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色列——被逐出歐洲家園猶太人的無奈歸宿(十四)

橡溪 (2025-10-31 08:18:08) 評論 (0)

  1945年英國大選期間,工黨承諾,如果他們重新執政,將廢除1939的《白皮書》,允許猶太人自由移民巴勒斯坦,將巴勒斯坦變成一個猶太民族的家園,逐步發展成為一個獨立的國家。然而,工黨贏得選舉後,新任英國外交大臣臣歐內斯特·貝文(Ernest Bevin)決定繼續對猶太移民實施嚴格的限製。戰前,貝文曾擔任英國最大的工會——英國運輸和普通工人工會(TGWU)的負責人,以此身份領導了一場阻止德國猶太人移民英國的運動。貝文讚同《白皮書》中關於將巴勒斯坦變成一個擁有猶太少數民族、享有政治和經濟權利的阿拉伯國家的政策,擔心建立猶太國家會激起阿拉伯人的情緒,危及英國在中東的主導地位。貝文還認為,流離失所的大屠殺猶太幸存者應該被重新安置在歐洲,而不是巴勒斯坦。

  1945年11月13日,貝文在英國議會下議院發表講話,宣布了英國政府對巴勒斯坦的政策,將繼續限製猶太移民,在向聯合國提交最終解決方案之前征求各方意見。貝文在演講後的新聞發布會上表示,英國隻是承諾在巴勒斯坦建立一個猶太人家園,而不是一個國家。

  貝文在下議院發表講話所宣布的英國政府將繼續限製猶太人移民巴勒斯坦,更別提建立獨立的猶太國家,讓巴勒斯坦猶太人大失所望,氣急敗壞,怒不可遏。

  巴勒斯坦猶太事務局(Jewish Agency for Palestine)領導下猶太複國主義準軍事組織哈加納、伊爾貢和萊希三方組成的聯合抵抗運動聯盟(United Resistance Movement,URM),馬上策劃組織了猶太叛亂分子(Jewish insurgents),在首府特拉維夫發起兩天大騷亂,對英國當局進行了一係列恐怖主義暴力襲擊。

  11月14日晚,猶太人焚燒英國委托管治巴勒斯坦政府的辦公室,向警察和士兵投擲石塊。英國當局立即宣布對特拉維夫實行宵禁。然而11月15日,大批猶太人違反宵禁,繼續騷亂,掀翻車輛,包括一輛軍用卡車被燒毀,掀起毀壞一段鐵路鐵軌,襲擊商店、郵局和巴克萊銀行的一個分行,還投擲自製手榴彈。英軍多次向騷亂者開槍,使用警棍鎮壓。5名猶太人被打死,56人受傷,數十名猶太平民和英國安全部隊人員受傷。特拉維夫隨後實行宵禁直至11月21日。

  11月25日,巴勒斯坦猶太事務局的準軍事組織哈加納的帕拉瑪赫突擊隊,襲擊市區的一座英國警察局,6名英國警察和8名阿拉伯警察受傷。英國軍隊和警察隨後的兩天對附近的猶太定居點進行了搜查行動,尋找叛亂分子和武器。他們遭到定居點內猶太平民以及大批外來猶太人的暴力抵抗,引發暴力衝突,造成8名猶太人死亡、75人受傷,而英國人則報告有65名士兵和16名警察受傷。帕爾瑪赫提議伏擊從搜查行動返回的英國軍隊,但巴勒斯坦猶太事務局負責人大衛·本·古裏安否決了哈加納該計劃。12月27日,伊爾貢和萊希對耶路撒冷的英國刑事偵緝處總部、雅法的刑事偵緝處分站以及特拉維夫的皇家電氣和機械工程師車間發動了協同攻擊。安全部隊死亡10人,其中包括6名英國警察和4名非洲殖民軍士兵,另有12人受傷,一名伊爾貢士兵被打死。英國在耶路撒冷和特拉維夫地區進行了大規模封鎖和搜查行動,搜查和宵禁持續到1946年1月5日。

