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 亂 講

曆史學生 大學行走 文學參議 業餘收藏
博文
雲南劄記3:變服從其俗
公元前2世紀末,漢武帝征服了西南夷。這是中原王朝頭一回到了西南一隅,雖然秦國征服巴蜀的時候也經略了金沙江的南岸,據說也設立管轄。可是,沒有足夠的證據。其實,在西漢的軍事行動之前,位於南方的楚國在秦楚爭霸之際也曾經略過滇國。楚國位於長江中遊,西周的時候不過邦畿百裏,到了春秋戰國,楚國迅速擴張,周圍五千裏,成為唯[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雲南劄記2:必也正名乎?
春秋戰國時期,百家爭鳴,其中有一家是名家。所謂名家,相信名正言順,故先釋名。後來孔老二也說:必也正名乎?今天小牛就仿照名家,釋名雲南。長河裏的一個轉貼說了中國十八省省名的由來,大多數人不知道這些省名的由來,更不知道為什麽是十八省。有一些省名很迷惑人,比如四川,小牛小的時候總以為是從四條河命名,何況四川的河[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1)
(2005-04-06 14:37:07)
雲南劄記緣起一部24史,不知從何說起。24史自史記以下,洋洋灑灑,數百萬言,替聖人作傳,為道德立言,真是中華文明的瑰寶,世界曆史的奇跡。談到西南一隅的雲南,也是如此。自太史公西南夷始,到魏源的聖武記,時間橫跨了24史,也讓小牛不知從何說起。要是從頭說到尾,全則全矣,未免有趣。所以小牛準備隨心所欲,想到什麽談什麽。雲南的有趣,在於它是中國的[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和割豬草一樣,撿稻穗是小牛家鄉70年代的小孩的主要工作之一。豬草一年四季都要滿地頭找,撿稻穗是季節性的,隻能在夏秋兩季。江南的水稻,每年兩季,春種夏收,夏種秋收。所以夏天既要收割,又要種植,繁忙得很,所謂搶收搶種,不誤時節,一次夏天的7-8兩個月,就叫雙搶,那時農民不堪回首的歲月。7月流火。7-8是江南最熱的時節,35度是常事,38度也不鮮見。那時沒[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2005-03-16 13:52:26)
法顯與南海貿易法顯歸國的路程,給我們對於當時南海貿易的了解留下了寶貴的資料。首先,我們知道,中國的商品已經到達了斯裏蘭卡和印度。法顯所見的絹扇為證。這其實並不稀奇。漢武帝時候(公元前1世紀),印度的貨物已經到達中國,想必可以反證中國的貨物也可以到達彼處。其二,法顯所達成的大船可以容納200人,可謂相當的龐大。其三,從耶婆提到廣州需要50天[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2005-03-16 13:49:24)
東歸不過,法顯已經知道乘船可以回到祖國,決定南行從海上回家。他周遊了南天竺和東天竺,又在恒河三角洲的多摩梨帝國(印度泰姆魯克)寫經畫(佛)像,住了兩年。東晉義熙五年(409年)年底,法顯離開多摩梨,搭乘商舶,渡過孟加拉灣,地達獅子國(今斯裏蘭卡)。他在獅子國住在王城的無畏山精舍[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4)
西行法顯(334年——420年),東晉人,出生大約在今天今山西臨汾地區,是中國第一位到海外取經求法的大師,比唐三藏要早那麽200年。佛教自漢明帝傳入中國後,到到了魏晉南北朝時期,得到了很大發展。東漢的衰亡,導致人們對儒學信仰的懷疑和摒棄。老莊玄學和佛學反而一時興盛。西晉時,全國佛寺已有一百八十座,僧尼人數多達三千七百人。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老房東歡喜迎舊客楊小牛風雪會英雄火車晃晃蕩蕩地穿過暮色,小牛困得蜷縮在兩個座椅上躺著,待睜開眼來,離波士頓已經不遠了。天蒙蒙亮,道旁的樹林蕭瑟,偶爾夾雜著深色的蒼鬆。積雪覆蓋大地,空中又飄起了雪花,零零碎碎地附著在人們的頭發和肩背上。終於到了波士頓,那熟悉的橋梁,建築,以及一切似曾相識的景色,包括灰暗的天空,給人一種難以言表的感覺[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小牛的農村生活12:捉魚(1)小牛愛吃豆腐,可是要是有了魚,豆腐就先放在一邊。魚和筍是和小牛的家鄉記憶緊密不可分的。魚是人類的好朋友了,當然是喂在肚子裏的好朋友。魚是一個象形字,也就是提在手裏的魚,尾巴在下,頭在上,晃晃蕩蕩提回家。古代的鮮字,其實是指魚,沒有什麽比魚更鮮得了。當然,爛魚的臭也是大大有名的,所謂鮑魚之肆。關於魚的典故,[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小牛的農村生活13:捉魚(2)多年以前看馮夢龍,對於老龜烹不爛,遺禍及枯桑這句話,總不明白,後來才知道是城門失火,殃及池魚的意思道理。魚是基本上大家都愛吃的。秋風起,思鱸魚的典故,不禁讓人悠然。那時的社會,那時的人情,興起而來,性盡而去,何等的灑脫。為了幾尾鱸魚,便丟下烏紗,棄官而去,這是什麽樣的人,什麽樣的社會!諸位要說社會在進步,[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1]
[2]
[3]
[4]
[5]
[>>]
[首頁]
[尾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