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有人的路

如果不能按自己想的方式活,就按自己活的方式想。
有的人因為多讀書變得謙卑,有的人因為多讀書變得驕傲。
學會欣賞彼此的不同,會享受更廣闊的世界。
我寫寫、你看看、挑著信、試著用。
個人資料
JustTalk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成熟階段:從 “三十而立” 到 “六十耳順”

(2018-07-12 12:08:13) 下一個

前幾天朋友在群裏問大家出國後的感想,我回顧這22年的經曆,覺得自己來美國最大的收獲就是實現了身心獨立和由此衍生的真實生活

聽的是英語,看的是英文書,但我體會和遵循的道理反而都是我們的老祖宗在兩千多年前總結出來的東西。我喜歡《道德經》,可出國前從來沒有聽說過(至少在腦子裏沒有任何印象)。來美國十多年以後,30歲不到的同事向我推薦《The Tao of Pooh 》- Benjamin Hoff,才引發我的興趣。(《道德經》鏈接:http://www.daodejing.org ) 感謝這裏的文化氛圍,感謝圖書館的豐富資源,讓我體會到我們自己已經擁有了兩千多年的智慧。

大家常說 “三十而立,四十不惑”,其實我並沒有認真想過這到底是什麽意思?也不知道如何衡量自己是否“而立”、是否“不惑”。這兩年,隨著年齡的增長,我又加上了“五十知天命,六十耳順”,想得也多了些。

上網一查,原來這並不是民間俗語,它來自《論語 · 為政》:“吾十有五,而誌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

看來我還得加上“十五誌於學” 和 “七十從心所欲,不逾矩”。我覺得一個人如果能夠實現這一個個的裏程碑,應該可以算是沒有枉活吧!我家倆娃一個16,一個14,我現在灌輸給他們這個概念,應該還來得及。

針對抽象的概念,我分享一下自己的理解和應用體會,希望大家也都能夠分享分享自己的經曆。

  十五誌於學  

年近半百才知道這句,實在是有點兒晚。好在我父母都是老師,都非常重視學習,我從小就知道要考100分。

不過現在我更覺得這不僅僅是分數問題,分數可以檢驗自己是否學懂、是否能夠應用,但更關鍵的是自己自覺、自願地想去學習。父母可以引導孩子們在不斷學習、不斷進步的過程中體會學習的樂趣,讓孩子們從各式的活動中懂得 “學習+實踐可以幫助我們更接近自己目標”。小的時候可以博覽,大些以後可能要有一些專長,活到老、學到老。這裏的“學”,不僅是學習和實踐,還應該包括不同的學習實踐方法。

  • 女兒和我一樣,從小就非常在意考試分數,也喜歡讀書、討論,好像已經在“誌於學”的路上。最近忽然覺得青年人的書籍開始有些無趣,正在轉向讀成人書了。
  • 兒子目前還是以遊戲為本,上周剛剛買了個新遊戲,自己在油管上看視頻,琢磨玩法,給我講得津津樂道,我聽得是一個頭,兩個大。如果把這個也算是學習過程,他也蠻努力的啊!
  • 我現在是“知天命”,正在努力實踐“耳順”、“眼順”。平時學點兒自己想要學的東西,全憑興趣出發。

  三十而立  

我覺得這個是指成家立業,物質世界上的獨立。成家,就是結婚生子。立業,對一般人來說,就是有份固定的收入,全家人的衣食住行全都自己搞定,不指望來自親人或朋友的外界資助。

我主張是掙多少錢,過多少錢的日子,凡事量力而行。小的時候就聽姥姥說:“救急不救窮。” 我在生活中一直堅持這個原則。錢少時,日子就節儉些,租公寓、吃土豆。工作後收入增加,可以奢侈一下,買新車、烤牛排。即不指望別人的讚助,也不會無原則地犧牲自己的利益去資助別人。

網友 yanshengjiang 分享說,“三十而立” 其實是指 “建立了自己的理論”,並不是簡單的成家立業、物質世界上獨立。我好像的確也聽說過這個觀點,而且也知道一些大人物的理論都是30歲之前就建立了,像愛因斯坦的相對論就是他23歲時提出來的。《Outliers》裏也描述了不少的大能人。但正像 yanshengjiang 的文章《六十而立》裏麵說的,“孔夫子乃‘大成至聖先師’,咱當然不能比”。我也不是天才,我的解釋肯定帶有自己的局限性,但可能更適合普通凡人的理解和應用。 如果我家倆娃能在30歲左右成家立業,達到物質上的獨立,我就感天謝地啦!

