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早邊鍛煉邊看電視,在福克斯台”狐狸和朋友(Fox and Friend)“節目上看到一個小中男CEO的訪談節目,覺得有點意思。

這個小中男CEO名叫史蒂文·王(Steven Wang),今年才23歲,是Dub 的首席執行官兼創始人,太不簡單了。
順便了解了Dub, 這是一家金融科技公司,專注於 跟單交易(Copy Trading) 領域。Dub 的核心產品是一個社交投資平台,被稱為 “投資界的 Instagram”。目前還未上市。
哎,啥是跟單交易?俺搞不懂, 不明覺厲。查了一下:
Dub公司的主要商業模式是:
- 跟單交易平台: 它允許普通用戶(散戶投資者)以極低的門檻,一鍵複製 其他經驗豐富投資者、金融網紅(Creator)、對衝基金經理,甚至是追蹤政界人士公開披露的投資組合和實時交易,即跟蹤成功投資人士下的投資單,他們如何投資,你就怎樣投資。 史蒂文舉例說,巴菲特和佩洛西的交易都能跟蹤到。
- “選人而非選股”: 它的理念是改變傳統的選股方式,讓投資者通過“選人”來跟隨成熟的投資策略,從而降低投資的技能門檻,幫助新一代投資者參與市場。
- 合規先行: Dub 的獨特之處在於它是一家 受監管的跟單交易券商。它通過旗下的子公司獲得了 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注冊經紀自營商(Broker-Dealer) 和 FINRA/SIPC 成員 資格。這意味著它在一個高度受監管的領域,為用戶提供了一個相對安全和透明的跟單交易環境。
- 營收模式: Dub 主要通過向用戶收取 平台訂閱費 來盈利(例如每月 $9.99),同時會向那些分享自己投資組合並被大量用戶複製的“創作者”(Creator)支付分成或傭金。
他對投資的興趣始於二年級的投資夏令營。盡管初期投資失利,但讓他學會了“必須自己做研究,隻投資自己了解的東西”的教訓, 這顯然是巴菲特投資理念。到了五年級,他已開始在拍賣平台上買賣網站域名。
在高中時,史蒂文就創辦了他的第一家公司 Realism,這是一個教育虛擬現實(VR)平台。為了全身心投入公司業務,他在高中三年級中途輟學(約 17 歲),並獲得了麻省理工學院媒體實驗室的資助。
他談到,在賣掉這家最終未能成功的公司後,他受到已去世前蘋果CEO史蒂夫·喬布斯理念的啟發,在 18 歲時加入了蘋果公司擔任工程項目經理,但他很快意識到自己並不喜歡為別人打工, 隻想當老板。
2020 年秋季,正值新冠大流行,他被哈佛大學錄取。在校期間,他參與了一個課堂項目,這個項目激發了他創辦 Dub公司的想法。在獲得知名投資者支持後,他再次做出果斷的決定——在哈佛隻待了八個月,就毅然中途退學,將全部精力投入到新公司。牛吧!有點像那個微軟的比爾蓋茨和臉書的馬克紮克伯格。
對於高中和哈佛兩次退學,史蒂文將其視為果斷和抓住機遇的體現。他認為退學是一項需要有“惡毒信念”(vicious belief)的決定,即“將生命奉獻給正在做的事情”。他將這個決定描述為:“有像一波浪潮向你湧來,你隻有一次機會乘上它。” 他寧願抓住這個機會,完成他 “人生的使命,一生的事業”,也不願繼續學業。他用“充滿激情、果斷、堅韌不拔” 這三個詞來形容自己。他對退學哈佛毫不後悔。
史蒂文深受存在主義影響,並主張 “把每一天都當作生命的最後一天來過”。他相信持續努力的價值,指出:“永遠不要自滿,因為在你真正實現目標之前,你總是在失敗。” 這讓他保持“饑餓感”和“動力”。
這是一位了不起的年輕人,未來的黃仁勳(Jensen Huang),祝他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