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處人心

職業,家庭,信仰,人生,文化,世界,盡在人心
個人資料
正文

應該說Sorry 還是 Thank you?

(2012-11-22 10:17:01) 下一個


也許很少人對這個問題有困惑∶做錯事表達歉意,得到幫助表達感謝,再自然不過了。然而,很多人(包括我自己在內)一直選錯了表達的方式,卻完全不知道。

我們家小女兒剛上高中的時候,因為學校離家遠,她還不會自己開車,放學後常常有不同的課外活動,所以安排接送的問題就變成了家裏每天操演的項目。晚餐的時候,我們會討論一下,明天放學後她有沒有活動,要搭校車回家,還是須要有人在什麽時間到什麽地方接她。然後我們會研究一下明天的時間表,誰去接她比較方便。

有一次,討論了一下,我的行程最容易安排。我就說∶“那明天下班以後我不去健身房運動,直接到學校接你,時間正好可以趕上。”

女兒有點愧疚∶“Sooorry!”

我連忙說∶“不用說Sorry,我心甘情願要這樣做的。你說Thank you就可以了。”

女兒嫣然一笑∶“Thank you. You are the best.

很簡單的對話,卻代表截然不同的心態和關係。講sorry的人對別人的恩惠存有歉疚,罪過,欠債的心態,似乎不太相信自己是值得的,對方是樂意的。講thank you的人對別人的恩惠心存感激,相信自己是值得的,對方是樂意的,就大大方方地接受下來。想來,這就是內心安全感的差別。

我注意到這個差別,因為從小長大,有三十多個年頭我屬於講sorry的這一類。我不喜歡別人的恩惠,因為我怕欠人情,擔心沒辦法還人情債。似乎得到別人恩惠會低人一等,我寧可什麽都不要,什麽都不欠。我不知道這個心態是怎麽來的,大概是傳統大環境的暗示,例如“父母為我們辛苦工作,我們一定要好好念書,以後要報答父母。”總之,愛是有條件的,天下沒有白吃的午餐。

轉變成講thank you這一類,是當基督徒以後的事。基督教講神對人沒有條件的愛,非常不可思議,我年輕時一直嗤之以鼻,認為是癡人說夢話。然而,有子女後,我親身體驗對子女無條件的愛是真的。每個脆弱無助的嬰兒能存活下來,都見證了自己沒做任何事就得到無條件的愛。無條件的愛是沒有人情債的,大大方方地接受下來,心存感激,以後把這個愛傳出去,就成了。

可以猜想得到,有這兩種不同的心態,就發展出不同的人際關係。

大學畢業後,我到一家公司工作。那部門有兩個經理,一個學位高,一個學位低,他們共用一間辦公室。雖然天天坐在一個小房間裏,他們卻始終客客氣氣,相敬如冰。有一次,那學位低的經理談到他的無奈∶“那個李經理,小裏小氣的,我如果請他抽支煙,他過一下一定要想辦法請我回來,你說我能和他有什麽關係?”逃避別人的恩惠,讓別人感受到的,是拒人於千裏之外的高傲!

相反的,能夠坦然尋求恩惠,接受恩惠,感激恩惠的人,往往在得到恩惠中發展人際關係。在職場裏找個導師(mentor),常常尋求指點,真心感激對方的付出,是和前輩高手建立關係最簡單的辦法。愈沒有辦法報答的恩惠,愈不會想到人情債,關係愈親近。

小女兒的故事讓我們看到,雖然每個人從小都白白得到愛,在恩惠裏長大,但是對恩惠自然的反應,可能是愧疚,而不是感激。坦然麵對恩惠可能須要後天學習,是成熟人生的一個課程。也許留心一下,你就會注意到在我們周遭有不少對恩惠說sorry的人,也有不少對恩惠說thank you的人。觀察一下,你喜歡哪一類?



 

[ 打印 ]
閱讀 ()評論 (4)
評論
easy.spin 回複 悄悄話 回複為烈士注冊的評論:

俗語說“知恩圖報”。想報答很自然,不要對恩惠有罪惡感就好了:)
為烈士注冊 回複 悄悄話 原來我就是那個對別人恩惠老想著必須償還的人,哈哈,確實是,應該欣然接受。謝謝提醒
easy.spin 回複 悄悄話 回複enjoynow的評論:

enjoynow同學,謝謝你的留言鼓勵。也祝你全家感恩節快樂。

有人的地方就有問題,我沒辦法解決那麽多問題。能盡一點力,有點正麵的影響,就滿意了。每一件事,都是觀察人心人性的機會:)
enjoynow 回複 悄悄話 易兄,感恩節快樂!

借你的寶地先送上我感恩節對你和你家人的感謝和祝福。我一直看你的文章受益很多,想感謝又不知怎麽表達。

前幾天你寫的“五鬥米”一文和後來的爭論中,我覺得你表達的意思和一些觀眾的看似相近,實則是截然不同的兩碼事(我覺得你文中是一個挺難表達得清晰的idea,你能挑戰去寫就已經是膽量過人了),你在說A,有些人在說A',A1,或B。所以討論很容易夾纏不清;再加上爭論中有些觀眾順手扣大帽子,討論就不是很溫暖和氣了。一開始我很自然地在心裏替你喊冤,但後來看到你穩穩當當抽身而去,片葉不沾身,我覺得我替你的擔心是多餘了,低估了你的能力和修養。

祝你的文章和寫書的事業順利!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