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 亂 講

曆史學生 大學行走 文學參議 業餘收藏
正文

小牛的農村生活 13: 捉魚 (2)

(2005-02-26 15:24:07) 下一個

小牛的農村生活 13 捉魚 2

 

 

多年以前看馮夢龍,對於老龜烹不爛, 遺禍及枯桑這句話, 總不明白,後來才知道是城門失火,殃及池魚的意思道理。

魚是基本上大家都愛吃的。秋風起,思鱸魚的典故,不禁讓人悠然。那時的社會,那時的人情,興起而來,性盡而去, 何等的灑脫。 為了幾尾鱸魚,便丟下烏紗,棄官而去, 這是什麽樣的人,什麽樣的社會! 諸位要說社會在進步,小牛打死也不應答,就比比這個瀟灑的哥哥吧。這種人生態度,現代的社會是稀缺動物了, 好比在留學生中找一個決計不拿綠卡的。

當然,吃鱸魚也非易事。 江上往來人,但愛鱸魚美。君看一葉舟, 出沒風波裏。 可見,灑脫的背後,還是有人替你付出代價的。 當然,有人付比自己付要好。

 

鱸魚的美,恐怕唯有鰣魚的鮮可以並論。鰣魚每年洄遊於東海和長江,錢塘江之間。春夏的時候,回到淡水中產卵。小牛聞鰣魚久矣,向往之心,不絕於屢,可惜,至今未得一見。 傳說鰣魚白鱗,細嫩無比。 當年揚州鹽商,便有一法嚐鮮。 一葉扁舟,兩個漁夫,一個大廚,一提輕籠火爐, 爐上一鍋,鍋中不知何湯。 待漁夫捕上鰣魚, 大廚便就近下鍋,精心烹製。兩漁夫頓作船夫,火速劃向岸邊樓閣。 扁舟如輕靈的鰣魚, 熟練地攏岸,大廚提起火爐,快步疾走, 登上樓閣畫廊, 奉鰣魚於餐前, 眾人便大快朵頤。 圖個新鮮,有個講究而已。 大廚告誡:鰣魚萬萬不可去鱗!!萬萬不可!

這等高貴的魚,小牛自然無緣與之唇舌相親了。 不過,江南一般的河魚,在小牛五髒廟裏安家落戶的多得去了, 可謂得其所哉。青草鰱鱅,所謂四大家魚,是江南常有的飼養的魚類。 青魚和鱅魚, 小學自然常識的課本上見過,說不出道道。 草魚, 鰱魚,閉著眼睛也能摸出來。 其他常見的還有跳龍門的鯉魚, 鯽魚,扁魚,烏魚,黃刺魚(黃剌丁),以及其他不知學名的魚類。鯽魚刺多, 是我的最愛之一。所謂冬鯽(魚)夏鯉(魚), 意思是,冬天吃鯽魚,夏天吃鯉魚。草魚,一般我們是不買的,因為吃草,水分太大,所以不合算。

小時候,爸爸考我,問,船上的漁民,做好了魚,第一筷子會挑哪個部位?小牛回答得不對, 順便考考大家.

正確的答案是,他們肯定會挾腹鰭部位的那一塊肉, 因為最嫩最鮮。現在看來,也許當年大家缺油, 所以喜歡那一塊。 不過,總而言之,腹鰭那一塊和腹部的魚肉是最好吃的,當然,還有嘴部,和腮旁的。 小牛一貫把這幾塊肉叫活肉, 其他叫死肉。

上一次說了小牛天縱神武,英明睿智,果斷地捉住了生平的第一條大魚。這回說說小牛的釣魚經曆。 那時候,釣魚也是小孩子的玩意,不像後來,成為全民運動。 為啥? 大人都是人民公社社員,被土地圈著, 沒有閑工夫。隻有小孩,沒事鬧著玩。 所以說是釣魚,其實就是瞎玩。 先說怎麽做魚竿。

簡單。砍一根竹子。 粗細長短看個人喜歡。去掉枝葉,記著,要小心地從根部往枝幹方向削掉竹枝,防止傷了竹竿,損害了魚杆的韌性。有時候在竹節處還用稻草生火烤了一下, 也是增加韌性的道理。

魚線,魚鉤,那是要買的。有的時候有貨擔進村,聽見撥浪鼓聲,或者貨郎叫喊聲,小孩就從牆縫裏拿出雞毛鴨毛豬毛,還有牙膏皮,賣給貨擔,或者換塘,或者換炮(爆竹),或者換一些小玩意,如魚線,魚鉤。過年的時候,換炮是最常見的,也是最讓小孩激動的。經常聽見貨郎叫喊:拉拉炮,拉拉炮,一份洋厘拉一炮;或者,一份洋厘拉三炮。

