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經滄海
一九九六年畢業後,我進入職場,底薪八萬,加獎金約十萬。沒過多久,被獵頭忽悠到華爾街打雜,薪水立漲五成以上。所謂近朱者赤,耳濡目染之下,我也很快迷上了股票。
那是一個人人都在談股的年代,華爾街的空氣裏似乎都彌漫著發財的味道。人人盯著雅虎財經和E*TRADE,看盤的熱情遠勝於工作。
早年的股市冒險,如今回望恍若黃粱一夢。1999年,我一度為了搶IPO,最多時在不同證券公司開了十個賬戶(包括LD的)。當時幾乎沒有風險意識,信奉“風險越大回報越好”。
數次搬家之後,那些賬戶報表消失殆盡,仿佛那段瘋狂的歲月從未存在過。直到最近整理舊檔時,偶然發現了1999年辦理NIW(國家傑出人才移民)時的資料,其中附有一份E*TRADE月結單複印件——這或許是我早年股市冒險的唯一實證。
下圖為當年的原始賬單,記錄了主賬戶在1999年5月與6月的資產變化。
E*TRADE賬戶編號:1007-7500
時間 月末賬戶資產 本期盈虧變化
4月末 $1,383,494.80 上期餘額
5月末 $756,217.59 當月減值 $627,277.21
6月末 $920,794.31。當月增值 $164,576.72

圖一:ETRADE 1999年5月月結單

圖二:ETRADE 1999年6月月結單
那時的我幾乎沒有任何風險控製意識——一個月能虧掉一半還心安理得。更諷刺的是,那份賬單正是我申請移民時的資產證明材料。某種意義上,它既證明了財富,也證明了冒險的代價。
那次闖關雖僥幸成功,我卻沒有吸取教訓。很快我又轉向LEAPS(長期看漲期權),進一步擴大風險敞口,倉位幾乎全部集中在熱門動能股上。
正是這種毫無顧忌的冒險,讓我在1999年四季度、2000年一季度連續翻倍。可惜那之後,泡沫破裂,三年熊市席卷而來,我死抱牛市思維,虧得找不到北。
那句老話說得好——“贏虧同源”。在股市中,推動你暴富的往往也是讓你破產的同一根杠杆。
幾點腳注
1、當時我工作僅三年,收入有限。
2、月結單所示為個人主賬戶,另有共同賬戶與其他個人賬戶,圖中金額並非總資產。
3、風口上的豬確實能上天。自2009年3月見底至今,我這類曆經驚濤駭浪的老股民,早已學會敬畏風險,不再敢用高杠杆博命。
4、年輕的中留投資者或許業績更亮眼,因為他們沒有包袱。
回望那段“股市冒險”的歲月,紙麵上的數字早已模糊,但那份熱血與衝動仍曆曆在目。正是這些跌宕起伏的經曆,構成了後來“牛經滄海”的底色。這些經曆收入《財務自由與人生進階:從零開始》,歡迎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