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慕容青草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歸檔
博文
千百年來,點的概念一直是幾何學以及自然科學的基礎。由點的概念出發人們來理解線麵體的概念,由點的概念出發人們來理解什麽是集合的基本意義。更為一般地,人們用點的概念來理解不同存在之間的相互關係,比如,中學生在學物理的時候就掌握了用點的概念來對複雜的物理構型進行簡化的方法,當兩個物體相距很遠的時候,就把這兩個物體看成兩個點來分析它們之間[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對超自然的想象和描述是人類自古就有的,不但記載在宗教信仰的經書中而且也反映在民俗文化當中(當時並不被稱為超自然而已)。人類的宗教和民俗文化所描述的超自然的存在的諸多特征中往往都包括了這樣兩點:1)超自然的力量可以看見我們而我們看不見對方;2)我們人世間感受到的隨機的事件在超自然界可能有著確定的原因。盡管在人類幾千年的曆史上有人相信超自[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在相信有上帝的科學界人士中流傳著這樣一種觀點:上帝創造了自然界的規律然後整個宇宙就按著這些規律來運轉,上帝就不會再來幹預這個世界了。也有些人承認上帝有時會創造一些無法用已知的自然規律來解釋的奇跡,但是認為這樣的奇跡在人類曆史上是很稀有的,因此總的來說我們不能指望有違背了自然規律的奇跡發生。這些說法主要針對的是有宗教信仰的人們的禱告[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所有的哲學中有關信仰的哲學應該說是最複雜也最微妙的了。
西方哲學的發展與對信仰的探索是分不開,且不說過去兩千來年裏基督文化對包括神學在內的西方哲學的深刻影響,就是被世人認為是今天西方的世俗哲學的起源的自古希臘的哲學本身也是與對超越了人世與自然的神靈的追求密切相關的。相比之下,中國古代的哲學似乎比較世俗化或人文化,不太注重對超出自然[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通常認為,《道德經》分為兩部分,第一部分是《道經》其開篇第一章就是整本《道德經》的第一章,第二部分是《德經》其開篇是整本《道德經》的第三十八章。
我在“解密《道德經》第一章”中提到《道德經》第一章是老子的真理觀的集中表述。在那裏老子提出了“常無,欲以觀其妙;常有,欲以觀其徼”這樣一個非常深刻的認識論上的論斷。如果我們要把人類的文化[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在整本《道德經》八十一章中,老子一共在兩個地方用了“。。。之又。。。”的句型結構,第一次是在上一篇“解密《道德經》第一章”中提到的“玄之又玄”,而第二次則是在《道德經》第四十八章中的“損之又損”。我在解密第一章中提到《道德經》第一章是老子的真理觀的一個集中表述,而在這裏要討論的《道德經》的第四十八章中老子則對於應該如何“為道”的實[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5)
今天世界上大家對《道德經》最熟悉的可能就是《道德經》的第一章了,多年前我去Time雜誌麵試的時候,麵試我的一位白人居然在白板上寫出“道可道非常道”問我是什麽意思。遺憾的是,《道德經》的第一章也恰恰是過去2500年裏《道德經》中被解讀得最差的章之一。雖然可能不象第二十八章那樣把原本的自然主義色彩完全抹煞了,但是就對其所含有的深意的忽視來說,比起[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道德經》在中國古典文化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曾有古人將《道德經》稱為百經之王。可是在過去的2500年裏人們對《道德經》的解讀卻存在著很多的誤解,甚至可以不誇張地說《道德經》隻有一小部分被真正地解譯了出來,其餘的部分就套用無為的模式來進行解釋,經這麽一簡化解讀,《道德經》中的自然哲學的特色就被抹煞了很多。這一點在對《道德經》的第二十八的解[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2)
1983年著名意識科學家LibetBenjamin在他所做的一項被認為是對自由意誌的重大挑戰的實驗之後宣告了這樣一個結論:人們對自己的行為的意識發生在要進行行為的心理信號產生之後。用通俗一點的語言來說,就是任何一個人在做任何一個動作的時候,在心理意識上都要經曆這樣一個過程:先做出了某個心理決定,而且把這個決定通過神經係統向運動器官發出要進行動作的指令,然[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1)
在今天這個信息泛濫到讓人們無可適從的高科技時代,在趾高氣昂的各類專家們麵前,人們往往會自卑地失去了對自己的直覺的信賴,這是一種可悲的現狀。希望這次的哥本哈根大會的結局及伴隨著大會而發出的各種專家們的論調能夠使世人清醒過來,重新認識自己的直覺的價值。
這次的哥本哈根大會不但其結果是一場鬧劇,就是有關地球氣候及汙染的“科學”聲音也給世[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
[106]
[107]
[108]
[109]
[110]
[>>]
[首頁]
[尾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