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慕容青草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歸檔
正文

功利性的單向思維正把人類文明帶向滅亡

(2011-10-27 08:13:56) 下一個

近年來網上熱傳的一項內容是關於世界末日的預測甚至構想,人們從不同的角度提出了地球文明麵臨毀滅的各種理由,包括人類自製的細菌或病毒從實驗室外泄,黃石的超級火山爆發引發的全球性窒息,太陽黑子的劇烈爆發對地球造成的衝擊,光子波,生物微型機器人的失控, 等等。這些預測引起一些人的恐慌,一些人的不屑。其實,上述所有這些的預測都基於一定的偶然性的假設,而且有待科學的進一步證實。但是,人們卻大都忽視目前公開擺明了的導致人類文明走向滅亡的一個必然原因,那就是功利性的單向思維。當然,如果人類文明是如千百年來認為的那樣是一個千秋萬代的工業,暫時忽略這個必然原因倒也無甚大礙,因為畢竟它不象上述那些具有偶然性的因素可能帶來的災難那麽急迫和劇烈。可是,人類先祖們沒有想到的是人類的這種功利思維所具有的巨大潛力為我們帶來了科學,而科學的力量在這種單向性思維的引導下,使得人類文明在公元二十一世紀初就開始麵臨著恐怕不是千秋萬代的問題,而是還能持續幾代的問題。

人類功利性的單向思維的基本特點就是追求功利而不考慮後果。過去這兩個月裏德美兩國的廢舊衛星乒呤乓啷地砸向地球,兩國政府和科學家們能給人們的保證是這些近20倍於音速的金屬家夥砸到地麵上的一個人的幾率是2000~3000分之一(遠大於每天在零售店裏做發財夢的那些人手裏抓著的彩票中彩幾率),然後再附加一句砸到具體某人的幾率要小得多,可以與樂透彩的幾率相媲美,似乎這樣就可以心安理得了。我不知道他們的這些概率是怎麽算出來的,有沒有估計到砸到一架正在飛行的客機的概率,有沒有算到砸到剛才上麵提到的黃石或類似的半死不活的火山的概率,有沒有算到砸到象日本那樣的高密度排列開的核反應堆中的一個的概率,有沒有算到萬一砸上一個核反應堆了之後引發核泄漏甚至核爆炸的概率。最要命的是,當這些金屬家夥砸下來的時候,科學們根本沒有任何對應的手段,連落在哪裏都無法確定,美國的那顆原本說落在加拿大,後來糾正說可能落在了南太平洋,差出半個地球去;而且他們也沒有告訴我們還有多少個將在未來幾年裏砸下來及萬一砸下來之後的後果可能是什麽。更令人擔憂的是,他們居然在讚歎這些廢舊衛星已經超役服務,言下之意是因為它們比預期的晚報廢了一年人類已經賺到了。天呀,原來這些科學家在把這些金屬家夥送上天之前就知道他們早晚一天會砸下來而在沒有掌握任何後續處理措施之前就把它們送上了太空。人類就是這樣地隻顧前不顧後。


人們隻看到金融業可以調動社會資金建設地球村的公用,看到貸款可以促進經濟發展的力量,而沒有認真考慮一旦債務鏈在某些巨大環節上出些斷裂的後果會怎樣。於是就一股勁地把西方的銀行造就成too big to fail,把溫州的高利貸堆到數不清多少億。近年來開始搞出什麽風險管理,聽起來似乎大家從此可以高枕無憂了,實際上目前這種所謂的風險管理本身就是非常功利的,它的設計是以減少企業的損失為目標的,並未怎麽在乎企業的行為是否給社會帶來風險,而且就是在企業內部不但風險管理的過程本身就有很多風險,而且風險管理是從屬於企業盈利目標的,所以雖然它有限製風險的一定功能,卻是很有限的。人類就是這樣地隻顧前不顧後。


人類可能隻有在警匪片裏為搶劫銀行的大盜做設計時才會考慮到沒有跨進銀行大門時先要考慮如何逃跑,在現實生活卻從社會最高層到最草根都隻是低著頭一個勁地衝衝衝,而不顧後果。這一切背後的一個邏輯前提就是千百年來人類所持有的一個信念:大地母親會無限地為我們的生存供給,所以出點問題不要緊。沒錯,人類如果仍然處在幾千年的刀耕火種的年月,大地的母親是會供給到千秋萬代,但是那樣的經濟水平是不可能讓70億(60年前的三倍,600年前的不知道多少百倍)人口過上今天這種水平的生活的!