如果每個人都能“三十而立”,家庭糾紛可以少很多吧!

咱不能總和臉書小紮比

  四十不惑  

工作上獨擋一麵,有信心能維持家的經濟來源。生活上可以答複孩子們各種各樣的古怪問題,對自然現象、社會現象都能夠給予比較清晰的解釋。對於自己不懂的知識領域,能夠提供學習思路,成為孩子們依靠和知音。

精神境界上,對世界的認知和相應的價值觀應該是比較靠譜了,雞湯喝了無數,各種名言警句、人生準則即使不是倒背如流,估計耳朵也都聽出繭子了。

  五十知天命  

上麵說的“不惑”,很多情況下還是在為別人答疑解惑。年近半百,要開始利用這些道理,回過頭來審視自己,學著接受自己。不再抱怨遇人不淑、生不逢時,不再糾結自己這塊金子怎麽就沒有人撿?

我的感受是,接受了自己,不再顧慮自己的不完美以後,做事反而更坦然,膽子更大些。和人交往時,能夠真誠表達自己的觀點,展露自己的情緒,不怕被人笑話,不怕事情會失敗,日子過得比較真實隨意啊!

  六十耳順  

既然能夠接受自己,也可以試著接受家人、他人、已及整個世界。每個人在這個世界裏都有自己的角色,容許自己不完美,也容許別人不足。所有聽到的、看到的人或事,都不會影響太多自己的情緒,更不會幹擾自己做決定。

剛剛讀完《The Fountainhead》,主人公是個建築師。我讀書的時候想象,如果自己真的在建築業工作,大概也就是個搬磚的,當然,應該是個非常認真的搬運工。但隻憑這一種能力,是造不出高樓的。反過來也是如此,沒有搬運工,建築師的作品也不過是幾張紙而已。我覺得能力強的人應該接受能力弱的人,能力弱的人也不要嫉妒能力強的,盡管還沒有實現按需分配,我們也應該盡量做到各盡所能大家相互幫助,才能建立和諧美好。

世界就是如此,人人都不一樣。換個角度想想,其實人沒有什麽強弱,隻是不同的人適合做不同的事。但由於現實社會發展階段的偏愛,使得做職業的回報比其他的高,外表看來,就有了強弱。《道德經》裏有:“不上賢,使民不爭;不貴難得之貨,使民不為盜;不見可欲,使民不亂。” 股神巴菲特也說過類似這樣一段話:“現在這個世界是崇尚腦力的世界。如果這是個崇尚體力的世界,即使給我世界上最好的教練,24/7地培訓,我肯定還是個失敗者。” 

個人的力量有限,古代那麽多的聖人都不可能徹底改變人。我們能做的,隻不過是接受自己改變不了的現實。能否做到“耳順”,對社會大局麵並沒有什麽明顯的影響,但“耳順”肯定會改變我們自己的生活質量。

  七十從心所欲,不逾矩  

年紀越大,腦筋越僵化,越不容易改變自己的觀點。六、七十歲,更多的是運用自己現有的理念過日子。就我自己的觀察和體會,人老了以後,會變得更加任性,以往的舊習似乎變得越來越尖銳。但如果能實現了前麵種種,應該不難達到“從心所欲,不逾矩”。

  • 三十而立--物質上的經濟獨立和生活自理,是“從心所欲”的前提,想做什麽就做什麽,想怎麽做就怎麽做。
  • 四十不惑--清楚自然世界運行規律,知道人類社會關係深淺,不再被環境所困擾。明確利弊,隨心所欲、遊刃有餘,見什麽人說什麽話,上什麽山唱什麽歌。
  • 五十知天命--了解自己,理解自己,接受自己,清楚自己的能力,做事盡力而為、量力而行,算是“不逾矩”自我吧。如果真的老到生活不能自理,也要“知天命”,接受現實,坦然接受別人的照顧。(推薦讀書《Tuesdays with Morrie》 - Mitch Albom)
  • 六十耳順--應該是“不逾矩”別人的疆界。既然接受了別人,當然也就不會去幹擾別人的生活和工作了。值得注意的是隔代關係,對於孫子輩,人家有自己的父母,爺爺奶奶盡量少添亂。有的人可能需要爺爺奶奶幫忙,一定要問清照顧需求、劃清管理界限,早請示、晚匯報,免得造成誤解,費力不討好。咱有“三十而立”做基礎,絕不忍受委屈,隨時可以全身而退!

