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4日是烏克蘭的國慶日,在這前後幾天裏,俄羅斯方麵報告了十多個地區遭到大量無人機的襲擊的消息。俄方稱,已經攔截或擊落了約95架烏克蘭無人機,同時也向烏克蘭發起大規模無人機和巡航彈襲擊。
與此同時,根據俄方、國際核監管機構與多家獨立媒體的報道與核實:俄國的多處關鍵能源與港口設施因為被襲擊而發生了火災。其中庫爾斯克核電站的一台輔助變壓器受損、反應堆功率被迫降至約50%運行(無輻射外泄報告)。
位於波羅的海的烏斯季-盧加(Ust-Luga)港口的燃料庫燃起大火,這裏是俄羅斯第二大港口,有歐洲最大的天然氣設施。還有薩馬拉、薩拉托夫等地的煉油廠以及工業設施也被攻擊,發生了爆炸和火災。
由於烏克蘭持續不斷地對俄羅斯能源與煉廠的打擊,現在已經對俄羅斯經濟產生了明顯的影響,根據媒體與研究機構評估:打擊已造成俄羅斯的煉油和燃料產能減少了約15%,並在部分地方引發了汽油短缺與價格上升。
烏克蘭方麵在公開場合通常會不立即承認這些對俄羅斯後方的襲擊,但西方智庫與媒體認為:這波行動是烏克蘭持續進行的“打擊俄方能源鏈”戰略的一部分。
多家獨立智庫認為,按規模和目標選擇、以及過去幾個月的襲擊模式,烏克蘭這一輪的遠程襲擊,極有可能是烏方長期以來在本土生產打造的遠程無人機與自製的巡航、滑翔彈藥以及與西方情報的協同配合完成的。
烏克蘭現在的打擊已經不止於前線的軍事目標,而是持續針對煉油廠、倉儲、運輸管線等能源設施,還有軍工與後勤的倉庫和維修廠等,以及關鍵交通與港口設施。目的就是為了削弱俄方“戰爭經濟”和戰時續航能力,積少成多,積小勝為大勝。
目前看,烏克蘭已經解決了這類遠程襲擊需要的精確情報,俄國之前大規模幹擾GPS信號等做法已經不再奏效。但烏克蘭是怎麽做到的,還不得而知。
除了打擊能源基礎設施之前,烏克蘭對在莫斯科的俄國高層的定點清除行動也在持續進行。
根據俄方消息,當地時間8月25日下午,一枚爆炸裝置在莫斯科市中心引爆,地點距離俄聯邦安全局FSB總部僅數十米。瞬間火光衝天,街區建築玻璃全部被震碎。據目擊者稱,爆炸發生時,附近還停著很多部俄國政府的車輛。
傷亡情況初步報告顯示:1人當場死亡,3人受傷,其中包括一位級別很高的安全官員阿列克謝·蒂托夫。他是俄聯邦安全局FSB的實權派,長期負責與俄軍總參謀部的對接工作,是俄軍情報網絡中關鍵人物。
在過去的一年多裏,烏克蘭已經使用類似的方法定點清除了多位俄國高官。
2023年12月,俄國防部三防司令伊戈爾·基裏洛夫中將被打死,他的死因撲朔迷離,俄國官方的聲明很含糊,但外界認為就是烏克蘭暗殺的。
2024年4月,俄總參作戰局副局長瓦迪姆·莫斯卡利克中將確認被打死,烏克蘭方麵暗示這與烏情報部門的“特別行動”直接相關;此外,還有多名俄前線集團軍司令、海軍指揮官在烏克蘭戰場上“神秘失蹤”或被炸死。
這一連串事件都在表明:烏克蘭正在對參與俄烏戰爭的俄國高官執行著一場係統性的 “斬首行動”。25日的爆炸隻是其中的一次行動。
Image
當俄烏戰爭進入第三年後,美國總統特朗普給烏克蘭製造了極為艱難的局勢。由於戰線綿長,俄軍兵力的優勢又非常明顯,在特朗普的幹擾下,西方的軍援時斷時續,特朗普甚至還主張烏克蘭向俄國割地求和。
然而烏克蘭在戰場上頂住了俄軍瘋狂進攻的同時,也在敵後展開了一場非對稱的“斬首戰爭”。烏軍對俄高官的斬首行動效果非常明顯。
首先,由於俄羅斯軍隊的指揮結構高度集中的模式,高級將領在其中扮演極為關鍵的角色。一旦這些人物遭到暗殺或重傷,整個戰區的作戰節奏便會受到幹擾。烏克蘭正是抓住了這一弱點。
在莫斯科爆炸,就是在向俄精英階層傳遞信號:“戰爭不再隻是發生在烏克蘭,而是進入你們的日常生活。”這種心理衝擊遠比前線損失更具震撼力。
每次發生這種事件之後,俄官方幾乎都要指控幕後黑手是烏克蘭安全局(SBU)或軍事情報局(GUR)。從行動風格來看,這一判斷並非空穴來風。
烏克蘭安全局(SBU),主要負責境內外反情報和特殊行動,自2014年起開始與西方的CIA、MI6等有密切合作。而烏克蘭國防部情報總局(GUR)則主要負責海外滲透、破壞與暗殺,近年來在俄境內的行動越來越頻繁。
這些烏克蘭的情報組織並不是一個人在作戰,他們會通過滲透在俄境內的反戰組織,和本地合作人實施爆炸。行動一般通過汽車炸彈、定時爆炸包、遠程引爆設備等。
這次爆炸地點的象征意義十分重大,在FSB總部對麵。要知道,FSB是俄羅斯最強大的情報安全機關,掌握全國範圍的監控與反恐係統。但即便如此,它也無法防止在自己家門口的爆炸發生。
這反應出俄國本土的安保出現嚴重的真空。對於普通俄羅斯民眾而言,這更是巨大的心理衝擊。畢竟,如果連FSB總部對麵都能被炸,那麽莫斯科還有哪裏是安全的?
