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 博客訪問:
正文

母語和第二外語

(2003-12-31 20:53:08) 下一個
母語和第二外語 杜娟 在美國生活了 這幾年, 我常常能清楚地感覺到自己在生活習慣及文化觀念上的某些變化, 但是每當和有孩子的朋友聊起天來, 大家滔滔不絕的話題卻總是離不開孩子們。做媽媽的對自己孩子在異國他鄉神奇的適應能力既興奮不已, 同時又有幾分無可耐何。 禁不住要問: “孩子們為什麽那麽喜歡吃漢堡包, 三明治和比薩餅? 他們在來美國之前一句英語也不會講, 為什麽不到半年, 英語能講得和美國人一模一樣, 而講起漢語來卻磕磕吧吧,怪腔怪調 ?大人為什麽鄉音難改, 無論多麽努力, 一張口就能讓人聽出來是中國英語?”諸如此類的問題的確讓人困惑。 我帶兒子來美國時他才四歲, 當時他的漢語口語表達已經非常流利, 盡管認字不多, 但是我在國內茶餘飯後給他講過的小畫書他都能夠看著畫麵一字不差地將故事情節講述出來。來美國不久, 為了讓他盡快地適應英語環境, 我們把他送進了幼兒園。 起初我還擔心他因語言不通會哭鬧一陣子,事實上他不但在家沒有鬧著不願意去上學, 而且在幼兒園表現也很好。 老師講話他雖然聽不懂,他自己也不肯開口, 但是他能夠模仿其他的小朋友做遊戲, 參加各種活動, 生活自理能力也很強。 每次我去接他, 老師總是非常耐心地向我講述兒子的進步情況。大約一個月後的一天, 我剛剛走進幼兒園,園長瑪麗亞便驚喜地告訴我, “我今天偷聽到海沛和小朋友講英語了! 我真是太高興了!” 作為母親, 聽了老師的話我更是感到了極大的欣慰:“兒子終於向新生活邁開了第一步。” 兒子在上了接近一年的幼兒園之後,在第二年的八月份進了當地公立學校的學前班。 按照規定, 凡是非美國出生, 英語是非母語的學生一定要上英語作為第二語言的補習班,所以兒子每天要在規定的時間內離開正常班去參加補習。 由於每天在學校都能夠與小夥伴們用英語交流, 他的英語水平在聽, 說, 讀, 寫方麵都在迅速提高, 學習成績很快就在班裏遙遙領先。 兒子學前班畢業之後按照常規升入一年級,但是開學沒多久老師就發現他的學業能力已經超出了一年級的水平, 在上課的時候經常是顯得很無聊,於是就向我們建議將他升入二年紀。 學校在對兒子進行了各方麵的測試之後, 認為根據他的學業水平可以將他編進三年紀, 但是我們當時考慮到孩子的年齡太小, 心理上也不適合, 覺得還是上二年級比較合適。 我們對兒子能夠如此快地適應了新環境感到由衷的高興和自豪,但是同時也不無遺憾地發現他對講漢語的興趣在逐漸地減退。 隨著年齡的增長, 他越來越習慣於講英語,幾年之中, 他儼然已經在不知不覺之中變成了一個操著一口流利美國英語的美國孩子,漢語的表達能力不僅沒有得到鞏固提高, 反而倒退了一大截子,有時甚至連一句完整的句子都講不出來 。 和其他的中國家長一樣,看著自己的孩子 在無形當中喪失著母語,我也感到非常痛心, 於是周末送他去中文學校成了一種慰籍, 在家裏規定他要講中文也算是一點點補償,可是這些做法終究敵不過大環境的影響,隻希望有一天 兒子能夠長大成熟, 意識到自己母語的珍貴從而能夠自覺地去 學習提高。 我對孩子們及成人之間第二語言發展的不同特點一直非常感興趣,對孩子們母語的逐漸退化也試圖去尋找它的原因。 翻開語言學方麵的各種書籍, 綜合眾家之說,再加上平常對自己孩子的觀察和親身體驗, 我想 造成這些不同的主要因素至少有三點。 首先是年齡的不同。 語言學上一種很普遍的觀點是, 孩子們天生大腦中就有一種能夠認識和辨別人類語言某些語法範疇和規則的機能, 而這些語法範疇和規則是人類各種語言所共有的。 人類在成長過程當中有一個關鍵時期,或者叫做敏感時期, 這個時期大約是從一歲到十四歲之間。 在此期間, 孩子大腦對各種事物, 包括語言的感知和思維開始逐漸發育, 但是 還遠沒有成熟, 所以有很強的可塑性, 在這個時期任何時候如果將孩子完全暴露於某種外語語言環境當中,其對該語言的口語表達流利程度可以發展到與外國人完全相同的 水平, 拿英語為例, 任何文化背景的孩子, 如果是在十四歲之前來到美國, 並且全日接受英語學校的教育,那麽他的第二語言--英語的發展, 尤其是口語將會講得和美國人一樣流利, 而且不夾雜任何口音。與此同時, 由於在敏感時期相對離開了母語環境, 盡管有很多父母親提倡或者嚴格規定自己的孩子在家裏要講母語,但是這種環境太有限,練習的程度也不夠, 天長日久便很自然地造成母語的退化, 以至喪失。 而成年人語言的發展則是另外一種情形。 由於成年以後大腦已經定型,雖然在外語環境當中呆久了第二外語也會講得很流利, 但是口語當中一定會夾雜本族語的口音, 而且這種口音還受母語方言的影響。也就是說,講母語時方言越重, 第二外語的口音越重。 更有意思的是,這些口音還有規律可尋, 外人一聽便可以對說話人的國籍和文化背景猜個八九不離十。 其次, 自尊心的程度也是造成孩子與成人之間第二語言發展不同的重要原因。一般說來, 孩子們的性情天真無邪,在新環境當中他們會毫無保留地敞開心菲,對所學語言模仿能力強, 且敢講敢用, 不懼怕犯錯誤;而成人相對而言自尊心較強, 總怕說錯話被人恥笑, 從而不敢張嘴, 練的機會少, 因而在語言方麵進步較慢。 最後, 對母語和本族文化的自我保護意識也決定了這種不同。孩子們小小年紀來到異國他鄉, 他們雖然接受了一定的母語文化, 但是對這 種文化的保護意識還沒有形成, 在異國文化大潮的衝擊下,他們兼收並蓄, 沒有任何抵擋, 所以語言也發展得很快;恰恰相反, 本族文化, 包括母語, 已在成年人 的大腦中根深蒂固, 他們在新環境當中有一種本能的自我保護意識, 因此總喜歡封閉在自己文化的小圈子裏,第二語言的發展自然 不會太快。
[ 打印 ]
閱讀 ()評論 (2)
評論
papoose 回複 悄悄話 你的文章寫得很生動, 也很豐富. 但是想提一個意見: 是否可以分段? 看起來有點累, 稍停一下就抹黑了.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