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慕容青草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歸檔
正文

快樂與痛苦

(2011-06-19 06:01:00) 下一個

古希臘時有哲人提出了快樂與痛苦是衡量人們行為的利弊的最高標準,這一學派被稱為 Hedonism 。不知最初持有這種觀點的人們對這一說法的含義的理解到底有多深,由於他們在理論表述上把快樂與痛苦作為了有目的性的行為的標準,因此後人認為他們的這種看法隻停留在生活行為的表麵層次上,也就是說是指人們的行為應該為自己帶來快樂且使自己免於痛苦,從中文字典中把 Hedonism 翻譯成“享樂主義”這一點上便可看出 Hedonism 在很多人心目中的意義。

隨著近代心理學的產生和發展,人們對人類心智的認識深入到了無意識( unconsciousness )的層次,相應地對於快樂與痛苦在人們的心智活動中的作用,乃至在整個人類文明中的地位有了更為深層的理解。雖然科學家們並未能對人類的無意識世界給出一個清晰而令人滿意的描述,追求快樂與逃避痛苦( pursuit of pleasure and escape from pain )已被很多人認為是人類的無意識世界的基本作用原理,就像萬有引力是自然界的一個基本作用原理一樣。

無意識世界的追求快樂與逃避痛苦原理的深刻性在於,不論是人們所貶抑的驕傲,嫉妒,暴躁,野蠻,凶狠,狂妄,淫亂,等等,還是人們所推崇的喜樂,大度,努力勤勞,愛戀,等等都可以在深層的無意識世界裏起到追求快樂與逃避痛苦的作用。因此,不同的人格的區別在於是更多地通過負麵的心態帶來快樂及逃避痛苦,還是更多地通過正麵的心態帶來快樂及逃避痛苦而已。社會的教育,家庭的榜樣都可以對塑造一個人的無意識世界是如何追求快樂與逃避痛苦產生很大的影響。而一個社會中的人們普遍通過什麽樣的文化心態來追求快樂及逃避痛苦則對這個社會的政治經濟文化生態會產生很大的影響。

是否有人能夠完全通過正麵的心態帶來快樂及逃避痛苦呢?可能性極小,是否有人會完全依靠負麵的心態產生快樂及逃避痛苦呢?可能性也不大。

如果我們能夠對與無意識世界的追求快樂與逃避痛苦的原理有較深的認識和感受,我們可以體會到它與人們所說的所謂的普世美有密切的內在關係。人類文明史上一個無師自通但又難倒所有先哲的一個議題就是什麽是美。自古以來人們一直相信存在著客觀的美,卻又無人可以給出什麽是客觀美的一般定義,因為每當人們試圖給出什麽是美的一般定義時就會發現人們所說的美具有很大的主觀相對性。尤其是在後現代時期,很多常人按照過去的標準來看是不美的東西在藝術家那裏成為了美的欣賞。而美對於人類的生存與發展來說又是那麽地至關重要,甚至被很多人認為是神聖的,所以人們輕易地不願把這樣一種在人們內心中的神聖的概念看成是具有相對性的存在。我聽到的一個最為自相矛盾的試圖擺脫人們所不願承認的美的主觀性特點的說法就是“美是獨立的普世的,而且就在我們每個人的心中。”遺憾的是這種自相矛盾模棱兩可的說法絲毫也無法減少美的主觀特性。

其實,人們不論是對於形象音樂上的美,還是行為上的美,還是言語表達上的美,還是數理邏輯上的美的欣賞都伴隨著心中的愉悅( pleasure ),隻不過不是所有的人都會對所有的對象產生同樣的愉悅感而已。有些現象或行為在有些人內心會產生極大的快樂,而在另一人的眼裏則顯得非常惡心。所以說,盡管我們通常可以找到很多人甚至所有人都覺得美的存在,從本質上來說,美是與人類的快樂( pleasure )密切相關的主觀感受。人類之所以常能找到共同認為是美的存在,那是因為人們產生快樂( pleasure )的機理存在著很多共性,但是每個人產生快樂( pleasure )的機理又會由於受到教育及環境影響的人格特質的不同而有所差異。


當然,相信上帝創造世界的人們能夠理解,我們大多數人之所以會對某些特定的客觀存在感到美是因為上帝在對我們創造中賦予了我們對那些存在產生美感的本性。。。。。。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