  第二次世界大戰主導同盟國美國、蘇聯及中國軍隊消滅軸心國德國、意大利、日本的大英帝國,綜合軍事力量僅次於美國、蘇聯,海軍、空軍作戰能力僅次於美國,世界數三列二。

  1945年二戰結束,巴勒斯坦的猶太複國主義組織發動猶太武裝暴亂的抵抗運動時,英國擁有身經百戰的500萬大軍,其中陸軍約292萬,皇家海軍約86萬人,皇家空軍約117萬人,全球部署在歐洲、亞洲、非洲、拉丁美洲的占領區與殖民地的30多個國家。僅在中東地區,就部署了10萬正規軍,巴勒斯坦駐軍外尚有4,000名警察。各種現代化軍事裝備坦克、軍艦、戰機,一應俱全。

  而巴勒斯坦托管地猶太人叛亂準軍事組織的地下民兵武裝,巴勒斯坦猶太事務局領導下的嫡係準軍事組織哈加納,擁有21,000名民兵,其中帕拉瑪赫突擊隊3,000名;伊爾貢4,000名民兵;萊希500名民兵。武器裝備來源自二戰遺留英軍裝備,以及黑市購買或經意大利與捷克偷運的輕武器。

       哈加納的突擊隊帕拉瑪赫民兵



    訓練射擊的伊爾貢民兵



    哈加納的女民兵

  挾剛在歐洲消滅了對之種族滅絕的猶太民族最恐怖的敵人納粹德國的餘威,盡管二戰後元氣大傷,但大英帝國獅威猶在,正麵軍事衝突,消滅猶太叛亂分子的地下民兵武裝,易如反掌。

  巴勒斯坦猶太叛亂武裝民兵與英國正規軍直接對抗,無異以卵擊石,瞬間煙飛灰滅。於是他們選擇采取爆炸、暗殺等恐怖主義襲擊方式,運用打了就跑的地下遊擊隊戰術,爆炸巴勒斯坦的英軍基地與民用設施、暗殺英國當局的軍警人員,製造恐怖,動蕩社會,增強英國當局維護當地治安的經濟成本,動搖其統治權威,而無視無辜平民為之付出的生命代價與財產損失。

  猶太抵抗組織對其發起巴勒斯坦托管地猶太人暴動(Jewish insurgency in Mandatory Palestine)運動,做了具體分工:大衛·本-古裏安領導的主流猶太複國主義巴勒斯坦猶太事務局所屬準軍事組織哈加納(Haganah)為主力,戰術較克製,擅長玩弄暴力恐怖攻擊英國目標與同英國當局和平談判相結合的兩麵派手法,表麵公開譴責極端組織,但暗地仍與之協調部分行動;梅納赫姆·貝京領導的猶太複國主義修正派伊爾貢(Irgun / Etzel),承擔采用恐怖戰術攻擊英國目標;伊紮克·沙米爾領導的猶太複國主義修正派極右翼萊希(Lehi),則專門進行政治暗殺與爆炸襲擊。

  1945年10月31日和11月1日晚上,哈加納、伊爾貢和萊希發動了“火車之夜”(Night of the Trains)聯合恐怖襲擊行動。哈加納集中攻擊巴勒斯坦鐵路網和海岸警衛隊。哈加納的突擊隊帕拉瑪赫在巴勒斯坦各地的鐵路係統中放置了炸藥,造成鐵路線242處斷裂,同時,一個站長辦公室、一個鐵路電話裝置和一輛汽油車也遭到襲擊。帕拉瑪赫在雅法擊沉了兩艘英國海岸警衛隊船隻。伊爾貢襲擊了盧德的火車站,摧毀了一輛火車,損壞了另外六輛火車。一名伊爾貢民兵、一名英國士兵以及四名阿拉伯人被殺。萊希襲擊了海法的煉油廠。然而,炸藥在搬運過程中過早引爆,導致攜帶炸藥的萊希戰士死亡,另一人重傷。雖然該設施遭到嚴重損壞,但作為襲擊目標的油罐仍完好無損。

  猶太抵抗組織發起猶太人暴動後,英國加強了巴勒斯坦托管地的戒備,不斷增加英軍部署,強化治安,到1946年,英國的安全部隊在城市地區進行持續巡邏,並在巴勒斯坦各地設立路障和觀察哨。英國當局為政府、軍隊和警察設施設立了安全區,這些地區都是戒備森嚴的大院,周圍環繞著鐵絲網和沙袋。最大的一個位於耶路撒冷,被猶太人稱為"Bevingrad"。安全部隊頻繁開展搜查和逮捕行動。那些涉嫌叛亂活動的人可以不經審判就被關押,並經常被送往非洲的拘留營。當地人的郵電、信件和海外電纜通訊也受到監控。