總的來說,“七十從心所欲,不逾矩”隻是晚年享受自己早年的修行成果。生活表裏一致,有一說一,有二說二,不加掩飾,盡情享受活著的每一天。


心智的成熟並不是年齡決定的,更多的是生活經曆。

有“窮人的孩子早當家”,但到死都沒有獨立的人也比比皆是。類似的生活經曆,能否達到心智成熟也因人而異,不能一概而論。

精進需要自己的願意,天資差點兒,可能多花點兒時間,但如果自己不願意,或覺得不需要,再強的天賦也沒用。

“年輕時不要怕,年老時不要悔”。我覺得這裏的“年輕”應該是“三十而立”之前的日子,這和《Outliers》書裏麵提到的那些非同常人基本吻合。拖家帶口、有了一定的經濟保障後,要分些時間和精力給靈命精進,因為“悔”這個感覺,不那麽容易說不要就“不要”,騙得了別人,騙不了自己。

也許有人會說,“你這都是俗人的活法!我要幹一番大事業,自然要有所犧牲。” 幹大事的確需要犧牲,但我不主張犧牲別人(特別是家人)的利益來達到自己的目的,不是也有“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順序嗎!

繼續上網查,結果發現這個順序也來自孔老夫子。《禮記·大學》中寫到: “物有本末;事有終始。知所先後,則近道矣。古之欲明明德於天下者,先治其國;欲治其國者先齊其家;欲齊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誠其意;欲誠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後知至,知至而後意誠,意誠而後心正,心正而後身修,身修而後家齊,家齊而後國治,國治而後天下平。自天子以至於庶人,一是皆以修身為本。其本亂而末治者,否矣; 其所厚者薄,而其所薄者厚,未之有也。此謂知本,此謂知之至也。”

我古文水平有限,但也讀懂了其中的先後依賴順序,前麵沒做到,後麵也會偏離正軌。而且除了常說的這四項,又加了好幾條。結合百度上的解釋,我分享一下自己的理解。我覺得這些條款可以幫助我們來實現前麵提到的心智成熟。

  • 格物,就是要求人們親曆其事,親操其物,即物窮理,增長見識。具體來說就是衣食住行盡量自己打理,而且還得學門技巧好謀生,為“三十而立”做準備。
  • 致知,就是求為真知。從推致事物之理中,探明本心之知。宇宙萬物的產生和發展都是有律可循的,我們需要在格物的過程中勤觀察、勤思索、勤學習,盡量多地探明科技和信仰真理,達到“四十不惑”。
  • 誠意,就是要意念誠實。的確能夠意識到自己的不足,了解自己的問題所在,真心想要學習成長。(這個應該算是學習態度問題)
  • 正心,就是要除去各種不安的情緒,不為物欲所蔽,保持心靈的安靜。不要害怕自己與眾不同,堅持做自己需要做的事。不要因為別人都不求甚解,自己也破罐破摔。我覺得這個“心正”還應該包括正直、善良的含義,盡量不要傷害外人。(這個也是學習態度問題)
  • 修身,就是要不斷提高自己的品德修養。靈命成長不是一天兩天的事兒,它是人生的一部分。生命不息,成長不止!學習理論+實踐應用,需要不斷地循環往複,螺旋式提高,發揮自已的最高潛能,看看自己的“天命”到底在哪裏。
  • 齊家,就是要理順自己的家庭關係。追求自己的理想不是不管不顧地一意孤行,應該是在盡量不傷害家人的基礎上的追求,至少也得要勸服家人,得到家人的理解和支持。接受不同的意見,盡力“耳順”,“心正”不歪斜。
  • 治國,就是要為政以德,實行德治,布仁政於國中。我沒有這個能力,隻能在朋友圈裏吆喝吆喝,正在嚐試著多參與一些社區活動。
  • 平天下,就是要布仁政於天下,使天下太平。我覺得老子、孔子、耶穌、佛陀等宗教領袖可能屬於這類吧!

