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有人的路

如果不能按自己想的方式活,就按自己活的方式想。
有的人因為多讀書變得謙卑,有的人因為多讀書變得驕傲。
學會欣賞彼此的不同,會享受更廣闊的世界。
我寫寫、你看看、挑著信、試著用。
個人資料
JustTalk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博文
收集整理朋友在微信群裏分享中文教學體會。
朋友在群裏所用微信名:QingXuGao彼德蒙神恩典:wonderful-all@hotmail.com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覺得低年級的課程需要突出兒童和少年的成長過程和認知生活的特點,在堅持知識性和科學性的同時,亟需增加趣味性、活潑性的成份,貼近兒童的生理心理狀態(活潑,好奇,充滿想象力)。 《一歲有多長》。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文章作者:PeterGao<wonderful-all@hotmail.com>1、關於拆字:不是單純的拆字,是對漢字合體字結構的分解,從而把複雜抽象的合體字還原成二個或三個簡單易懂的象形字。變得好認,好記,好寫,好理解。在教生字時,我們不能對合體字的複雜結構視而不見,把未知的大量漢字板塊丟給學生,囫圇吞棗,讓他們死記硬背,吃夾生飯,留下團團迷霧。也讓學生生厭,引不起興趣。2[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朋友在微信群裏探討中文AP教學,我收集整理,與大家分享。 肖芃: 美國大學理事會對AP有概括介紹,但從中得到的信息有限。我教AP中文好些年了,也曾與國內的專家研究過考試的出題方式和教材的內容。我教AP中文,但從來不以AP考試作為唯一目標,是以家長和學生需要考試成績為吸引的方式,留住高年級學生。有些學生願意在我的班裏連續呆三年。 不少頂尖大學不[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繼續收集朋友在微信圈裏的分享。 最近熱門的大學專業: 專業要根據學生的興趣,可是有時候學生自己也不知道有哪些好的選擇。多了解社會的演變和專業的需求,可以幫助學生做最適合自己的選擇。 1、數學(Mathematics,orappliedmath)
學習怎樣解決問題,分析數據。一般最好有碩士學位比較好。也適合搭配電腦工程,統計學,經濟學,生物或其它科學。工作機會包括:[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最近不少人問關於一些美國大學取消遞交SAT考試分數的要求,在這裏跟大家講講我的看法。大學為什麽要求考試分數呢?因為美國不同的學校,高中課程和分數係統都不一樣,再加上國外學校的不同,用一個統一的考試可以衡量學生的學習水平,SAT或ACT就是起這個衡量的作用。大學希望錄取的學生可以承受他們大學的功課程度,用考試來了解學生是否有充分的準備。從這個角[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前兩天有個朋友問:對於校園霸淩,很多書和文章裏都說“要打回去”,可自己的孩子弱小,他不敢打回去呀!怎麽辦? 我聽了以後的第一反應是:如果我被人打了,會怎麽辦?我想我會先衡量一下對方的情況,如果打得過,我就打。如果對方比我強壯,我也就忍了。沒有肉體疼痛,我一般無所謂。 認識個東北漢子,他也說過類似的觀點,打回去之前,有兩個事[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3)

在養娃係列裏,我已經談過了, 養娃(7)-孩子到底要不要“管”?
養娃(8)-怎麽“管”孩子?
養娃(9)-“管”孩子什麽? 當時寫完了,覺得自己特牛,想得特透!最近跟朋友聊天,讓我又重新思考到底應該怎麽養育孩子? 朋友有個姐姐非常漂亮,小的時候走在街上,不僅回頭率高,甚至不少人主動與她合影留念。現在是年近半百,家人、朋友[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4)

曾經看到一個媽媽的分享:孩子有個真愛的小毯子,用了好幾年,磨損很厲害,就是不肯丟掉。最後和孩子商量,買了個一模一樣新的,巧手媽媽把舊毯子縫在裏麵,孩子接受了,媽媽也鬆了口氣,希望這回可以用到高中畢業。 必須承認,我讀帖時有點兒小感動,非常佩服這個媽媽的耐心、用心、和愛心。可過後仔細再想,總是覺得有點不對勁。 在美國,吸奶嘴、手提毛[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2)
從“我愛我家”園藝壇收集的信息,收集存檔。感謝錦衣衛、中壇太抖、農村出來的博士後、potion。
原帖在此:http://bbs.wenxuecity.com/bbs/lawn/7377657.html --中壇太抖
秘訣一:買氮數字最高最高的,比如29-0-4,還有36-0-0的都可以。Wal-Mart就有賣的,5,000sq.f的才$9.xx。
秘訣二:加倍!沒錯,就是加倍。如果要求用Spreader上的6號孔,那你就用12號孔。
秘訣三:下雨前[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12)

前幾天朋友在群裏問大家出國後的感想,我回顧這22年的經曆,覺得自己來美國最大的收獲就是實現了身心獨立,和由此衍生的真實生活。 聽的是英語,看的是英文書,但我體會和遵循的道理反而都是我們的老祖宗在兩千多年前總結出來的東西。我喜歡《道德經》,可出國前從來沒有聽說過(至少在腦子裏沒有任何印象)。來美國十多年以後,30歲不到的同事向我推薦《TheTao[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6)
[<<]
[16]
[17]
[18]
[19]
[20]
[>>]
[首頁]
[尾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