       英軍在街頭對猶太居民搜身檢查

       被逮捕審訊的猶太居民

  1946年1月12日,伊爾貢用炸彈使一列英國搭載工資的列車脫軌,造成三名警察受傷。伊爾貢民兵劫走35,000英鎊。1月19日,伊爾貢在耶路撒冷發動協同襲擊,襲擊了一座變電站,使該地區陷入停電,同時突擊隊襲擊了位於耶路撒冷市中心俄羅斯大院(Russian Compound)的英國政府管理中心和巴勒斯坦廣播電台旁的警察總部和中央監獄,成功用炸藥破壞警察總部和監獄,撤退時英國陸軍巡邏隊在伊爾貢武裝分子襲擊廣播電台的途中攔截了他們。在隨後的交火中,一名英國軍官和兩名伊爾貢民兵被打死,第三人受傷並被俘。當攻擊者撤退時,他們留下了地雷以減緩英國警察的速度。一輛英國陸軍卡車引爆了其中一顆地雷,一名警察拆彈專家在試圖拆除另一顆地雷時身亡。2月5日,位於采法特的警察總部遭到襲擊,第二天,霍隆的非洲部隊營地遭到襲擊,導致一名非洲士兵和一名英國軍官死亡。駐紮在難民營中的非洲士兵隨後發生騷亂,殺死了兩名猶太人,打傷了四人。2月20日,帕爾瑪赫成功炸毀了卡梅爾山上的英國皇家空軍雷達站,造成八名英國皇家空軍人員受傷,第二天,帕爾馬赫又襲擊了位於謝法-阿姆魯、薩羅納和卡法爾維特金的警察局,四名帕爾瑪赫成員被打死。

       猶太叛亂分子炸彈襲擊後的英國警方耶路撒冷刑事偵緝處局

  在一次被稱為“機場之夜”(Night of the Airfields)的行動中,伊爾貢和萊希於2月25日同時襲擊了盧德、卡斯蒂納和卡法爾瑟金的三個皇家空軍機場,摧毀了15架飛機,損壞了8架。一名伊爾貢戰士在撤退時被擊斃。3月7日,伊爾貢武裝襲擊了位於薩爾凡的軍營。盡管伊爾貢成功奪走偷來的武器,但仍有四名伊爾貢戰士被俘。3月22日,一名英國士兵在特拉維夫被地雷炸死。4月2日,伊爾貢對鐵路網進行了一次大規模行動,摧毀了五座鐵路橋梁,摧毀了一個火車站,並切斷了阿卡-海法的鐵路線。然而,在撤退過程中,他們暴露了自己的行蹤和總部位置,造成兩名伊爾貢成員被擊斃,31人被俘,其中包括伊爾貢作戰部長埃坦·利夫尼(Eitan Livni)。利夫尼的職位隨後由阿米凱·帕格林(Amichai Paglin)接替。帕格林隨後開始策劃一次襲擊以彌補損失,並計劃於4月23日襲擊拉馬特甘的警察局。盡管伊爾貢設法帶著搶來的武器逃跑,但這次襲擊演變成了一場交火,兩名伊爾貢成員和一名阿拉伯警察被殺。兩天後,萊希又對英國第6空降師在特拉維夫一個營地發動襲擊,七名傘兵在襲擊中喪生。英國人對這次襲擊感到憤怒。詹姆斯·卡塞爾(James Cassels)少將告訴特拉維夫代理市長,他認為猶太社區負有責任。英國對特拉維夫民眾實施集體懲罰,實施宵禁,關閉所有咖啡館、酒吧、電影院和其他娛樂和社交場所,並持續到5月22日。英國當局曾認真考慮過更嚴厲的處罰,例如拆除軍營周圍的所有房屋,包括那些在襲擊中沒有發揮作用的房屋,並對整個城市進行集體罰款,但沒有實行。

  1946年3月,還發生了一次非暴力抵抗英國的行動,稱為“比爾亞事件”(Birya affair)。英國士兵在搜查加利利北部的比爾亞猶太定居點時發現武器後,逮捕了定居點內全部24名居民,並宣布該定居點為軍事占領區。3月14日,哈加納組織數千名猶太青年重新回到比爾亞,但數小時後就被英國軍隊趕走。當晚他們再次出現。為避免大規模流血衝突,3月17日,英國同意釋放20名猶太居民回到該地點。

