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盡管無緣成為一位偉大的畫家,希特勒對藝術的喜好未變。一戰結束後,希特勒就開始收藏藝術品。他在1938 年將奧地利並入德意誌帝國版圖,存放在維也納藝術史博物館中數以千計的藝術收藏品落入了納粹手中;二戰中納粹還搶奪了歐州各國無數藝術品,為此希特勒曾籌劃在自己的家鄉林茨新建一座博物館,將所有這些藝術品都存放其中,並將其打造成為歐洲最大的文化藝術中心。按照計劃,這座博物館本應在1950年竣工,然而隨著納粹的敗北,這個計劃最終成為泡影。
盡管希特勒戰敗自殺,但他流落在世的不少畫作仍然被各種收藏者保存。2009年,一家奧地利的拍賣行以12萬美元的價格售出了15幅希特勒畫作;一位匿名的中國商人則在2014年以10萬歐元的價格買下了希特特的一幅畫作。我從網上下載了幾幅希特勒的畫作,盡管無緣“偉大的畫家”,但作為類似明信片的作品,還是像樣的。



無獨有偶,1827年,14歲的廣東農民洪秀全第一次參加科舉考試,此後一直堅持了八年,遺憾的是始終應試不第。但他並不因此放棄科舉夢想,甚至在起義之初立下誓言:有朝一日,他要親自開科取士。在太平軍攻下第一個州城福建永安時,洪秀全即宣布開科取士,當場錄取 40 餘人。此後的太平天國共舉行二十多場科舉考試,產生了22位狀元,甚至還有一位女狀元。洪秀全從求一秀才不可得,到自行開科取士, 極大地滿足了自己的虛榮心。 曆史學家們對此提出的問題是,如果洪秀全當年被被納入“體製內“, 中國的曆史是否會改寫?曆史當然不能假設,這又是曆史的偶然性與必然性問題了。
注:部分照片取自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