烏克蘭對俄國後方設施和人員頻繁的打擊會迫使俄軍分散前方的力量,從而在一定程度上緩解前線壓力。 也會這影響到俄軍的機動力與後勤,衝擊俄國內經濟與財政。
由於特朗普上台之後,美國加強了對烏克蘭使用美國遠程武器的限製,甚至部分歐洲提供的遠程武器,因為是采購自美國或需要使用美國的情報信息,也遭到美國國防部的限製。因此,烏克蘭的軍工企業,甚至一些民營公司和初創的公司已經迅速發展出多型號、可遠程投放的無人機與巡航導彈。
已經有媒體報道過,部分烏克蘭公司已經在批量生產可以打擊俄羅斯縱深的武器。這為“持續、頻繁、沉重的遠程打擊”奠定了基礎。
根據戰爭研究所的分析:從俄方報告的“上百架無人機同時出現”可以看出,烏方在使用數量優勢,用大量低成本無人機和一些虛假誘餌機同時發起攻擊,通過飽和攻擊,迫使俄方的彈藥與雷達處於失靈狀態,摧毀俄羅斯的防空。
昨天《華爾街日報》披露,特朗普上台後,一直在阻止烏克蘭使用西方的武器打擊俄國。這個消息引發了渲染大波。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今天表示:烏克蘭已經可以完全使用自己製造的武器打擊俄羅斯,今後不再需要得到美國的許可。
或許,在不久的將來,烏克蘭將被特朗普和俄國共同培養成歐洲第一的軍事強國。
作者: 老魚君
烏克蘭國慶日重創俄羅斯,澤連斯基表示不再依靠美國
sandstone2 (2025-09-03 05:17:04) 評論 (0)8月24日是烏克蘭的國慶日,在這前後幾天裏,俄羅斯方麵報告了十多個地區遭到大量無人機的襲擊的消息。俄方稱,已經攔截或擊落了約95架烏克蘭無人機,同時也向烏克蘭發起大規模無人機和巡航彈襲擊。
與此同時,根據俄方、國際核監管機構與多家獨立媒體的報道與核實:俄國的多處關鍵能源與港口設施因為被襲擊而發生了火災。其中庫爾斯克核電站的一台輔助變壓器受損、反應堆功率被迫降至約50%運行(無輻射外泄報告)。
位於波羅的海的烏斯季-盧加(Ust-Luga)港口的燃料庫燃起大火,這裏是俄羅斯第二大港口,有歐洲最大的天然氣設施。還有薩馬拉、薩拉托夫等地的煉油廠以及工業設施也被攻擊,發生了爆炸和火災。
由於烏克蘭持續不斷地對俄羅斯能源與煉廠的打擊,現在已經對俄羅斯經濟產生了明顯的影響,根據媒體與研究機構評估:打擊已造成俄羅斯的煉油和燃料產能減少了約15%,並在部分地方引發了汽油短缺與價格上升。
烏克蘭方麵在公開場合通常會不立即承認這些對俄羅斯後方的襲擊,但西方智庫與媒體認為:這波行動是烏克蘭持續進行的“打擊俄方能源鏈”戰略的一部分。
多家獨立智庫認為,按規模和目標選擇、以及過去幾個月的襲擊模式,烏克蘭這一輪的遠程襲擊,極有可能是烏方長期以來在本土生產打造的遠程無人機與自製的巡航、滑翔彈藥以及與西方情報的協同配合完成的。
烏克蘭現在的打擊已經不止於前線的軍事目標,而是持續針對煉油廠、倉儲、運輸管線等能源設施,還有軍工與後勤的倉庫和維修廠等,以及關鍵交通與港口設施。目的就是為了削弱俄方“戰爭經濟”和戰時續航能力,積少成多,積小勝為大勝。
目前看,烏克蘭已經解決了這類遠程襲擊需要的精確情報,俄國之前大規模幹擾GPS信號等做法已經不再奏效。但烏克蘭是怎麽做到的,還不得而知。
除了打擊能源基礎設施之前,烏克蘭對在莫斯科的俄國高層的定點清除行動也在持續進行。
根據俄方消息,當地時間8月25日下午,一枚爆炸裝置在莫斯科市中心引爆,地點距離俄聯邦安全局FSB總部僅數十米。瞬間火光衝天,街區建築玻璃全部被震碎。據目擊者稱,爆炸發生時,附近還停著很多部俄國政府的車輛。
傷亡情況初步報告顯示:1人當場死亡,3人受傷,其中包括一位級別很高的安全官員阿列克謝·蒂托夫。他是俄聯邦安全局FSB的實權派,長期負責與俄軍總參謀部的對接工作,是俄軍情報網絡中關鍵人物。