  6月10日,伊爾貢在盧德、耶路撒冷、雅法和海法地區再次進行鐵路破壞行動,炸毀了6列火車。三天後,參與對薩拉凡德營地的武器襲擊受傷被俘的兩名伊爾貢成員約瑟夫·辛瓊(Yosef Simchon)和邁克爾·阿什貝爾(Michael Ashbel),被英國軍事法庭判處死刑。伊爾貢立即出發尋找英國人質。與此同時,對鐵路基礎設施的襲擊仍在繼續。

  6月16日至17日晚上,哈加納開展了一次炸毀鐵路與橋梁“夜橋行動”(Operation Markolet,正式名稱為雜貨店行動)。帕爾瑪赫部隊襲擊了黎巴嫩、敘利亞、約旦和埃及邊境沿線的11座公路和鐵路橋梁,以中斷英國陸軍使用的運輸路線。十一座橋中有九座被成功摧毀。

  “夜橋行動”是猶太人準軍事組織哈加納精心策劃的突襲行動,是巴勒斯坦托管地猶太人暴動運動的一個重要裏程碑。其目標是摧毀連接巴勒斯坦與敘利亞和黎巴嫩托管地、外約旦和埃及之間的11座橋梁,以切斷英軍的運輸路線。計劃曾考慮摧毀另外三座橋梁的攻擊,但並未貫徹執行。哈加納的精銳戰鬥部隊帕爾瑪赫在克茲維河的橋梁上遭到還擊,造成14人死亡和5人受傷,而其他的行動均告成功,無人受傷。

  哈加納早於1946年1月至2月即開始籌備炸橋行動。哈加納情報機關SHAI、帕爾馬赫巡邏隊和將會執行行動的部隊展開偵測目標的工作,他們會偽裝成享受大自然的戀人或遠足運動的休閑人員,探索可能進入和逃走的路線。

  巴勒斯坦猶太複國主義組通過炸毀鐵路與橋梁、切斷英軍的運輸路線的“夜橋行動”,實現其真正的目標:展示哈加納有能力在全國範圍運作,包括荒蕪的地區或阿拉伯人集中的地區展示破壞英軍行動的能力;展示哈加納阻止鄰國軍隊在未來參與巴勒斯坦地區戰事的能力;破壞英軍作為中東最強大力量的威信,損害英國托管的合法性;加強和鼓勵巴勒斯坦猶太人,並展示哈加納與伊爾貢和萊希等團體同樣活躍。結果目標完全實現,證明哈加納能夠同時達成多個戰略目標。敘利亞、黎巴嫩和外約旦軍隊處於待命狀態,隻收緊了邊界管製。英國托管地政府的威望降低了不少,行動造成的經濟損失達到250,000英鎊。

       1946年,巴勒斯坦鐵路蒸汽機車和貨運列車在遭到猶太叛亂分子破壞後脫軌

  為了掩飾、保護真正的行動並混淆英軍,行動當晚哈加納在全國各地策劃了大約50宗分散注意力的行動和伏擊,讓帕爾馬赫成員在行動完成後更容易逃脫。

  6月17日晚,萊希襲擊了海法的鐵路車間,摧毀了一台機車並放火焚燒了一些建築物。然而,他們低估了英軍的反應時間,當襲擊者撤退時,他們遭到了英國人的反擊,9名襲擊者被打死,幸存成員全部被俘。第二天,伊爾貢開始綁架英國人,他們襲擊了特拉維夫的一個英國軍官俱樂部,五名英國軍官被綁架並就兩名被判處死刑的伊爾貢成員進行了討價還價。作為回應,英國在特拉維夫進行了大規模搜查行動並實行宵禁,在一次搜查中,兩名猶太人試圖抵抗並被殺,七人受傷。第二天,另一名英國軍官在耶路撒冷被綁架並被帶到該市的一個藏身處,但他在被囚禁近兩天後設法逃脫。為了更好的隱藏,伊爾貢釋放了其中兩名人質,但伊爾貢威脅,如果處決被俘的兩名伊爾貢襲擊者辛瓊和阿什貝爾,就會殺死剩下的三名人質。猶太事務局和哈加納宣布,他們的幹預已確保了官員獲釋,但伊爾貢否認了這一說法。伊爾貢隨後突襲了一家鑽石拋光廠,竊取了大量鑽石以維持其運營。