人類之所以能夠以70億大眾來享受今天的生活水準,是托了以科學為基礎的現代工業的福,而工業就象無線電波的調製信號一樣,是建立在一定的基準之上的,沒有了這些基準,科學工業這座空中樓閣一下就會垮掉,而人類的所謂民主文明和普世價值也會隨之而一起垮掉。科學工業的基礎就是石油,煤炭,銅鐵鈦,稀土等各種自然資源。今天絕大多數人心目中仍持有的人類文明的千秋萬代的大業的宏圖就是構建在這些自然資源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絕的前提之下的。可惜呀,老祖宗們在創造詞匯的時候沒有想到科學的力量可以大到在短短幾百年內就將大地的資源幾近用絕。今天關於地球石油儲量隻夠再用幾十年的報導日漸頻繁,而今天生活中對石油的依賴卻日漸上升:交通需要石油,機器需要石油,牙刷需要石油,電腦電視電話需要石油,兒童遊戲娃娃尿布都需要石油。天呀,沒有了石油今天的人類怎麽過日子?!太陽能電池?或許可以用來開汽車;那麽牙刷手電用什麽呀?用金屬?不好意思,金屬用得也差不多了。就是美國路邊的那些太陽能收集板雖然可以產生替代和綠色能源,這些板片的製造本身卻並不綠色而且也要用到稀有資源。

實在不行,人類還可以再回到不要科學設備的原始狀態去吧?未必見得。今天,人們都抱著一種半僥幸半麻木的心態來看待這些並非在很久的未來的危機。窮人說,別人能活我也能活,別人不活,我也拉倒;富人說,反正有窮人墊底,要跨也先跨不到我們。Well, 這樣的心態雖然已經比大地母親的無窮供給的假設要實際一點,但卻是基於另一個很不實際的假設,那就是當今天的以科技工業為基礎的人類文明跨下來的時候,它會均勻地跨下。且不說就算這個世界是均勻地跨下來的時候,哪個窮人也不願意接受別人不活我也拉倒的結果而哪個富人也無法保證他的財富還會有那麽值錢,稍微了解些自然界的動力特性的人就會知道這個世界如果跨決不會均勻地跨下來。

大西洋中的某個區域的氣壓和溫度如果與周圍相差較大,它不會是均勻地一點點地將壓力和溫度卸掉,而是會在大洋中形成可以摧枯拉朽的颶風。這是任何一個分布型的非線性動力係統的基本特征。當今天的人類文明垮下來的,它一定是以暴烈的衝擊形式而垮下。如果以今天的消耗水平,人類的石油還能再用50年的話,那麽如果在不到50年的時間內人類無法找到有效廉價的替代能源和生產原料的話,遠到不了50年,人類世界高速發展的生活水平就已經無法承受能源短缺的壓力,有錢的1%自然會要其餘的99%承受由此帶來的不便甚至是該自生自滅就自生自滅,該大量消失就大量消失;當然,那99%自然不會願意接受這種安排,而且出乎1%的意料的是,這些99%竟然在50年前就提前意識到了這個問題。那麽怎麽辦?依照目前人類文明的隻顧前不顧後的狀態,人類沒有別的的辦法,唯一有的就是用最先進的武器來玩最低級的小孩無賴式的遊戲,戰爭。

但是,為什麽二次大戰後半個多世紀了這個世界上也隻有小規模的局部戰爭而沒有大規模的戰爭?因為戰爭的後果也很可怕。如果今天世界的石油儲量還夠用50年的話,一場世界大戰下來,可能就隻夠用十年的了。當然,有人會提出last standing理論,隻要把別人都消滅了,今天夠用十年的能量可以讓剩下幾個人用千秋萬代(當然他們要注意做好計劃生育,而且不要再大力開發科技產品)。可是,人類文明的一切自然基礎又是地球,如果地球沒有了,那就不會有什麽代了。記得小時候看過一部當時的蘇聯的老電影,說的是蘇聯紅軍占領一座城市的時候,沙俄軍隊在撤離之前已經把整個城市都埋下了炸藥,而啟動爆炸的閘柄掌握在一位忠於沙俄的老工人手裏,電影說當這位老工人手握閘柄就要按下的時候,紅軍說服了他,使他放棄了與整個城市同歸於盡的使命。二十多年前就從報紙上讀到當時的美蘇兩家的任何一家的核彈頭都足以將幾個地球炸碎。今天,雖然美蘇兩家或許在裁軍協議的要求下稍微裁減了一些核彈頭,但是後發的國家不知又添加了多少威力更大的核彈頭。如果今天爆發世界大戰,別說是否可能引發什麽核窒息,或超級火山爆發之類的問題,就是各國的核彈頭本身恐怕都足夠把地球炸碎。沒有了地球,也就別提什麽多少代的大業了。

