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世界上除了各種材料造成的有形的牆之外,還有很多無形的牆把人們彼此之間分割開來。比如不同的語言,不同的文化,不同的種族,不同的經濟地位和社會階層,不同的政治觀點。還有,時空距離本身就是最基本也是最主要的人際分割之一。在所有這些無形的分割之中,最不容易識別的可能是由人類的思維邏輯造成的各種牆,而我們可以從幾百年前的中國文豪曹雪芹先[
閱讀全文]
第十六章致虛極,守靜篤。萬物並作,吾以觀複。
夫物芸芸,各複歸其根。歸根曰靜,靜曰複命。複命曰常,知常曰明。不知常,妄作凶。知常容,容乃公,公乃全,全乃天,天乃道,道乃久,沒身不殆。簡評:這一章裏接著前麵十五章裏用靜與動搭配作為解決濁與安(逸)的方法的論述,老子進一步對於後來被人們認為是道家的一個基本特征的“虛,靜”做了詳細的詮釋[
閱讀全文]
第四章道衝,而用之或不盈。淵兮,似萬物之宗。挫其銳,解其紛,和其光,同其塵。湛兮,似或存。吾不知誰之子,象帝之先。簡評:這一章是老子在《道德經》中第一次對什麽是道進行文字上的探索。老子不象很多讀者以為的那樣在開篇第一章來討論什麽是道,而是在提出了他的相對真理觀,相對價值觀,相對自然觀,以及聖人應該如何教導他人及不貪欲,並如何可以不[
閱讀全文]
有感於過去2500年裏世人對《道德經》的解譯實在偏差太大,決定將我過去幾年裏對《道德經》的解讀寫成一書。在寫的過程中有得意之處便耐不住想要馬上拿出來與大家分享,前麵的一篇“《道德經》---相對主義的極品”是該書的前言後語的初稿合起來而成的一文,現在將該書的前兩章也拿來與讀者見麵。第一章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無名天地之始,有名萬物之[
閱讀全文]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這段膾炙人口的傳世佳句是先哲老子寫在《道德經》上的開篇第一句話。2500來年過去了,雖然我們常可在各種不同的讀物中見到人們引用這句話,也常可在生活中不同的場合聽到有人提到這句話,它甚至被譯成了幾十種文字流傳於不同民族文化背景的國度中,成為世界名言,但是真正理解這句話的人卻很罕見。很多人喜歡這句話是因為它[
閱讀全文]
幾天前夜半醒來難以入睡,就上網想找些單調無聊的讀讀作為催眠,於是便在google打入了宇宙膨脹(SpaceExpansion)。本以為相關題目的文章隻要讀了三行兩行就會打瞌睡的,可沒想到現在老美的科普文章寫得非常的引人入勝,一開了頭,一個鏈接接著一個鏈接,一個題目接著一個題目,還收不住了,不但讀了宇宙膨脹,還接著遊走到了大爆炸,以及大爆炸時期的正反物質的話題[
閱讀全文]
在達爾文提出了他的自然選擇原理之後,包括達爾文和他的表弟高爾頓在內的一些人很快就試圖把自然選擇的原理應用到社會上,這方麵的努力一直也沒有完全中斷過,被統稱為社會達爾文主義。熟悉社會達爾文主義這個名詞的人可能都知道,這個名詞的名聲並不好,因為它常常和種族主義帝國主義聯係在一起,其原因是迄今為止的主流哲學界在把達爾文的自然選擇原理應用[
閱讀全文]
人們常說真理麵前人人平等。其實,這句話隻在相當形而上的層麵上成立,對於具體的社會邏輯來說,這句話並不一定成立。比如說,兩軍交戰,一方是占了優勢的強大的正規軍,一方是處於被動的弱小的遊擊隊,這時如果正規軍主動提出和解叫做懷柔,期望和平,減少傷亡,甚至是愛心;而如果遊擊隊主動提出和解則更可能會被認為是怯懦,軟骨頭,怕死怕苦,或快要堅持[
閱讀全文]
守恒的概念在近代科學的發展過程中起著關鍵性的作用,是我們今天的高科技的基礎。雖然人們從兩千多年前的古希臘的哲學中也能看出些守恒的思想,東方的輪回理論也帶有一定的守恒的意思,隻有當近代科學產生後,人們才逐漸地建立起明確的定量守恒的概念。人們在近代科學中認識到的守恒定律包括了質量守恒,動量守恒,能量守恒,和元素守恒等。後來隨著前端物理[
閱讀全文]
前一段時間台灣的警紀問題成了一大新聞,導火線是當一位黑社會角頭被其他黑道處決式地在他自己家中客廳裏槍殺的時候,居然有4位刑警在他家的內屋打麻將;當時那位凶手的槍正好卡彈,返回外麵車中換槍,這時被槍殺的角頭想利用這個機會逃入有防彈門的內室,誰知當那4位刑警聽到外屋有槍聲之後連忙把門反鎖上然後趴在地上,使得那位角頭無處逃生,幹等著那位凶手[
閱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