       萊希女戰士

  到1946年6月,英國人越來越確定哈加納在猶太事務局的命令下參與了叛亂活動,盡管猶太機構領導人堅稱自己無罪。大橋之夜之後,高級專員亞倫·坎寧安爵士(Sir Alan Gordon Cunningham)決定采取行動。“夜橋行動”行動十二天後,即1946年6月29日星期六,英國發起了“阿加莎行動”(Operation Agatha,也被稱為黑色安息日或黑色星期六),英國軍隊和警察在巴勒斯坦托管地采取大規模搜捕行動,部分是為了應對橋梁爆炸事件,其主要目標是通過抓捕最激進的猶太複國主義者來鎮壓巴勒斯坦的無政府狀態。英國參與行動的人數介乎在10,000、17,000和25,000之間。警察和士兵在耶路撒冷、特拉維夫、海法和數十個猶太人定居點搜查武器並作出逮捕,猶太事務局被突擊搜查。該行動的其他目標包括取得猶太事務局批準帕爾馬赫進行破壞活動以及哈加納與更暴力的伊爾貢和萊希(斯特恩幫)結盟的證據,摧毀哈加納的軍事力量,提高軍隊士氣,防止猶太事務局及其準軍事組織哈加納,加入伊爾貢和萊希要求整個猶太定居點伊舒夫參與政變,“宣布在未來成立一個猶太國家,與現時巴勒斯坦當局中斷所有關係”。

  英國軍隊和警察突襲了位於耶路撒冷的猶太事務局總部、位於特拉維夫的辦事處以及其他猶太複國主義機構,沒收了超過九噸文件,對整個巴勒斯坦地區實施了宵禁,掌握了哈加納參與準軍事行動以及與伊爾貢和萊希等更暴力的組織勾結的證據。

  數月以來,英國軍隊一直希望對猶太複國主義地下組織采取軍事行動,但遭到高級專員亞倫·坎寧安的阻止,他一直特別反對對猶太事務局采取軍事行動。坎寧安在“大橋之夜”後改變主意,飛往倫敦會見英國內閣兼陸軍元帥伯納德·蒙哥馬利(Bernard Montgomery)。蒙哥馬利製定了阿加莎行動計劃,坎寧安不情願地接受了,希望能令激進的猶太複國主義者變得克製,為更溫和親英的領導人(如哈伊姆·魏茨曼)開辟與英國達成政治協商方案的道路。在行動期間,坎寧安在電台廣播中說:“(逮捕)不是針對整個猶太社群,而是針對少數積極參與當前暴力運動的人,以及那些在這些事件上負責指揮和煽動的人。”巴勒斯坦托管地布政司約翰·梳爾爵士(Sir John Shaw)在耶路撒冷的新聞發布會上概述了這次行動的官方目的:“政府已獲授權采取大規模行動結束巴勒斯坦當前的無政府狀態,並使守法的公民能夠如常工作,不用擔心被綁架、謀殺或被炸死。”

  6月29日,阿加莎行動展開,並持續至7月1日。英國當局在全巴勒斯坦實施宵禁,飛機在耶路撒冷低空盤旋,軍警設置路障,火車停駛,乘客需要疏散回家。緊急車輛行動需要展示特別許可。英國軍警突襲了猶太事務局位於耶路撒冷的總部、特拉維夫的辦事處,以及國際婦女猶太複國主義組織和以色列總工會等其他猶太機構。在巴勒斯坦境內一共有27個猶太人定居點被搜查,發現了15個武器藏匿處,其中包括哈加納位於雅姑珥的一個軍火庫,這給哈加納造成了重大打擊。英國搜查隊遭到了許多被搜查定居點居民的強烈抵抗,4名猶太人在抵抗搜查時被槍殺。在這次突襲行動中,約有2,700名猶太人被捕。猶太領導人、哈加納的高級領導層和成員遭大規模逮捕,其中包括四名猶太事務局幹事,未來的以色列第二任總理摩西·夏裏特(Moshe Sharett)。基於哈加納的情報警告,大多數哈加納指揮官都能夠逃避逮捕,包括當時身在巴黎的大衛·本-古裏安。七名哈加納軍官和近半的帕爾馬赫戰鬥部隊落網。

