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有人的路

如果不能按自己想的方式活,就按自己活的方式想。
有的人因為多讀書變得謙卑,有的人因為多讀書變得驕傲。
學會欣賞彼此的不同,會享受更廣闊的世界。
我寫寫、你看看、挑著信、試著用。
個人資料
JustTalk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養兒育女:無為之治 & 中庸之道 --“管”孩子的重新思考

(2018-07-26 11:17:10) 下一個
在養娃係列裏,我已經談過了,
當時寫完了,覺得自己特牛,想得特透!最近跟朋友聊天,讓我又重新思考到底應該怎麽養育孩子?
 
朋友有個姐姐非常漂亮,小的時候走在街上,不僅回頭率高,甚至不少人主動與她合影留念。現在是年近半百,家人、朋友都覺得她非常自私,說她不為別人著想,隻是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資源來保持自己的外在形象。
 
朋友還有一個非常可愛的妹妹,人們會不自覺地照顧她。團體活動,出去爬山,有人會主動把她扛在肩上。現在也是人到中年,仍舊在尋求真愛,希望能找到一個全權照顧自己的人。交往過幾個非常有責任心、經濟條件相當不錯的人,但最終都不了了之。(這姐妹倆年輕時都結過婚,有孩子,現在都是單身。)
 
“推,100%失敗;不推,50%成功。” 
 
朋友兄弟姐妹十來個,爸爸忙工作,媽媽忙這十多個人衣食,沒精力去管他們,孩子們屋裏院外天生天養,嬉笑打鬧、自娛自樂。 按照他們家的數據,基本上是1/3成功,1/3失敗,1/3是普通人。這50%成功,還是有一定準確性的。(這裏的“成功”是指自食其力,並有能力照顧父母,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給親人提供適當經濟資助。“失敗”是指經濟上比較拮據,沒有能力完全獨立照顧自己和家人。)
 
我也不清楚怎麽“推”、怎麽“管”,基本上就指望這50%。(重複一下“管”的定義:任何讓人不開心、不高興、不滿意的語言或行動,都是“管”。)不過我看到過文章,講述那種孩子多、但每個孩子也都很出色的家庭 ,比如交通部長趙小蘭姐妹六個,還有某個韓裔家庭的四個孩子(記不清具體細節了)...... 我也想要把這個50%的成功率往上拉拉。這兩個姐妹的故事給了我一點啟迪,讓我重新思考“無為之治”和“中庸之道”。(這兩個詞的意思我不去考究,網上無數。我隻分享一下我簡化後的理解和應用。)
 
無為之治
 
對我來說,“無為之治”就是不管,相信孩子的能力,尊重孩子的決定,放手讓孩子自己去試、去學習、去探索、去發現......這是我以前文章裏一慣主張的觀點。
 
比如這個朋友,沒有姐姐漂亮,沒有妹妹可愛,幾個兄弟調皮生事不斷,所以她一直是屬於被家庭和外界忽略的“普通人”,在一定程度上滿足了老子的“無為之治”。恰好她又是一個非常有責任心的人(也可能是沒人管,隻能自己負責),成長過程中的磕磕碰碰基本上都是自己找辦法解決。不僅如此,還要照應其餘的兄弟姐妹,練就很強的生活本領。
 
父母可以“無為”,但是我們生活在群體社會中,環境可以“有為”。一個陌生人的偶然行為不能影響多少,但當越來越多的陌生人對同一個人做同一件事時,影響力很可能就大了。一旦發現“無為之治”被破壞,父母要趕緊跳起來維持“中庸之道”。
 
中庸之道
 
我理解的“中庸之道”就是說說左右、聊聊好壞,具體分析利弊,但對事件本身保持中立的態度。
 
比如對姐姐,可以用類似的提醒:“你的確是很漂亮,很引人注目,我也喜歡,其實人人都喜歡美好漂亮!不過靠單純的靠外表來得到贏得別人的好感,還是有一定的局限性,畢竟人人都會衰老,內在修養和自立能力,也是必須的。”
 
對妹妹也是:“別人對你好,那是別人的善良,但是我們自己不能養成依賴別人的習慣。求人不如求己,靠人不如靠己。獨立,才能有自由!”
 
