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為什麽老跟諾貝爾獎無緣?

GoBucks! (2025-10-08 09:30:01) 評論 (8)

今年宣布的諾貝爾獎獲得者當中已經有兩名日本人,而中國人一個也沒有,也是預料中的。

在亞洲,除了日本,韓國,中國,印度鮮有獲得諾貝爾獎的,跟人口眾多,製造業發達的大國形象不成比例。這是為什麽?這些國家學生的數理化基礎都很不錯,甚至還好過美國,按理說基礎很好,拿不到諾貝爾獎似乎說不過去。

今年美國人拿到諾貝爾獎的還是最多,可見美國的科研實力還是世界第一,雖然某著名雜誌按照發表科研論文的數量來排名,美國除了哈佛在前幾名,其它都是中國的大學研究所。中國人在科研投資巨大,發表論文的數量世界第一,但拿不到諾貝爾獎,問題出在哪裏?

國內評職稱,發獎金,都需要發表論文,這導致了論文數量增加,質量下降。科學家完全靠跟隨主流,小打小鬧,發表論文,而不少科學雜誌也願意發表,這樣好賺錢。這樣的量化考核完全被人利用,沒有效果,就別指望有什麽科研突破了。

國內的風氣不好。比如科學家腦子裏老是想著如何拿項目,搞關係,拿院士,哪有心思去搞科研,尤其是基礎科研,這完全是依靠獨立和創造性的思維。拿不到項目,拿不到院士,一切資源都跟自己無關,隻能靠開網約車來謀生。相比之下,日本人能夠在大學裏一輩子做一件事。這裏麵失敗的,甚至偷懶利用的肯定會有,不可能指望人人都得到諾貝爾獎,但事實證明這條路是成功的。其實科學家在美國也需要申請項目,沒項目就沒有資助搞科研。除了政府資助,還有非盈利組織,專門支持政府不支持的項目。現在政府大砍科研經費,轉向非盈利組織的增加不少。

風氣不好的另一種現象是不良的師生關係,這在美國是絕對禁止的。不少博導喜歡招女生,除了聽話好帶,還有其它原因。過去大戶人家普遍是妻妾成群,這樣才能顯富,有勢力。現在不同了,法律不允許妻妾成群,但沒有禁止招女生。據朋友說,每逢學術會議,就能看到某博導帶著一大隊女生招搖過市。女人之間是非多,這樣的行為能搞好科研?

有些博導搞科研是為了斂財。過去是非常亂的,有的甚至把科研經費私吞。現在整個係統比較規範一些,實報實銷,但也有漏洞可鑽。 有的搞科研隻是為了混口飯吃。他們怎麽能夠靜下心來思考最基本的問題。

去過日本旅遊參觀的都知道,日本人做事認真,一輩子就做一件事,把事情做好,做到極致,而中國人就很難。從小就在每天努力,為了考試高分,為了升名牌大學,他們整天做題,能有時間去思考科學問題嗎?上大學是為了畢業後的更好找工作。而學科學未必是能賺大錢,好找工作的專業。聰明勤快的都去學電腦金融。國外當然也有不少是這樣的,但部分人還是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去努力,達到目標。

中國政府並非不支持基礎科研,但人心不在,尤其是沒有興趣,功利主義十分嚴重,沒法專注科學。興趣愛好都是從小培養的,目前的教育體製隻能大批量生產科技人員,而不是能拿諾貝爾獎的特殊人才。如果不改變現狀,那麽中國人拿諾貝爾獎還是遙遙無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