你可以一輩子活得正兒八經,但就無法一直不正經下去。這怕是人生無趣的總根源。大體上人的有趣度和正經度成反比。正經的態度可能來自使命感。我不太喜歡這一感。有一群人這種感覺特強,他們自覺是上帝的選民。可是旁觀者幾千多年看下來,怎麽覺得上帝把他們選出來,就是為了折騰著玩的?所以,盡管老天經常苦我們[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2012-09-14 10:18:22)

這些是在《XX世家》係列裏沒能夾帶賣出去的私貨。放在十幾萬字的廢話連篇裏都嫌多餘,說不得不該再說了。所以我要另造個理由把它們說出來。多餘的話其實是在說多餘的東西的。什麽是多餘的東西?就是“人之異於禽獸者”。人之異於禽獸者真不多,落實了就一件:腦子。人腦子比其他動物多得不像話。和同等體量的禽獸相比,人既無爪牙之利,又無筋骨之強,是個[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2012-09-13 09:37:40)

董仲舒是心中充滿憂患意識的人。不是心存極大的恐懼,沒有人能玩命一樣地獨力搞出這麽一個體係來。也許是儒家三百年的苦難,匯聚到他的心中了。從孔子迷信一個七百年前的思想製度開始,到董仲舒又三百年過去了。可是這套思想,又陰差陽錯地因為孔子做教師太成功,門生最多,到處生根發芽,傳承下來。不幸在戰國到秦漢的社會實踐中,孔門全軍覆沒,更遭受種[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7)
(2012-09-11 12:42:08)

孟子的武器威力強大,仿佛給一幫還拿著木棒石斧的原始人,突然都發了機關槍,五毛們一時還掌握不好。對孔子的五毛運動,在兩漢徹底失控了。一不小心,野合問題解決了。“孔子母征在遊於大塚之陂,睡,夢黑帝請己,已往,夢交。語曰:‘汝乳必於空桑之中,故曰玄聖。’”(《演孔圖》)這麽說,孔子因該姓黑嗎?還有一篇春秋緯,名叫《漢含孳》,寫道:“孔[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1)
[<<]
[36]
[37]
[38]
[39]
[40]
[首頁]
[尾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