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戰國時期,百家爭鳴,其中有一家是名家。所謂名家,相信名正言順, 故先釋名。 後來孔老二也說:必也正名乎?今天小牛就仿照名家, 釋名雲南。
長河裏的一個轉貼說了中國十八省省名的由來, 大多數人不知道這些省名的由來,更不知道為什麽是十八省。 有一些省名很迷惑人,比如四川,小牛小的時候總以為是從四條河命名,何況四川的河也不少,你就數有名的四條。其實大謬。四川是川峽四路的簡稱。 北宋在四川設立川峽四路, 算是完成了中原政權對四川的直接管轄和融合,此後四川文風大盛。
有人疑問,秦的時候不是就占領了四川,完成了統一麽?照時間算,還在滅楚之前, 怎麽你說直到北宋才完成融合呢?軍事的征服, 和行政的管轄,是兼並和融合非常重大的標誌和前提,但是,文化的認同,族群的認同,往往需要更長的時間。舉個例子, 南海象郡二郡,設立於秦朝,管轄至北越(交趾),最後北越獨立9-10 世紀, 後來明清雖有短暫的收複, 依然獨立於中國的王朝。何也? 軍事和行政的勝利必須要靠當地人民的文化和族群的認同支持才能持久。這個道理,非常適用於在伊拉克苦戰的美軍士兵。
如果讚同我說四川融入中原王朝的中央集權的統治是在宋代,那麽,雲南自然比四川晚。 這個道理是非常淺顯的,因為雲南在四川之外。就雲南和中原王朝的關係而言,或者說,就雲南融入中國的過程而言,明代之雲南, 有如宋代之四川。
回到開頭,雲南是什麽意思? 大家都知道, 是彩雲之南的簡稱。有的還說是雲嶺之南。照這麽說,先有雲嶺, 再有雲南了。當然不是。這些都是漢語的名詞,當然是後來漢文化進入雲南才有的東西。 雲嶺這座山名,肯定是在相當晚的時候才出現。而雲南一詞,傳說是在漢武帝時就有的。
相傳漢武帝作了個夢,夢見彩雲現於白崖。於是西南一隅, 便叫作雲南。 可是, 到底是那塊地啊?誰能說得清楚?十八省的省名,其中用了東南西北的方位詞的很多,大抵因地理位置而得名,或倚太行,或連洞庭, 或靠黃河。 這些名山大川,都是看得見摸得著的,可是,彩雲在哪裏,誰能指給我看? 彩雲之南又在哪裏,誰能說個明白? 所以,所謂雲南,正好反映了中原的人民,對於邊疆的模糊的看法,或者說,一種想象。
其實,根據小牛的考證,漢武帝的夢,也是一個春夢。雲者,雲雨之謂也, 不過劉徹的意淫罷了。 這種對於邊疆和邊疆民族的意淫,小牛在緣起就點明了,在古代中國和現代中國,是非常普遍的現象。看看邊疆的地名,比如說鎮南關等等,究竟鎮沒鎮住,隻有天知道了。
看過我的說貝的看管知道,漢武帝的時候,征服了西南夷。西南夷大小數十,位於今天昆明滇池的是滇國。位於今天大理洱海的是昆明人,兩個昆明,大家切莫記岔了。在遠征之前,漢武帝在長安附近鑿了一個人工湖,曰昆明池,訓練水軍。這個昆明池,是仿照洱海的,而不是仿照滇池的。
等到漢武帝元封二年(公元前109年),西漢征服了西南夷, 設立了益州郡(兩個益州。 這個大約是在雲南, 可不是三國的益州,那是四川)。益州郡設立雲南縣。 在今天祥雲縣雲南驛。
蜀漢建興三年(225年),諸葛亮三路進軍南征,“殺高定,降孟獲,會師滇池”,改益州郡為建寧郡,繼而置祥雲郡,治所在雲南縣(今祥雲雲南驛),以今祥雲一帶為中心,轄青嶺(今大姚)、弄棟(今姚安)、邪龍(今巍山)、葉榆(今大理)、遂久(今麗江)、姑複(今永勝)。南北朝的時候,又成為雲南郡。
在7世紀到10世紀,雲南出現了南詔, 曾於唐盟。 唐朝封南詔王為“雲南王”。這時的雲南指代了南詔統治的廣大區域,其地理麵積遠遠大於現在的雲南省。可是,這也隻是中原王朝的稱呼,不是南詔統治者和當地人民的自稱。 10世紀中期,段
氏建立了大理國。在和宋朝的有限往來中, 大理國王段譽(段
和譽)被封為雲南八國郡王。所以, 雲南再次被中原王朝指大
理國統治的區域,可惜還是他稱。
1253年忽必烈遠征大理,1274年元代正式設立了雲南行省。 這
樣,雲南正式成為省級行政區,成為中國中央政權下的一級區
劃。從這個意義上說,蒙古對於現代中國的形成還是有重大影
響的,其影響也不是僅僅是負麵的。
元代的雲南包括貴州省。 1413 年,明代設立貴州布政司。 這
樣。 貴州從雲南劃了出去。這樣,大體的雲南就出現了,雖然
南部邊境的劃分還剛剛開始。
因此,雲南一詞,最先是一個縣,而後為一郡,後來指代南詔 和大理的國土,後
來成為一個省,這完全是中原王朝的發明。先是他稱,最後才被變為自稱, 這個
過程將近2000年,實在是不大容易啊。
今天,雲南省的簡稱有二,一為雲, 從雲南而來; 一為滇,
從滇池或滇國而來。 一是中原王朝或漢族的東西,一是當地原
住民的稱呼,可謂和諧。 雲和滇作為雲南的簡稱,充分說明了
邊疆的民族和漢族對現代雲南形成不可磨滅的痕跡。忽視哪一
個,都不對。這也是小牛自詡的一個精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