在過去的一年多裏,烏克蘭已經使用類似的方法定點清除了多位俄國高官。
2023年12月,俄國防部三防司令伊戈爾·基裏洛夫中將被打死,他的死因撲朔迷離,俄國官方的聲明很含糊,但外界認為就是烏克蘭暗殺的。
2024年4月,俄總參作戰局副局長瓦迪姆·莫斯卡利克中將確認被打死,烏克蘭方麵暗示這與烏情報部門的“特別行動”直接相關;此外,還有多名俄前線集團軍司令、海軍指揮官在烏克蘭戰場上“神秘失蹤”或被炸死。
這一連串事件都在表明:烏克蘭正在對參與俄烏戰爭的俄國高官執行著一場係統性的 “斬首行動”。25日的爆炸隻是其中的一次行動。
Image
當俄烏戰爭進入第三年後,美國總統特朗普給烏克蘭製造了極為艱難的局勢。由於戰線綿長,俄軍兵力的優勢又非常明顯,在特朗普的幹擾下,西方的軍援時斷時續,特朗普甚至還主張烏克蘭向俄國割地求和。
然而烏克蘭在戰場上頂住了俄軍瘋狂進攻的同時,也在敵後展開了一場非對稱的“斬首戰爭”。烏軍對俄高官的斬首行動效果非常明顯。
首先,由於俄羅斯軍隊的指揮結構高度集中的模式,高級將領在其中扮演極為關鍵的角色。一旦這些人物遭到暗殺或重傷,整個戰區的作戰節奏便會受到幹擾。烏克蘭正是抓住了這一弱點。
在莫斯科爆炸,就是在向俄精英階層傳遞信號:“戰爭不再隻是發生在烏克蘭,而是進入你們的日常生活。”這種心理衝擊遠比前線損失更具震撼力。
每次發生這種事件之後,俄官方幾乎都要指控幕後黑手是烏克蘭安全局(SBU)或軍事情報局(GUR)。從行動風格來看,這一判斷並非空穴來風。
烏克蘭安全局(SBU),主要負責境內外反情報和特殊行動,自2014年起開始與西方的CIA、MI6等有密切合作。而烏克蘭國防部情報總局(GUR)則主要負責海外滲透、破壞與暗殺,近年來在俄境內的行動越來越頻繁。
這些烏克蘭的情報組織並不是一個人在作戰,他們會通過滲透在俄境內的反戰組織,和本地合作人實施爆炸。行動一般通過汽車炸彈、定時爆炸包、遠程引爆設備等。
這次爆炸地點的象征意義十分重大,在FSB總部對麵。要知道,FSB是俄羅斯最強大的情報安全機關,掌握全國範圍的監控與反恐係統。但即便如此,它也無法防止在自己家門口的爆炸發生。
這反應出俄國本土的安保出現嚴重的真空。對於普通俄羅斯民眾而言,這更是巨大的心理衝擊。畢竟,如果連FSB總部對麵都能被炸,那麽莫斯科還有哪裏是安全的?
烏克蘭對俄國後方設施和人員頻繁的打擊會迫使俄軍分散前方的力量,從而在一定程度上緩解前線壓力。 也會這影響到俄軍的機動力與後勤,衝擊俄國內經濟與財政。
由於特朗普上台之後,美國加強了對烏克蘭使用美國遠程武器的限製,甚至部分歐洲提供的遠程武器,因為是采購自美國或需要使用美國的情報信息,也遭到美國國防部的限製。因此,烏克蘭的軍工企業,甚至一些民營公司和初創的公司已經迅速發展出多型號、可遠程投放的無人機與巡航導彈。
已經有媒體報道過,部分烏克蘭公司已經在批量生產可以打擊俄羅斯縱深的武器。這為“持續、頻繁、沉重的遠程打擊”奠定了基礎。
根據戰爭研究所的分析:從俄方報告的“上百架無人機同時出現”可以看出,烏方在使用數量優勢,用大量低成本無人機和一些虛假誘餌機同時發起攻擊,通過飽和攻擊,迫使俄方的彈藥與雷達處於失靈狀態,摧毀俄羅斯的防空。
昨天《華爾街日報》披露,特朗普上台後,一直在阻止烏克蘭使用西方的武器打擊俄國。這個消息引發了渲染大波。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今天表示:烏克蘭已經可以完全使用自己製造的武器打擊俄羅斯,今後不再需要得到美國的許可。
或許,在不久的將來,烏克蘭將被特朗普和俄國共同培養成歐洲第一的軍事強國。
作者: 老魚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