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慕容青草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歸檔
正文

為了成功而失敗

(2011-05-27 07:24:19) 下一個

“失敗乃成功之母”是大家所熟悉的一句成語,據說是來自一則有關鯀禹治水的神話,說的是鯀因治水失敗而死後,有人用刀剖開鯀的肚子,從中取出了禹,爾後禹治水獲得了成功。這個成語已經流傳了千百年,在這千百年裏,人們通常把這個成語的意思解釋為人們從失敗中吸取了教訓,學到了知識,所以在新的實踐中就可以避免重複錯誤。

上述這樣的解釋大體上符合我們在實際生活中所遇到的失敗與成功之間的關係,但卻不夠細致,而現實生活本身卻總是既細致又繁複的過程,人們在認識上對客觀細節的無意的疏漏或刻意的簡化雖能帶來一些心理上的釋放,卻不能消除客觀問題本身的複雜,而且往往會造成對實踐的誤導。

現實生活中的失敗與成功的母子關係的一個微妙的之處在於人們常常是明知某種實踐是要失敗的但還必須去做,或雖然不是完全確定會失敗可是知道有其它更有把握成功的做法但必須選擇一種更可能會要失敗的方案。有很多原因會導致人們這麽去做,我這裏要指出的一個原因是與“失敗乃成功之母”這句話有關的原因,不過不是人們通常以為的先有母後有子的自然關係,而是要刻意地造就一個可以產出成功之子的那個失敗之母,就是明知要失敗或明知失敗的可能極大,但是為了要成功必須先去製造那個失敗。

人們為什麽會這樣做呢?這樣做的最主要的原因是人們對社會力量的依賴性。個人的能力再大也是有限的,個人的努力需要有社會力量的幫助。社會資源的分配是極為不均的,是與人們的社會權勢及所掌握的財富直接關聯的。有權勢或有財富的人相對來說很容易調動社會資源來幫助自己的實踐,而沒有錢財的人要想得到社會力量的幫助就會遇到很多困難,其中一個困難就是要讓社會理解並接受自己的觀點。但是人類的認知並不是象千百年來的文人墨客們所宣稱的那樣主要是由對真理的追求而導向,人類認知的導向的最主要的依據是社會的權勢。對於沒有權勢財富的人來說,為了要讓社會接受自己的觀點,常常先要讓社會看到被社會認為是正確但其實不正確的觀點所可能導致的不利後果。而對他們來說能實現這一目標的唯一辦法可能就是去做一些明知不對但是多數人或有權勢的人認為是對的事情,去通過實踐來製造那個可以產生成功之子的失敗之母。

這聽起來可能太不給力,但卻是日常生活裏,在各行各業中每天都在發生的。越是處在遠離權勢和財富的人越是經常性地不得不這麽做。有權勢有財富的人有時也需要這麽做,隻不過內心的驕傲會使得他們很不願意這麽做(這是另一個話題了)。

當然,有了失敗這個母之後,並不等於說就會有成功那個子。在大多數情況下,尤其是對於草根階層的人來說,雖然他們每天都在製造著失敗那個母,卻很難得到成功那個子。還有,人們也並不總是為了要說服他人才去刻意地製造失敗那個母,有些時候為了要讓自己能相信自己,或者是為了要斷掉某個念頭,也會去刻意地製造那個失敗的母。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