人類就是這麽隻顧前不顧後,而人類的這種思維與行為方式正在必然地而不是偶然地將人類文明帶向不遠的將來的滅亡,使得人類要考慮的不是千秋萬代的問題而是還能支撐幾代的問題。當然,人類的邏輯本身是相對的,人類邏輯的必然之外還會有偶然,隻不過我們現在要改變那種“文明的千秋萬代發展是必然的而短期內災難性的毀滅是偶然”的思維方式,我們現在應該有的是幾代之內的滅亡是必然的而不滅亡是偶然的思維方式。這兩種思維方式是出發點根本不同的兩種思維方式。用前一種方式來思維,我們對一切問題的出發點仍然可以停留在傳統的思維上,科學家們拚命地開發,公司拚命地造,老板拚命地賺,富人拚命地花,窮人也跟著花;而用後一種方式來思維的話,我們則要從上而下地完全打破已有的生活態度,人類的哲學要有大的突破,要在人類不久就要必然滅亡的前提之下來尋找避免災難的生機。當然信仰上的突破在這時將會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因為信仰的突破可以幫助我們認識到或許還存在著的通過人為的努力利用自然的條件來改變短期內滅亡的必然性。直到人類切實找到了可以再作千秋大夢的出路之前,人們思維的出發點應該是短期的滅亡是必然的,隻有在偶然中找到了生存的出路之後才能把千秋大夢的邏輯再轉化到必然的邏輯(這裏我們也可以看到人類邏輯的本質上的相對性)。

而人類要想改變短期內滅亡的必然性的一個首要的因素並不是科學上的突破,而是在哲學上的突破(今天的人們要想在信仰上有所突破也需要有神學的突破,而神學問題就是用哲學的思維來考慮信仰的議題)。前麵已經提到今天世人們的邏輯很簡單:在災難沒有來到之前,大家功利性地向前衝,在災難臨頭的時候,富人們希望窮人們來首當其衝地承受災難的衝擊,而窮人們自然也不願意就這麽為了富人的生存權力而象有些媒體人曾經提到的那樣去放棄自己的生存能力而自生自滅。以這樣的邏輯,那麽當資源的缺乏真的到了無法支撐今天的生活水平的時候,必然會產生衝擊波,這個衝擊波的後果很可能就是人類文明的迅速消失。

人們或許會說,人類不知已經經曆過多少萬次衝突了,不都挺過來了嗎?但是,未來的這次不同,這是因為不同於過去千百年甚至連原始社會在內的上萬年的任何一次衝突,這次的衝突的前提條件地球母親不再無止境地為我們供給了,就連戰爭中炸壞的每一個機器都可能是無法再重建的過去了。這樣的爭戰將是臨死前的絕望性的爭戰,將會異常地慘烈,很可能會導致地球文明的迅速毀滅。當然,一些藝術家們早已為人們文明構想了一個出路,那就是99%的大多數為了延續地球文明而心甘情願地把自己的生存權利讓給1%少數。不過我相信現實中的99%是不會心甘情願這種事情發生的,就算1%運用手中的力量最後做到了這一點,對於被淘汰掉的99%也是一種災難性的悲劇。

所以,人類如果要千秋萬代地生存下去,急需要在短時期內取得哲學上的突破。為什麽這個任務是非常急迫的呢?這是因為哲學與科學不同。科學上的突破隻要被少數科學家掌握了就行,一旦科學成果工業化之後,很快就能普及。要想哲學發揮效應,需要有社會性的從上到下的一致覺悟和協調,這一點從曆史上一個落後國家想要在文化和經濟上改變落後的難度就可看出。今天哲學上落後不是過去幾百年裏傳統上關於落後的概念,是包括西方國家在內的世界範圍的落後。而哲學又不象科學那樣容易被消化,人類花了兩千多年來消化亞裏士多德和老子的哲學(到今天真正讀懂老子的哲學的人還少得可憐),可惜如果石油儲量還隻夠50年的話,我們沒有兩千多年來消化任何哲學上的突破了。所以,今天不但哲學上的突破已是到了一萬年太久,隻爭朝夕的關頭,而且也需要社會性的共同努力。

這裏我們遇到一個關於哲學的悖論:

在沒有災難的時候說因為哲學是長遠的事,所以現在不著急;當災難來了,又說因為哲學一時學不會,所以不要管哲學了。所以,到頭來,幹脆就不要哲學了(就如某些網友所說不能指望大家對哲學感興趣)。

當然,如果人類文明確是千秋萬代的長遠問題,哲學問題是可以慢慢來;如果,沒有哲學的思維,人類在災難麵前也可以安然無恙,那麽幹脆就可以不要去搞哲學。可惜,現在的問題是這兩種前提都不成立。前一個前提由於人們現在所麵臨的能源與生產原料的消耗殆盡的挑戰而不成立,後者從原則上根本不成立,但是如果人類文明確是千秋萬代的長遠之計的話,那麽就算因為沒有哲學受點損失也無所謂,但是因為第一個前提的不成立使得這第二個前提的不成立變得格外嚴峻起來。。。。。。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