       1946年7月阿加莎行動完結後被捕關押在拉特倫的猶太複國主義領導人。右至左:大衛·雷梅斯(David Remez)、摩西·夏裏特(Moshe Sharett)、Yitzhak Gruenbaum、Dov Yosef、Shenkarsky、戴維·哈科恩(David Hacohen)和艾瑟?哈瑞爾(Chaim Halperin)

  盡管坎寧安決定采取堅決的軍事行動,但他選擇不處決兩名被判處死刑的伊爾貢戰士,因為伊爾貢威脅說,如果英國執行處決,他將殺死被扣為人質的英國軍官。7月3日,他將這兩名伊爾貢戰士的死刑減為無期徒刑,伊爾貢於第二天釋放了剩餘的英國人質。

  阿加莎行動在不同猶太定居點發現15個武器庫,包括哈加納一個位於基布茲雅姑珥的重點軍工廠,藏有超過300支步槍,約100支2英寸迫擊炮,超過40萬發子彈,約5,000枚手榴彈和78個左輪手槍被,均被英軍沒收。英國當局在新聞發布會上展示了這些武器,所有居住在雅姑珥的男性均被逮捕。

       阿加莎行動期間,英國當局在基布茲雅姑珥的一個房間搜查武器。



       1946年7月英國政府《殖民地大臣奉國王陛下之命向議會提交的巴勒斯坦暴力行為信息聲明》,包括從阿加莎行動中獲得的資訊摘要

  1946年7月22日,巴勒斯坦猶太事務局領導下猶太複國主義準軍事組織哈加納、伊爾貢和萊希組成的聯合抵抗運動聯盟,對英治巴勒斯坦政府發動的一次重大恐怖襲擊,襲擊目標是設於耶路撒冷大衛王酒店(King David Hotel)內的政府總部。

  大衛王酒店是英國托管地巴勒斯坦當局中央辦公室的所在地,主要是巴勒斯坦政府秘書處和英國駐巴勒斯坦及外約旦武裝部隊總部。襲擊計劃得到了巴勒斯坦猶太事務局的準軍事組織哈加納的批準。策動襲擊的伊爾貢首領,是後來當上數任以色列總理的梅納赫姆·貝京。伊爾貢成員偽裝成阿拉伯工人和酒店服務員,在酒店主樓地下室安放了一枚炸彈。托管秘書處和英國軍事總部的一些辦公室位於酒店主樓的南翼。爆炸導致酒店南翼的西半部倒塌。

  這宗爆炸案共造成91人死亡,46人受傷。這次襲擊是要摧毀英國在巴勒斯坦進行阿加莎行動中搜獲的大批文件,其內容可以將猶太事務局定罪。在英國托管巴勒斯坦時期,猶太抵抗運動以英國為目標的襲擊中,這次對英國的最致命的襲擊傷亡最嚴重。這次恐怖襲擊的傷亡人數,也超出後來巴以衝突中發生的任何一次爆炸案。

       爆炸後的大衛王酒店

  遇害者大多數是酒店和秘書處員工。案發後據官方統計,死難者包括41名阿拉伯人、28名英國人、17名猶太人、2名亞美尼亞人、1名蘇聯人,1名希臘人和1名埃及人。另外伊爾貢的一個成員在襲擊中被槍擊,其後傷重死亡。後來成為香港廉政公署首任執行處處長兼副廉政專員的彭定國,爆炸發生時正在現場,因及時逃生而未遭波及。

  造成巨大平民死傷的大衛王酒店爆炸案,震驚世界!

