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疾病,尤其是癌症,可以徹底改變一個人的人生軌跡。恐懼與敬畏常常伴隨其來臨。但換一個角度,它也許是上帝給我們的信號:身體對心靈的反抗與提醒。
臨床觀察與困惑
-- 許多癌症患者往往是“特別好的人”:工作上精益求精,對人溫和有禮,克製情緒。
-- 長期承擔責任,卻很少表達憤怒或不滿。
-- 這讓我困惑:為什麽這樣的人反而容易罹患癌症?
從“Type C人格”說起
-- “Type C人格”概念源於20世紀80–90年代,在“Type A人格”(競爭、敵意、心髒病風險)之後提出。
-- 它被稱為“癌症易感人格”:順從、壓抑負麵情緒(尤其是憤怒)、過度迎合、傾向於無望/抑鬱。
-- 盡管這一概念沒有成為心理學中的主流診斷,但它提示:性格模式、情緒應對與癌症風險之間可能存在聯係。
生活方式醫學與心理社會腫瘤學
-- 癌症治療不僅是規範化的手術、放化療、靶向和免疫,還需要預防、篩查與生活方式改善。
-- 生活方式改善包括飲食、運動、睡眠、壓力管理、戒煙/限酒。
-- 其中,認知與人際關係的改善同樣重要:學會與人相處、與自己相處,減少內耗,釋放情緒。這本質上是cancer survivorship的一部分。
心理社會腫瘤學(Psychosocial Oncology)
-- 國際上已有專門學科“心理社會腫瘤學”,研究心理、社會、人際、性格等因素如何影響癌症的發生、發展與康複。
-- 臨床應用包括心理幹預(CBT、正念、團體支持)對患者生活質量、依從性和甚至生存率的影響。
-- 學術趨勢是研究具體的可測量特質(情緒壓抑、反芻、完美主義、社會支持缺乏),而不是模糊的“Type C人格”。
我的研究願景
-- 做一項meta-analysis,係統評估性格與癌症診斷之間的關係。
-- 總結現有證據:性格特質(如情緒壓抑、反芻、無望感)是否與癌症風險增加相關。
-- 梳理方法學:回顧性 vs 前瞻性研究,量表工具,混雜因素控製(吸煙、飲酒、BMI、抑鬱)。
-- 提出未來方向:如何將心理與社會幹預納入癌症防控全周期。
疾病是上帝給我們的信號
burpeejump (2025-09-24 20:12:59) 評論 (1)-- 疾病,尤其是癌症,可以徹底改變一個人的人生軌跡。恐懼與敬畏常常伴隨其來臨。但換一個角度,它也許是上帝給我們的信號:身體對心靈的反抗與提醒。
臨床觀察與困惑
-- 許多癌症患者往往是“特別好的人”:工作上精益求精,對人溫和有禮,克製情緒。
-- 長期承擔責任,卻很少表達憤怒或不滿。
-- 這讓我困惑:為什麽這樣的人反而容易罹患癌症?
從“Type C人格”說起
-- “Type C人格”概念源於20世紀80–90年代,在“Type A人格”(競爭、敵意、心髒病風險)之後提出。
-- 它被稱為“癌症易感人格”:順從、壓抑負麵情緒(尤其是憤怒)、過度迎合、傾向於無望/抑鬱。
-- 盡管這一概念沒有成為心理學中的主流診斷,但它提示:性格模式、情緒應對與癌症風險之間可能存在聯係。
生活方式醫學與心理社會腫瘤學
-- 癌症治療不僅是規範化的手術、放化療、靶向和免疫,還需要預防、篩查與生活方式改善。
-- 生活方式改善包括飲食、運動、睡眠、壓力管理、戒煙/限酒。
-- 其中,認知與人際關係的改善同樣重要:學會與人相處、與自己相處,減少內耗,釋放情緒。這本質上是cancer survivorship的一部分。
心理社會腫瘤學(Psychosocial Oncology)
-- 國際上已有專門學科“心理社會腫瘤學”,研究心理、社會、人際、性格等因素如何影響癌症的發生、發展與康複。
-- 臨床應用包括心理幹預(CBT、正念、團體支持)對患者生活質量、依從性和甚至生存率的影響。
-- 學術趨勢是研究具體的可測量特質(情緒壓抑、反芻、完美主義、社會支持缺乏),而不是模糊的“Type C人格”。
我的研究願景
-- 做一項meta-analysis,係統評估性格與癌症診斷之間的關係。
-- 總結現有證據:性格特質(如情緒壓抑、反芻、無望感)是否與癌症風險增加相關。
-- 梳理方法學:回顧性 vs 前瞻性研究,量表工具,混雜因素控製(吸煙、飲酒、BMI、抑鬱)。
-- 提出未來方向:如何將心理與社會幹預納入癌症防控全周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