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處人心

職業,家庭,信仰,人生,文化,世界,盡在人心
個人資料
正文

女兒的同性戀同學

(2009-05-02 20:12:38) 下一個


就讀大學的大女兒打電話回來,問我們可不可以邀請一位男同學來我們家過聖誕節的假期。這男生來自中國,在美國沒有親戚,寒假學校宿舍關門,實在沒地方去。我們家地下室有個客房,住很方便,我們常招待兒女們的朋友來過節。女兒有個穩定的男朋友,我們也不擔心男同學住在家裏會“出狀況”。但是,大女兒特別說這男生是個同性戀,我們有點猶豫。

猶豫,因為我們沒有和同性戀近距離接觸的經驗,不知道會是何等光景。雖然我公司裏有些同性戀的同事,大家相處得也還不錯,邀請同性戀住在家裏需要更大的勇氣。難得女兒寒假回家,我們不希望大家談不來,壞了過節的氣氛。而且,當父母的都不希望子女是同性戀,我們自然也擔心同性戀同學是個‘壞影響’,寧可子女遠離他們。潛意識裏,同性戀有點髒,有點反常,甚至有點邪惡,招待同性戀好像是支持他們的行為。

“我看不要,我們不讚成同性戀” ,媽媽首先發難。

“他又不是來宣傳同性戀。他隻是寒假沒地方去”,女兒說的不無道理。

“他對弟弟會不會是個威脅”,我不知道該擔心什麽,該擔心對弟弟的影響吧。

“你們問弟弟好了,他們學校也有不少同性戀的同學呀”。

我們問了弟弟,他的反應是這有什麽好大驚小怪的,學校裏同性戀見多了。既然沒有具體負麵的影響,我們決定放棄成見,支持女兒行善的心。我們一向鼓勵子女多照顧社會上需要幫助的人,不能現在言行不一。媽媽也覺得這男生怪可憐的,他的父母不要他留在中國,在美國他還是無家可歸。

在忐忐不安中,我們等到女兒回家了,也和她的同學見了麵。他長得瘦瘦高高,眉清目秀,也很有禮貌。或許有點先入為主,我們很容易就找到同性戀的特征:粉紅色的襯衫,秀氣的動作,細膩的聲調。除此之外,他和其他兒女的同學們沒什麽差別。我們一起吃晚飯,談中國,談美國,談學校,談旅遊,談生活,談家裏的事,有說有笑,很快就把同性戀這件事置之度外。

隨後幾天,年輕人們一起聊天,看電視,玩遊戲,大家都很高興。兩個女兒還找他去聖誕節後購物大血拚好幾趟,連連稱讚他是最好的購物夥伴:有興趣,有耐心,會出主意,還可以幫忙提大包小包的。看他們購物歸來,把每件東西從包包中拿出來,評頭論足一番,才想到女兒講到他的朋友都是女生。他的興趣的確和其他男生不同,和女生交朋友似乎是理所當然。

很快寒假就過了,女兒和他開車回學校。我們送他們離去,頗有依依不舍的感覺。媽媽私下惋惜:這樣好的小孩竟是同性戀,真可惜。也許我們原來覺得同性戀有點髒,有點反常,甚至有點邪惡。認識了一個同性戀,在一起生活了幾天,那些負麵的情感一掃而空,我們隻能覺得同情和惋惜。

我仍然不讚成同性戀。更坦白些,我在理智上和情感上還不會為同性戀辯護。然而,我學習到屯重與接納。屯重別人的選擇,接納別人可能和我截然不同。我可能一輩子都不明白同性戀是怎麽回事,但我知道,每一個人都需要屯重,接納,友誼和愛。

[ 打印 ]
閱讀 ()評論 (3)
評論
螺絲螺帽 回複 悄悄話 "我仍然不讚成同性戀。更坦白些,我在理智上和情感上還不會為同性戀辯護。"

Me too.
Easy.Spin 回複 悄悄話 回複風行水上的評論:

謝謝留言。有空常來。
風行水上 回複 悄悄話 作者的包容心與愛心處處體現,很好。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