這些提醒的話題,不需要太早說。但到了8、9歲,特別是青春期的時候,我覺得應該要開始了。說的時候如果能有一些具體的例子,可能效果會更好,更有說服力。
 
但是這裏一定、一定、一定要注意的是,我們隻是提醒,不責備,不抱怨,千萬不要讓孩子聽了而不開心。別人誇獎,孩子得到的是快樂。父母的反麵觀點,如果搞得孩子不高興,那麽數學裏的“負負得正”就開始起作用了--本來想要走“中庸之道”的平衡行為,反而和別人的誇獎、關注起了同一個作用,都成為鼓勵這個觀點和行為的動力了。
 
我覺得“無為之治”其實也是中庸的一種,沒有褒貶,父母省心省力。“無為之治”被打亂破壞掉了,隻好用“中庸之道”來彌補,父母就需要花些心思了。
 
為什麽需要“無為之治” 或 “中庸之道” 呢?
 
我們在《養娃(6) -人的衍生軟件》裏說過,人有“向善傾向”。得知這姐妹倆的故事後,我不得不修正一下以前的觀點,應該是:人有“向上趨勢”,追求極致。結合亞裏士多德的觀點--“人活著,就是為了追求快樂”--可能會比較好理解些。
 
當在一個人的某個特質得到別人的讚揚和獎勵時,我們會開心、會快樂。正是因為這個特質能給自己帶來好處和愉悅的心情,我們會特別注意去維護它,去發揚光大、走向極致,換回更大的利益和更多的快樂。
 
這個在漂亮姐姐身上表現得極為明顯,經常被別人誇漂亮,自己很容易變得在乎外表,畢竟我們都喜歡聽好話。在妹妹的身上,似乎沒有這麽好理解,我需要借助些猜測,不一定準確。小妹妹很可愛,會被別人照顧,但可愛的形象隨著年齡的增長會漸漸削弱。不過弱者比較容易得到大家的同情和幫助,我覺得妹妹有可能偏斜到這條路上,自己定位楚楚可憐,來博得大家的關愛。久而久之,事兒做得少,真的就弱了,養成依賴人的習慣。小時候常聽姥姥說:“人,越待越懶,越吃越饞。” 好像也是類似的情形。
 
表揚、獎勵,培養孩子積極向上追求是好事兒。但凡事過猶不及,如果過度強調,無止境地追求,不照顧自己的身體、不考慮家人的意願、不在乎朋友的利益,可能就物極必反了。做事也要做人。
 
我在子女教育的書裏也看到過類似“無為之治” 或 “中庸之道” 的觀點。《The gift of failure》裏的作者就說過,抱怨責備不好,其實獎勵也不會有很好的長期效果。Alfie Kohn 在 《Unconditional parenting》裏麵也講,懲罰和獎勵都是“有條件養育”,都是不可取的,要把懲罰和獎勵都拿掉,讓孩子們慢慢體會學習生活中的樂趣。
 
我家倆娃都是普通娃,更不喜歡引人注目,本可以“無為之治”。可現代高科技,網絡這麽發達,想得到點兒關注,不過就在手指之間;遊戲五花八門,很容易引起貪欲而成癮。環境的“有為”,無所不在。多和孩子交流看法,多詢問他們的感受,努力平衡外界影響,小心些,別離“中庸之道”太遠!養兒育女:遊戲和社交網絡對孩子的影響 - Screenagers
 
純屬點點滴滴生活中的個人體會。
任何觀點都隻有一半是對的,我寫寫、你看看、挑著信、試著用。

微笑微笑

有興趣請關注我的微信號。

[ 打印 ]
閱讀 ()評論 (4)
評論
JustTalk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為寫而寫' 的評論 :
看到妹妹的腳印了。
為寫而寫 回複 悄悄話 有道理。貓貓好可愛!
JustTalk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TJKCB' 的評論 :

“天生天養,嬉笑打鬧、自娛自樂 - how powerful mindset to do that?”
多生個就好啦!:D:D:D
TJKCB 回複 悄悄話 天生天養,嬉笑打鬧、自娛自樂 - how powerful mindset to do that? "純屬點點滴滴生活中的個人體會。任何觀點都隻有一半是對的,我寫寫、你看看、挑著信、試著用。" down-to-earth ! Bravo.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