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好友之邀去上海相聚,他知道我以前經常去上海,我們在浦東機場見麵時,他說這次我帶你到遊客很少去的地方廣福林。廣福林我重來沒聽說過。忙問廣福林是什麽地方,他回答到廣福林是上海之根。
第二天我們開車出了上海市區,經過佘山國家森林公園。沒想到佘山國家森林公園麵積大,植被好,真不愧為上海之肺。車開過佘山國家公園十幾分鍾,就到了廣福林。
廣富林文化遺址公園占地麵積很大,涵蓋了考古保護區,博物館展示區,仿古建築群,休閑娛樂區等。我選擇了從博物館展示區開始遊遺址公園。
我一走進廣富林考古遺址展示館,就看到世界四大文明的介紹,從兩河流域·蘇美爾文明開始,再到尼羅河流城·古埃及文明和印度河流域·哈拉帕文明,最後是黃河流域長江流域·中華文明。我認為展示館之所以先介紹四大文明,目的是為了把廣富林定位在中華文明的一部分。
展示館門口處還有一個巨大的陶罐,在陶罐的下方刻有展示館的前言。其前言如下:
上海有六千年人類活動的曆史,鬆江廣富林遺址是上海人連續生活時間最長的地方之一,並且被基本完整地保留傳續至今。
廣富林遺址考古始於1960年前後,進入二十一世紀以來,發現了遠古時期的崧澤文化,良渚文化,錢山漾文化,廣富林文化以及兩周,漢唐,宋元,明清,近現代各個曆史時期文物遺存。其中,既命名了早期移民文化特征的"廣富林文化",還證實了鬆江是上海城鎮的興起之地,被稱為"上海之根"。
我看完前言,終於明白了什麽是上海之根。
下麵我把前言中所提到的上海遠古時期的文化年代梳理了一下。
崧澤文化(公元前3900一3300年),良渚文化(公元前3300一2300年),錢山漾文化(公元前2500 -2000年),廣富林文化 (公元前2500年一1800年)。錢山漾文化和廣富林文化同時開始,錢山漾文化比廣富林廣化結束要早200年。
有學者認為上海的起源為馬家浜文化時期(公前前5000年至4000年),為什麽在展示館的前言裏沒有提到馬家浜文化(公元前5000年至4000年),我不得而知。
廣富林遺址公園內還有一個"水下博物館"。展覽空間大部分在水下,屋頂部分在水麵之上。遊客從水上通道進入博物館內,讓遊客有一種走入地底,走入遠古文明的體驗。水下博物館以"上海之根,海派之源"為主線,通過聲光電和廣富林遺址出土文物的展示,遊客可以感受到上海及鬆江地區從史前到近現代的變遷與發展。
我看完博物館,走到了園內的仿古建築群。園內有大量仿照漢唐風格建造的建築,如牌樓、廊橋、古街、水榭等。特別引人關注的是居於三元宮中的仿唐代的富林塔,可乘電梯上到塔頂,整個遺址公園盡收眼底。
廣富林文化遺址公園遊覽的項目很多,可以看出公園從設計到施工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財力,試圖打造一個文化展示,考古研究,旅遊休閑為一體的大型旅遊度假區。然而,我在博物館,仿古建築群,休閑娛樂區等整個公園裏,遇到的遊客也沒超過100人,絕大部分仿古建築群的商業店鋪都沒開。我問陪我來的朋友怎麽這裏的店鋪都倒閉了,他回答到不是倒閉,是根本就沒開過。2018年6月廣富林遺址公園正式開業,開業後一年多就遇上了疫情,看來到現在公園的經營還沒有步入正軌。
我覺得上海廣富林文化遺址公園值得一遊,期待不久的將來,廣富林遺址公園能成為上海的熱門景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