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一早出發,我們正式踏上了西藏之旅。車子最初行駛在平坦的公路上,伴隨在身旁的,是西藏的母親河—雅魯藏布江。它從雪山深處而來,作為西藏第一大河流,也是世界上海拔最高、流量最充沛的河流之一,此刻卻安靜而從容地自西向東流淌著。陽光灑在江麵上,水波閃爍,仿佛在低聲吟唱著高原亙古的故事。

不久,道路開始逐漸攀升,彎道一個接一個,山勢也愈發陡峭。車子在高原峽穀間穿行,我們心跳隨之加快,既興奮又有些提心吊膽。



2. 羊卓雍措:站在山頂的一號觀景台,海拔4998米,幾乎觸及五千米的高度,整個世界似乎都在腳下展開。西藏三大聖湖之一的羊卓雍措靜靜臥於群山懷抱,宛如高原上鑲嵌的一枚碧玉耳墜。天空藍天白雲,陽光灑在湖麵上,湖水如同一條藍色絲帶蜿蜒流淌,珊瑚枝狀的湖灣清晰可見。群山雪峰映襯下的湖光,壯麗而寧靜,讓人心底生出敬畏,也生出無盡的向往—這便是藏南最令人魂牽夢縈的美景。




而五號觀景台則位於山下湖畔,走到這裏,我們終於可以近距離接觸這片聖湖。湖水湛藍清澈,輕風拂過,水麵蕩起漣漪,伸手就能觸碰到這塊鑲嵌在高原上的寶石。置身其旁,湖光山色美不勝收,心也隨之寧靜開闊。





遠處的山峰白雪皚皚,近處的牧場上,犛牛悠然低頭。

我伸出雙臂,與大白藏獒來個親密擁抱,它們厚實的毛發和溫熱的氣息,讓高原的清風都顯得格外溫柔。

在海拔近五千米的高度,呼吸雖然有些困難,但看到那樣遼闊純淨的景象,反而讓人感到心胸開闊。許多人都會生出一種敬畏感—對自然的敬畏,對生命的珍惜。你會明白,人類在天地之間其實是如此渺小,而大自然的壯麗與永恒,值得我們心生敬意。
3. 卡若拉冰川:西藏三大冰川之一,宛如白色巨瀑從山頂傾瀉而下,凍結在幽深的山穀中。灰褐色的岩石與冰雪的潔白相映成輝,形成震撼的對比。



海拔5020米,或許是我一生中能到達的最高點。幸運的是,我幾乎沒有明顯的高原反應,但隊友們卻各有不同程度的不適—有人氣喘,有人頭暈,這讓高原的壯麗與挑戰同時顯得真實而震撼。

卡若拉冰川說是冰川,其實很牽強。眼前的卡若拉冰川,隻是山頂還有較厚的積雪,早已不複當年那種冰舌垂掛、晶瑩壯觀的景象。是氣候變暖,還是其它人為因素造成的,我不得而知,或許兼而有之吧。
4. 宗山堡:在江孜縣城附近,是清光緒三十年(1904年)西藏軍民抗擊英國遠征軍的曆史遺址,目前不對外開放,隻能遠望。紅白相間的堡牆依山而建,巍峨壯觀。百年前,藏族軍民與僧侶在此浴血奮戰,誓死抵抗。盡管最終因裝備懸殊,守軍不敵,宗山陷落,但那份英勇與不屈,依然讓人肅然起敬。

5. 日喀則:日落之前,我們抵達這座西藏第二大城市。它位於雅魯藏布江與年楚河交匯處,平均海拔約3836米,比拉薩高出約兩百米。日喀則南接巍峨的喜馬拉雅山脈,與尼泊爾相鄰,是西藏重要的邊境門戶和交通樞紐,也承載著豐富的曆史與文化。

城市雖不大,但街道整齊幹淨。


今天的行程格外艱辛。在欣賞絕美風光的同時,我們也不得不與劇烈的高原反應抗衡。車上原本配備了一個大氧氣瓶,出發前隊友們又自費添置了一個。每個氧氣瓶可以同時供兩人使用,行車途中,大家幾乎都在吸氧,唯獨我竟毫無不適,仿佛身體也被這片高原的寧靜所庇佑。
特色美食:
午餐:浪卡子縣傑元食府。此時隊友們的高反反應加重,頭暈、心慌、胸悶,幾乎都沒有食欲。除了我之外。


晚餐:日喀則小胖子川菜

住宿:日喀則喬穆朗宗酒店,酒店保留了濃鬱的藏族風格裝飾,房間內部舒適,夜晚還配備了供氧設施,讓高原之夜也能安然入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