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處人心

職業,家庭,信仰,人生,文化,世界,盡在人心
個人資料
博文

在美國職場混了二十多年,很少注意那個人是哪裏畢業的。看到老中父母愛爬藤,一時心血來潮,想看看職場裏的藤校畢業生幹得如何。好在現在linkedin很方便,諸多好友的畢業學校和履曆都在網上。開始查才發現,自己連那些算藤校都不知道,還得wiki一下。如果MIT,Stanford都算,我點了10個好友。一個黑人,9個白人,從40歲到退休年齡。看著名單,我可確認他們都是職場裏[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11)
在職場裏難免要和別人一同做事。無奈同事們能力不同,觀點不同,興趣不同。人多口雜,認真做事的老中,不免覺得牽製連連,備受打壓。我早年在公司裏,就很不耐煩和別人合作,寧可單打獨鬥,憑自己本事打江山。奈何在大公司裏,單打獨鬥通常隻能做小事。大一點的方案,都涉及許多人,許多部門。我就有好幾次經曆,送出去的方案,被批評得體無完膚。隻覺挫折連[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16)
(2009-10-03 19:14:33)

五歲的小女兒向來乖巧貼心。我們一直都把她當作寶貝,很少發她脾氣。有一天,小女兒不乖做壞事,被媽媽訓了一頓。小女兒一下就認了罪,抱著媽媽一邊道歉一邊哭。媽媽還得好言好語地安慰她。在媽媽的懷裏,小女兒不安地問,『媽媽,你還愛我嗎?』『當然還愛你呀!你永遠是爸爸媽媽的心肝寶貝。』太太看我一眼,笑著回答。似乎可笑,一個五歲的小女孩能做出[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10)
(2009-09-27 13:11:54)

聽,說,讀,寫,是人們溝通的四大途徑,其中聽似乎是與生俱來,無師自通的本領。很多人認為,有耳朵自然會聽。學校裏麵教得最多的是讀,其次是寫,也許教一點說,很少有教聽的。來美國後才知道有所謂“聽的技巧”(listeningskills),算是EQ的一部份,可能是最重要的溝通技巧。
多年前,我去參加一門學習當父母親的課程(parentingclass),在講到與子女溝通時,[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5)
(2009-09-19 18:15:13)
每一個第一代華人都知道英文的重要性,渴望講一口標準英語,但是多數人卻進步到某種地步就無法再突破。英語發音通常是其中一道難關。難的是,自己不知道哪裏發音有問題,別人不好意思校正,就卡在那個關口過不去。我來美國十多年,自己覺得英文講得還不錯的時候,老板卻請個專家來糾正我的英語發音。來教我的,是一個VoiceCoach,orSpeechTherapist。他要我念了數十個單[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2)
(2009-09-12 16:55:33)

和這家公司談了幾個月,經過五六論的麵試,終於拿到offer,談妥了條件,星期一開始到這家公司當CTO。根據行程,早上九點人事主任來我辦公室辦妥人事手續,十點我去老板辦公室會麵,十點半老板帶我到會議室會見我部門的員工。沒料到,早上十點我就麵臨上任後的第一關。老板和我寒暄幾句,歡迎我加入他的領導團隊。隨即話鋒一轉,老板說我們有一個難題。原來CTO[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9)
(2009-09-06 16:54:52)

多年前,我在IBM上班的時候,我有一位導師(mentor)。我的導師比我年長二十來歲,在IBM幹了一輩子,做人處事穩重得體,很受上層領導的敬重。在技術上,我才學過最新的科技,他常常不恥下問。在做人處事上,我社會經驗貧乏,完全依賴他的指導。
有一次,上層領導要我設法解決產品裏一些辣手的問題。我花了幾個星期的時間,仔細研究出問題的症結,也想好具體解[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16)
(2009-09-04 19:50:32)
在美國上班不久,我就有幸遇到一位好老板。他年紀很輕,卻頗有領袖魅力,公司裏大家都想調到他的單位。有一次,我在他辦公室和他會談,聊得正高興,電話鈴聲大作。當時還沒有來電顯示器,經理們都會先接一下電話,怕怠慢了大老板。但他不然。他一幅‘殺風景’的表情,伸手把電話線從牆上的插座拔了出來,鈴聲倏然而止。他仍然侃侃而談,若無其事。
看在眼裏[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4)
(2009-05-02 20:12:38)

就讀大學的大女兒打電話回來,問我們可不可以邀請一位男同學來我們家過聖誕節的假期。這男生來自中國,在美國沒有親戚,寒假學校宿舍關門,實在沒地方去。我們家地下室有個客房,住很方便,我們常招待兒女們的朋友來過節。女兒有個穩定的男朋友,我們也不擔心男同學住在家裏會“出狀況”。但是,大女兒特別說這男生是個同性戀,我們有點猶豫。猶豫,因為我[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3)
(2009-02-16 14:58:31)

信主後不久,我開始在教會幼兒教室幫忙。星期天早上,父母親們來崇拜時,便把他們三四歲的小孩送來我的教室。照顧這些學齡前的小孩不外乎繪畫,遊戲,講故事,吃點心。一個半小時的崇拜很快就過了,父母親們便來把子女接回去。陪天真可愛的小孩玩耍,輕鬆愉快,算是給新信徒的熱身操。好景不長。下一個主日,我們教會新來了一對夫婦和他們四歲的兒子。這小[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3)
[<<]
[6]
[7]
[8]
[首頁]
[尾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