  英國政府將該事件定性為恐怖主義襲擊,是令人髪指的“恐怖分子暴行”(terrorist outrage),誓言報複巴勒斯坦猶太人暴動,對猶太抵抗運動采取最嚴厲的鎮壓行動。

  英國報刊輿論與公眾反應強烈,發表社論嚴厲譴責。英國人民憤怒之餘,也開始思考英國是否應繼續履行國際委托管治巴勒斯坦的義務,為調解阿拉伯人與猶太人的紛爭付出那麽大的金錢、人員代價。英國《曼徹斯特衛報》(The Manchester Guardian)認為,“英國在巴勒斯坦的堅決態度反而帶來了更多恐怖襲擊,而不是減少”,體現出對英國政策挫敗的反思。

  美國主流猶太組織美國猶太教理事會(ACJ)發表聲明,強烈抗議猶太複國主義組織在巴勒斯坦恐怖主義攻擊不斷升級,呼籲美國猶太人“譴責這些暴行的實施者以及巴勒斯坦境內外猶太人的領導人,他們的煽動行為應負同等責任”。

  組織策劃大衛王酒店恐怖爆炸事件的巴勒斯坦猶太複國主義組織,在巨大的英國政府政治經濟壓力與國際輿論的譴責下,則玩弄兩邊手法,急忙表態與恐怖事件分割,猶太政治領導層公開譴責此次襲擊。猶太機構表示“對今天這群犯罪團夥犯下的卑鄙而史無前例的罪行感到恐懼”。猶太民族委員會也譴責了此次爆炸事件。據《耶路撒冷郵報》報道,“盡管哈加納批準了大衛王爆炸案,但世界各地的譴責導致該組織與此次襲擊劃清界限”。襲擊發生後,大衛·本-古裏安聲稱將伊爾貢視為“猶太人民的敵人”。巴勒斯坦的猶太報紙《哈索菲》將伊爾貢的肇事者稱為“法西斯分子”。

  直接執行恐怖爆炸的大衛王酒店伊爾貢,發表初次聲明承認對此次襲擊負責,對被他們炸死的17猶太受害者哀悼,對同時遇害28名英國人、41名阿拉伯人,則不表示哀悼。伊爾貢對此的解釋是,英國並未為在納粹大屠殺中喪生的數百萬猶太人哀悼。一年後,伊爾貢再次發表聲明,聲稱其行動是根據“聯合抵抗運動聯盟的一封信”的指示,“信中要求我們盡快對位於大衛王酒店的政府中心發動襲擊”。

  大衛王酒店爆炸案發生後,主謀和執行此次恐怖襲擊的由巴勒斯坦猶太事務局準軍事組織哈加納、伊爾貢和萊希組成的聯合抵抗運動聯盟,辯稱襲擊計劃得到了巴勒斯坦主要猶太準軍事組織哈加納的批準,但伊爾貢不知道的是,行動實施時批準已被取消;伊爾貢在引爆炸彈十分種前,曾通過電話向英國當局發出警告,反而指責英國未能回應警告。英國政府在調查後表示,英國政府和酒店總機均未收到任何警告。

  以色列建國後,全套繼承了先輩猶太準軍事組織的衣缽,無差別轟炸阿拉伯人民殺死無辜平民後,官方都會宣稱發動軍事行動襲擊穆斯林恐怖分子前,提前十分種電話通知民居,全然不顧身強力壯的巴勒斯坦準軍事組織成員,聞訊片刻便會消失得無影無蹤的簡單事實。

  大衛王酒店爆炸事件後,伊爾貢不僅被英國政府,也被猶太複國主義大會和猶太機構定性為恐怖組織。當時伊爾貢的領導人,以色列建國後出任過三屆總理貝京則辯稱,恐怖分子和自由戰士的區別在於,恐怖分子故意以平民為目標,而伊爾貢並不構成恐怖主義,因為它試圖避免平民傷亡。由伊爾貢演化來的利庫德集團主席、曆任多屆以色列總理的本雅明·內塔尼亞胡,在紀念大衛王酒店恐怖襲擊60周年的活動中聲稱,爆炸是針對軍事目標的合法行為,這與旨在傷害平民的恐怖行為有所區別。

  大衛王酒店恐怖襲擊被視為“新型恐怖主義”的開端——利用重大攻擊目標、公眾關注及媒體傳播,以推升政治議題(在本案中是猶太民族建國與英國托管製度)至國際舞台。該襲擊為“恐怖主義現代化”的一個節點,因為它不僅是對托管統治的攻擊,也展示了以暴力事件製造國際注意為目的恐怖主義國際化(the internationalisation of terrorism)策略,為後來眾多恐怖主義組織效仿。

    2025年10月31日,作於芝加哥西郊

    (圖片來自網絡。參照相關論著、報道、維基百科、猶太人大屠殺百科全書、ChatGPT等資料。博文非論文,篇幅限製,不一一注出。)

    長文分載。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