有了魚杆,魚鉤,魚線, 剩下的自備,如牙膏皮底端剪下製成的魚墜,鴨毛或鵝毛製成的浮標。 要是沒有預備的,臨時追得鴨鵝上竄下跳。 這樣,萬事俱備,隻欠東風了。

東風是啥? 蚯蚓! 挖蚯蚓去!這個小孩一般也早有成算了。 什麽地方有蚯蚓, 心頭有數。比如小牛,家門前的屋簷下的小溝,土黑黑的, 濕濕的,又是倒垃圾的地方,所以,是蚯蚓的倉庫。拿個小鋤頭,捎個玻璃罐,挖! 挑顏色鮮豔的,不粗不細的,撿起放到罐子裏。 說實話,蚯蚓不是那麽可愛的動物,小牛雖然在農村長大,也不很喜歡,但為了釣魚,總得作出一點犧牲。

這就齊全了。 三兩個孩子就出發了。

前麵說過,有的魚是素食主義者,如草魚, 隻吃草, 所以你要是能釣上草魚來, 那也是奇觀了, 小牛除了驚奇讚歎, 別無他言。 大多數魚食雜食動物, 都可以釣上來。 順便插一句, 釣魚一般都是從嘴裏提上來的, 所以用誘餌也。 我哥哥有一次從尾巴釣上來一條鰱魚,那也是純屬僥幸。可能一甩魚竿,魚鉤紮住了那個幸運兒,結果被我哥哥倒提了上來。

小牛有限的幾次釣魚經曆,大都是在小學時候。記得有一次,是在村前田畈裏的一個池塘。 如果諸位看官記得清楚,那個塘淹死了小牛的撈水草的鄰居。 池塘其實很小,但是據大人說, 塘壁很陡,失足之後, 直落塘底。 那次釣魚,好像是在一個下午。也是兩三個小孩,另外還有兩個老頭。老頭是職業釣魚的,是吃商品糧退休的老頭,閑著沒事, 每天提著小板凳,做功課, 消磨時光。一般的池塘是生產隊養魚的, 當然不允許旁人釣魚,小孩瞎鬧可以,大人不行。所以他們隻能到這些田畈裏的小池塘,或者江裏, 有時一大早,有時午後。我們小孩釣魚,總是在下午。

那天也奇怪,真和相聲裏說的那樣, 趕上那撥了。 小牛的魚鉤下去後,眨眼就咬鉤了, 接著往水底拖,小牛便甩魚竿, 撲靈靈的一條小鯽魚提了上來。一把抓住,退出魚鉤,接著上好蚯蚓,又是一揮杆, 直落水麵。沒等眨眼, 又咬鉤了,浮標猛地往水裏又是一紮,說時遲那時快,小牛手腕一抖, 魚杆繃緊,魚線拉直, 一彈,一條白嘩嘩地鯽魚又上來做客了。旁邊的小孩嘖嘖叫奇,老頭也不由得多看了幾眼。這樣的動作重複了幾次,這撥鯽魚終於潛流而下了。那一次,好像有5-6 條小鯽魚,巴掌略小,回家以後,最後也扔了。

釣魚說實話,煩上魚餌,一般也就是蚯蚓。要是用豬肝,那準是準備釣鱉的。 那也是大人的玩意,小孩釣魚的時候也常說,這釣什麽, 那釣什麽, 其實也是說說而已,誰都沒有親見, 何況實踐! 有時半天沒動靜,便提上鉤來看看,看上幾次,蚯蚓也就沒有了。所以要上新餌。挑出一條蚯蚓, 一掐兩段,放在掌心,蚯蚓還是蠕動不已, 不好動作,於是雙掌一鼓,啪地一聲,擊出連周伯通也不會的空明掌的第一招,不是雙峰灌耳, 而是一拍即合,把蚯蚓震暈了,然後小心地把魚鉤從蚯蚓的腸子裏穿過。 有的時候,在下水之前, 還呸地吐了口口水在蚯蚓上麵,這是小孩釣魚的不傳之秘,人人都會,傳說魚兒喜歡這一口。

 

有時候釣魚的時候,也順便抓幾把米放在衣袋裏。選好地方後,把米灑入水中, 希望吸引魚兒前來野餐, 增加人氣。說半天,其實小牛的釣魚生涯從來沒有怎麽輝煌過,釣魚的次數也不多。唯有一次印象是深刻的,雖然是空手而歸。那一次,是到大隊裏的那個大魚塘,選了機埠旁邊。 機埠就是抽水的地方,幹旱了,就把江裏的水抽進來灌溉。我們去那,是因為那裏有樹蔭。

有四五個孩子吧,我哥在不在其不清楚了,我表哥在,就是我大姑父的孩子,有點齙牙。 大家說說笑笑下了鉤。間或有魚咬鉤,可是沒什麽收獲。小牛正在說話之間,突然表哥提醒我,有魚。 回頭一看,果然咬鉤了,浮標往水裏走。提了一下,提不動。換了表哥,稍一使勁,線掉了。 慨歎了一番, 大家七嘴八舌地討論是什麽玩意,最後覺得十有八九是老鱉。首先,咬鉤的時候不是往水裏猛拖,而是慢慢地走。其次, 怎麽提不起來, 要是大魚, 早就鬧個天翻地覆了,不會這樣沉穩恬靜。

上中學以後,基本沒釣過魚了, 直到到了波士頓,托別人的福,釣了一回 ,也是趕上那一撥了,可惜沒人烙餅。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