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
(2005-03-21 03:44:43)
六,整肅彭德懷以後的劉林保駕文化革命有幾年的醞釀期。事情的發端是大躍進。毛個人應對大躍進負責。因為中國本有計委製定的五年計劃和當年的計劃。毛澤東拋開經濟部門,自己直接插手經濟工作,發動一場大躍進和“三麵紅旗”運動。他自己直接指揮各省的“躍進”和全國的大煉鋼鐵。原來負責經濟工作的陳雲等人都靠邊站,沒有發言權。大躍進的結果是經濟崩潰,[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1)
(2005-03-21 03:43:58)
五.傳位方式我們知道,古代開國皇帝和開國元勳之間,有兩種關係。一種關係如東漢劉秀,和唐朝李李世民,曾和開國元勳約定,以後世代通婚,互相扶持。另外一種關係如劉邦和朱元璋,其特點是大殺功臣,以防他們謀篡帝位。等把大臣殺光了,以後可以善待他們的後代,作為補償。劉邦殺了大臣,讓太太呂後幫助兒子繼位。毛澤東的傳位方式類似於劉邦。我們知道劉邦[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3)
(2005-03-21 03:43:22)
四.太太參政現在我們必須說明,家庭成員參政掌權,起於文革之前,其發起人是劉少奇。我們知道,家庭財產可在家庭成員中分享繼承。以前帝王把天下當作自己的家庭財產,政權由老婆孩子分享繼承,為天經地義。蔣介石這麽作了。但是共產黨在60年代之前,還沒有出現這類情況。但是到了60年代初,情況突變:劉少奇先生開始讓太太出現於前台,並逐步參政。一開始進行[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1)
(2005-03-21 03:42:47)
三。家族傳位和部下接班毛澤東的家族傳位,在中國周邊根本也不是新鮮事。我們知道,蔣介石、金日成都傳位成功。李光耀也幾乎成功。所以毛澤東認為自己的傳位應有很大的把握。但是他失敗了。這一失敗算是中國政治的一大進步。當然很多人會說,這算是什麽進步?但是我們要看看中國的現實。中國的政治進步就是這麽慢。袁世凱當了總統,還是要當皇帝,還是要傳位[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2005-03-21 03:42:12)
二.扶不起來的阿鬥毛澤東派毛遠新到東北,有幾個目的,其一是支持陳錫聯,管住四野的幹部和軍隊。另外更重要的,就是在東北培養毛遠新自己的勢力,準備以後接班。應該說毛遠新完全有這個條件。或者說,如果毛遠新隻是個中等才能的人物,也有可能作到這件事。因為他的條件實在太好。毛澤東讓他在軍工上學,為的是結識同學。軍工學生的政治經驗豐富,參加過四[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2005-03-21 03:38:41)
大家都知道,如果沒有毛澤東發動文革,那十年的生活會是另外一個樣子。毛澤東改變了我們所有人的生活。至於他為什麽要這麽作,和怎麽作的,是文革的最重要最中心的問題。1958年毛澤東拋開當時的經濟領導部門,自己提出“三麵紅旗”(總路線,大躍進人民公社),發動大躍進,造成中國經濟大災難。這件事情成為毛澤東的心病。在中共曆史上,如果領導人有重大失誤,[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2005-03-16 20:27:18)
雖然粟裕沒有徹底被批倒,在軍事科學院工作,但是依然心情很鬱悶。1964年,在北京寫下一首詩,初稿如下:“半世生涯戎馬間,征騎倥傯未下鞍。爆炸轟鳴如擊鼓,槍彈呼嘯若琴彈。疆場縱橫任馳騁,殲敵何計百萬千。遍體傷疤堪自勉,此生聊可慰諸先。”從最後兩句看,粟裕的心情是蒼涼鬱悶的。因為時年57歲的粟裕在1月份在從化休養突發心肌梗塞,回廣州搶救。5月軍科[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原創】林彪粟裕相互仰慕之情林彪是個“天馬行空獨往獨來”之人,並且沉默寡言,但是對兩個人例外:老部下陶鑄是一個;再一個就是和粟裕談軍事時滔滔不絕。發表在《軍林之友》上的一篇文章提到,粟裕的軍事才華和他在中國革命戰爭特別是解放戰爭期間作出的特殊貢獻,深為中共中央器重,也為有的戰略區指揮員讚賞。有人稱讚粟裕戰役指揮以智取勝,以奇製敵,[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1)
【原創】從周恩來恐懼做飛機說起之二文革的發動,毛是以打倒“掌權的走資派”為名,靠自己的威信走群眾路線之手段,實際上解決自己的接班人問題。林彪不是接班人,但是在借用“鍾馗”林彪的時候,因為客觀的天下大亂造成了軍人掌控大權的局麵,以林彪為代表的軍隊勢力到了九大時到了顛峰,不僅在真正屬於"政府"性質的省(市)、地(市)、縣(區)這三級權力的[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2)
【原創】從周恩來恐懼做飛機說起之一在權延赤的"走下聖壇的周恩來"有過這麽一段描述:林彪事件對毛澤東的刺激是巨大的,對周恩來的刺激同樣是巨大的。在他們以大政治家的沉著鎮定麵對現實,有條不紊地處理這一事件,穩定局勢,安定人心之際,他們的身體和精神狀態都起了微妙的變化。我猜測,在主席發生突然的休克時,總理膀胱裏很可能已經有細胞發生了癌變。向[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1)
[<<]
[11]
[12]
[13]
[14]
[15]
[>>]
[首頁]
[尾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