大家是否注意到,“誠意”和“正心”這兩個對學習態度的要求並沒有放在“物格”和“知至”的前麵。我們從小就被教育要端正學習態度,但我現在體會出,沒有一定的動手、動腦的生活閱曆基礎,我根本就不知道“誠意”和“正心”的真正含義是什麽,又談何做到“誠意”和“正心”呢!

說到這兒,我想起江嵐老師講唐詩的時候時常說的一句話:“故詩能夠流傳這麽久遠,肯定是有道理的。如果讀者覺得其中的描寫不符合基本邏輯,那是因為讀者的理解有偏差。”(江嵐老師唐詩講座:http://www.holisticedu.us/DrLanJiang/index.php )

靈命成長、自修精進要符合這些基本順序,前麵的做好了,後麵的才有效果。追求後麵的同時,不能損傷前麵的基礎。當然,這也不是說基礎不完美,後麵就永遠不去發展。這是一個循環往複、螺旋式爬升的過程,隻要不停地做事、思考,反複地學習、實踐,就會有不斷地進步。這裏的“做事”,包括衣食住行、子女教育、父母撫養、工作養家、人際交往......

照顧好自己,照顧好家人。如果每個家庭都幸福和睦,國家自然美好,天下自然太平!

大家共勉!

(所有圖片都來自網上

有興趣關注我的微信號,請長按下麵的二維碼。

[ 打印 ]
閱讀 ()評論 (6)
評論
JustTalk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husk' 的評論 :
謝謝你回帖!
每個人都不一樣,選擇相信的東西也不一樣,理解的程度也不一樣。
我說說,你看看,覺得有道理,就試試。沒道理,就笑笑吧。

生活貧窮沒什麽,也並不等於沒“立”,我物質世界上也挺窮的,但沒有貧窮到靠別人的資助才能過日子,否則談何“從心所欲,不逾矩”?
別人願意資助我也會接受,但自己不會寄希望於別人的資助,不要因為別人沒給我生活費就罵街。:D:D
husk 回複 悄悄話 孔子說的境界是他本人的,現在世上大部分人大概盡其一生都達不到”有誌於學“。這些和物質都沒有什麽關係。如果按照你的觀點,他最好的學生顏回一生都極貧窮,根本沒立起來。但事實是,顏回三十的時候就已經到“知天命”的境界了。
JustTalk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yanshengjiang' 的評論 :
謝謝你分享自己的觀點!非常喜歡了解不同人的觀點!
去讀了你的文章,可惜隻能懂前半篇。

如果“三十而立” 是指 “建立了自己的理論”,那我自己算是“五十而立”,我是這兩年才建立起自己的三觀,開始分享感悟的。
正是就像你文章中所說的,“孔夫子乃‘大成至聖先師’,咱當然不能比”,所以我才把“三十而立” 解釋為成家立業,因為畢竟這個世界上沒有多少“孔子” (據說愛因斯坦的相對論是23歲時提出來的)。

我也不是天才,我的解釋畢竟帶有自己的局限性,但可能比較適合普通凡人的理解和應用。
如果我家倆娃能在30歲左右成家立業,達到物質世界上的獨立,我就感天謝地啦!

根據你的分享,我會修改了一下原文,借用你文章中的話,希望你別介意啊!
JustTalk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career' 的評論 :
謝謝你這個熱心人幫忙轉帖。
有點兒對“子女教育” 失望,好像並沒有多少人在認真學習和分享,多數是在消磨時間。
yanshengjiang 回複 悄悄話 孔子在《論語》裏說的“三十而立”,不是您”覺得這個是指成家立業,物質世界上的獨立” ,而是“三十而立”言,就是三十歲時,建立了自己的理論。請看我剛貼的一篇舊文,《六十而立》:
http://blog.wenxuecity.com/myblog/13841/201807/15927.html

career 回複 悄悄話 Great!

ZT it to znjy to benefit more people.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