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倫敦中轉遊之五
去埃及,途徑英國倫敦,這是我第三次來倫敦。前兩次公出,沒時間拜訪世界排名第五(2025–2026 年的 U.S. News),需要乘坐一小時火車的位於倫敦郊區的有800多年曆史的劍橋(Cambridge)大學,一直有些遺憾。除了計劃參觀擁有不少中國文物的劍橋菲茨威廉博物館(Fitzwilliam Museum)和國王學院的大教堂外,我還得坦白,我對劍橋的向往也來自中國現代著名詩人徐誌摩的一首膾炙人口的《再別康橋》詩句。
去劍橋的火車
劍橋(Cambridge)根據發音也翻譯成康橋。徐誌摩的《再別康橋》這首詩曾被收錄於中國的中小學教材,也是很多中國人對劍橋心馳神往的開始。在《再別康橋》發表80周年的時候,劍橋大學國王學院(King's College)於2008年把刻有《再別康橋》的一段中文石碑豎立於大學的康河河畔,作為紀念。
徐誌摩詩句石刻
出身富商家庭的徐誌摩,1920年曾到英國劍橋大學研究生院旁聽政治經濟學7個月。1928年7月的一個下午,他獨自返回了這個讓他魂牽夢繞的地方。恬靜安然的劍橋小鎮,撐篙泛舟的康河,岸邊茂密的金柳,草坪上相擁的情侶,昔日的美好時光與他和林徽因(劍橋女學生,父親林長民曾為駐英大使)的舊情交織在一起。。。。。。
康河撐篙泛舟
《再別康橋》
輕輕的我走了,
正如我輕輕的來;
我輕輕的招手,
作別西天的雲彩。
那河畔的金柳,
是夕陽中的新娘;
波光裏的豔影,
在我的心頭蕩漾。
軟泥上的青荇,
油油的在水底招搖;
在康河的柔波裏,
我甘心做一條水草!
那榆蔭下的一潭,
不是清泉,是天上虹;
揉碎在浮藻間,
沉澱著彩虹似的夢。
尋夢?撐一支長篙,
向青草更青處漫溯;
滿載一船星輝,
在星輝斑斕裏放歌。
但我不能放歌,
悄悄是別離的笙簫;
夏蟲也為我沉默,
沉默是今晚的康橋!
悄悄的我走了,
正如我悄悄的來;
我揮一揮衣袖,
不帶走一片雲彩。
詩歌以離別康橋時感情起伏為線索,抒發了對康橋依依惜別的深情。全詩語言清新秀麗,節奏輕柔婉轉,旋律和諧自然。詩人用虛實相間的手法,描繪了一幅幅流動的畫麵,構成了一處處美妙的意境,細致入微地將詩人對康橋的愛戀,對往昔生活的懷念,對眼前的無可奈何的離愁,表現得真摯、濃鬱、雋永,是徐誌摩詩歌中的最具代表性和影響力的詩歌之一。
1931年11月19日,徐誌摩在趕往北平參加林徽因講座的途中,他所搭乘的郵政飛機因大霧墜落在濟南市長清區的北大山,那裏成了31歲詩人永久的安息之地。
終於借旅遊中轉打卡了劍橋,算是彌補了我對詩人的一個小小的崇拜。
二零二五年十一月十七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