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得幾年前在網上看到一篇“同學會”的文章,說的是那幾年國內流行同學會,小學中學大學同學會層出不窮。同學會上有五花八門的笑話,讓我看了忍俊不禁。回想起2019年,我也有三個同學會,今天也來回憶回憶。
第一個是我們大學入學四十周年北美同學在美國的聚會。那一年九月經同學建議,我們決定在舊金山灣區相聚,慶祝一下。那次一共有來自美國各地和加拿大的九位同學參加。有些同學畢業後從未見過,很多也有三十多年不見了。聚會共進行了兩天,非常愉快。外地來的同學租了個Airbnb,我們集中在他們那裏,重溫校園生活,暢談分手後的點點滴滴,並在那裏留下了首張珍貴的全家福。
從Airbnb出發,聚會的第一天我們去了舊金山金門大橋,漁人碼頭,在Coit塔眺望天使島,在Sausalito 隔岸遙望舊金山市區。午餐是在舊金山漁人碼頭吃的奶油蛤蜊湯麵包,也算是舊金山的特產吧。第二天我們去了Google園區,Apple新大樓,Stanford大學。在灣區我們有四個同學,這一天是讓外地來的同學體驗一下矽穀的高科技氛圍和培養高科技人才的搖籃。中午我們在餐館吃了一頓大餐。
兩天的行程都是兩位男生安排並駕車帶著我們遊覽的。其間住在灣區的同學還各自帶來了自家後院的特產,供大家品嚐。有的人從沒見過新鮮的枸杞子,有的人從沒吃過百香果,另外新鮮的棗子也是我們的大愛。有同學帶來了Costco 買的各類零食小吃,讓大家在路上消遣。兩天時間給我們留下了無數美好的回憶及許許多多珍貴的照片。那時曾有人提議,四年後我們去上海再聚,慶祝畢業離校四十周年。但由於疫情,這已成了奢望。
第二個聚會是同年十月中我回上海和大學同寢室的女生團聚。那一次正好美國灣區的另一個女生也回上海,我和她,還有兩位上海的同學,以及兩位特地坐高鐵從北京趕來的同學,六個人聚了一整天。
六位同學也有三十多年到近四十年沒見麵了,大家談笑風聲,開心極了。我們上午十點多相聚在一個飯店,喝茶吃飯,天南地北地聊了很多。在那裏我吃到了從沒吃過的冰菜和黑鬆露菌菇蒸餃,味道都不錯。飯後我們意憂未盡,一位在交大任教的同學建議到近邊的交大校園走走,大家欣然前往。我們在那裏散步喝茶聊天,談古論今,無話不談。交大校園茶館裏的冰淇淋很便宜,兩位國內的同學以為這麽便宜要一份會少,都要了兩份,我們美國回來的不象她們那樣貪婪,都隻要了茶。
國內的同學都不錯,有一位成了業餘攝影大師,有一位是大學教授,有一位成了將軍夫人,還有一位培養出了一個能幹的女兒。我們國外的當然也不錯,我們能工作能玩能種菜。
我們六個人當中有五個人曾在鐵路部門工作過。曾經的工作單位是上海鐵路局電子計算中心,北京鐵科院計算所,鐵道部上海通信工廠,天津鐵路分局計算中心,鄭州鐵路局計算中心,其中的一位一直在鐵路部門工作到退休。看看今天,當年的綠皮火車變成了風馳電掣般的動車、高鐵,路漫漫其修遠兮,這中間有我們多年艱辛的付出和努力,有我們鐵道學院全體老師和同學的一份功勞。
在交大我們一直聊到下午五點半,要不是家人打電話來催我回去準備下一天的行程,我們還不知什麽時候才會結束呢。
第三個聚會也是在同年十月中我回上海時,那是和中學同學老師的一次聚會。
我的中學位於郊區,要住宿的,它麵向全市招生,同學們來自於上海的各個區,家住得很遠。我跟裏弄裏去下鄉後,和所有同學就失去了聯係,這麽多年來杳無音訊。2014年我在網上找到了一位女同學的博客,才和中學同學聯係上。2019年是畢業五十年後第一次與他們見麵。那一次共有二十多人歡聚一堂,當年的兩任班主任,我的同桌、上鋪都來了。還有一位重病緾身的男生也特地趕來見了一麵。另有兩位在東北旅遊的男生及一位在澳大利亞照顧小外孫的當年好友都視頻連線在會上見了麵。網絡使我們的距離變近了。
當年奔赴全國各地當農民的同學絕大部分都回到了上海,除了我和三位同學移居美國。國內大部分同學家庭幸福,事業有成,有的還成了富翁或大學者。聚會時一位多才多藝的男生即興拉起了小提琴,幾位音色悅耳的女生馬上和著琴聲唱了起來,還有同學即興表演了上海說唱,氣氛溫馨歡樂。五十年過去了,雕欄玉砌應猶在,隻是朱顏改。我們雖然老了,可是笑聲依舊。
我所參加的三個同學會都沒有炫富,沒有財富和地位的攀比,隻有歡樂和回憶。大家赤誠相見,仿佛回到了幾十年前。但說起來有些可笑,有中學女同學居然還在為當年的成績糾纏不清,鬧矛盾而沒有來。難道這是聰明人在比學問嗎?
我們都沒有再一個五十年了,三十年還有沒有也很難說。願大家都能過好當下的每一天,爭取若幹年後再來一個同學會。
 2019年大學同學北美聚會攝於Google園區
2019年大學同學北美聚會攝於Google園區

 上海的大學女同學,業餘攝影大師,跟隨攝影師帶領的旅行團在東北趴在零下20多度的雪地裏拍的東北虎
上海的大學女同學,業餘攝影大師,跟隨攝影師帶領的旅行團在東北趴在零下20多度的雪地裏拍的東北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