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是否要裝修:關鍵要看幾個因素
1、目標買家是誰
- 自住買家(Owner Occupiers)
自住房買家,特別是首次購房者,對裝修沒有一點概念,花多少錢?哪裏請裝修工?等問題無從下手,在心裏沒有底的情況下,希望買一個裝修過的房子。
適當裝修(如新油漆、地板、燈具、廚房台麵)能顯著提高吸引力和售價。
- 投資買家(Investors)
更注重租金回報率和性價比,對表麵裝修要求較低。
有經驗的投資家是不買裝修過的房子(除非非常便宜),因為裝修過的房子,房東期望值比較高。要是市場疲軟,市場上投資買家多,過度裝修反而難以收回成本。
這就體現到住房的“個性化”問題:是否裝修?花大錢裝修?還是輕裝修?
- 若屋況良好,設施齊全,隻是舊,但幹淨整潔,可考慮輕裝修或不裝修,靠良好陳列(styling)提升觀感。
- 若有明顯缺陷(如地毯破舊、牆壁發黴、廚房和衛浴太舊),適當整修能讓買家更安心,也避免買家無理性砍價。
3、市場行情
這也是非常關鍵的一個因素,宏觀市場需要了解,特別是該房子區域的房價值得認真判斷,一般來說:
- 賣方市場(供少求多)
- 買方市場(供多求少)
- 房源類別
二、裝修投入比例
很多人以為裝修過的房子將會成倍地提高售價,理性看問題:一定會提升售價,但不會成倍提高房價。所以很多投資資料的建議,使用預期售價的5%-10%作為裝修費比較好,現在各國的通脹指數很高,人工很高,可以選擇比例中的高端。按照投資成本,他們是將一個房子不經過裝修和裝修後,售價能提升多少的比例來算花多少裝修的比例。所以不要期望全新裝修後房子的售價會翻倍,這是不可能的。一般的規則:在投入裝修1萬的情況下,能產生2萬的房價增值,這完全有可能的。所以過度裝修很可能造成投資的虧本,或是在做“無用功”。
但有一點是肯定的,經過裝修,哪怕是小小的點綴,比如刷油漆,花園的整理等開支很省的“輕裝修”,肯定會提升房子的吸引力,從而加速賣房的速度。
三、裝修重點建議(性價比高到低)
裝修項目 | 效果 | |
1 | 室內重新油漆 | 成本低、效果顯著 |
2 | 照明升級(LED, downlight) | 成本低、效果顯著 |
3 | 更換地板/地毯 | 視覺效果強 |
4 | 花園的修整 | 視覺效果強 |
5 | 廚房小改造(新台麵、水龍頭、櫃門) | 重點區域 |
6 | 浴室翻新(局部更換) | 重點區域 |
7 | 廚房、浴室的大裝修 | 注重性價比 |
8 | 軟裝陳列(staging) | 對售價影響大 |
具體來說我這個單元房差不多有50年曆史了,我接手25年沒有裝修過,所以設施陳舊,式樣老式暗淡。要是按照目前屋況,隻能是“爛賣”,接手的人隻有經驗極其豐富的投資者和具有裝修經驗的能工巧匠,可能占市場不到10%的買家,極大地局限了購房的人群。
另外不久前我介紹“資產增值稅”,各國都會有一些,隻不過優惠多少而已。這個房子基本上會得到500%的資產增值,增值稅不得了。一種合理合法的退稅方法就是增加裝修和銷售開支,所以在理財決策上是做大裝修,並精心布置。在最大化爭取購房者群體的同時,提升售價,並享受稅務優惠。
下麵是“花園裝修”,“廚房裝修”和“浴室裝修”的例子(還沒有完成),大家很容易判斷:沒人會買這個沒有裝修的房子,除非經驗非常豐富的投資者,而且一定是賤賣:

前院接手時,淩亂破損

前院修整後

後院接手時,野草叢生

後院修整後

後院修整後

廚房接手時,陳舊雜亂

廚房裝修中

廚房裝修中

浴室接手時,破損肮髒

浴室裝修中

浴室防水處理

浴室裝修中
本係列更多介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