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似鹿蔥

花似鹿蔥 名博

九三閱兵的五味雜陳

花似鹿蔥 (2025-09-03 11:01:53) 評論 (18)
九月三日北京時間上午9:30,全球矚目的九三閱兵正式登場,雖說俺這老身板習慣早早上床,可是昨晚今晨還是堅持同步看了直播,就憑這實際行動,夠得上“海外赤子”吧?

打住。咱就不自誇自了。說正經的。

如今網絡發達,自從中國宣布九三閱兵,網絡上各種聲音就不斷湧現。甜酸苦辣五味雜陳,咱們不妨分分類——

“甜派”——當仁不讓這一派都是愛國派。想當年國慶閱兵曾經拖拉機拉著大炮過天安門,如今四軍種四兵種,就差航空母艦上長安街了,憶苦思甜,甜上甜,絕對甜。

“酸派”——充滿酸溜溜味道的是賴清德賴派。一方麵隻敢按照日本調調唱“終戰”,高唱“我們要的和平,是透過實力達到的真和平”,一方麵又要露出獠牙:“唯有強化國防戰力,落實全民團結,我們才能夠真正守護國家主權,與民主自由人權”,虛偽至極。

“苦派”——感覺最苦是當屬國民黨。想當年,浴血奮戰,多少國軍戰死沙場,抗戰勝利中國成為聯合國五常之一,甚至冠以“世界最大的民主國家”。然而,其興也勃焉其亡也忽焉。才幾年功夫就敗走台灣,扔下大好河山給共產黨。苦不苦?

黨主席朱立倫說“80年前的抗戰,毫無疑問是中華民國政府領導中華民國國軍迎戰日軍,包括淞滬會戰、南京保衛戰、長沙會戰等,或是抗戰後期國軍到緬甸、印度與英國合作等,而當年抗戰領導者就是蔣中正,也是唯一的領導者,領導的政黨則是國民黨。”朱立倫強調,“中共有參與,但不是主要,主戰場是由國民黨、國軍。”

這事地球人都知道,那又怎樣?如今偏安一隅又不執政,這聲音弱而無奈,苦啊!

 “辣派”——歐美各國各種批評不斷,絕對辣派。一方麵客觀評價國力的增長武器的進步,另一方麵也有隱憂重重。最辣的評論就是“法西斯美學”。老川一貫地風格獨特:“許多美國人為中國爭取勝利和榮耀而獻出生命。我希望他們的英勇和犧牲能夠得到應有的緬懷和銘記!”

總統先生,您老這話應該衝台灣再喊一遍。

甜酸苦辣五味俱全的算是普大帝,他當政的時期與習大大關係不錯,算是甜蜜蜜;昔日大哥淪為二流,想當年老毛子指導中共如何幹革命,如今諾大的國家弄得GDP隻相對中國一個中等發達省,很酸;俺在烏克蘭武器需要大大滴,你說是“戰略夥伴關係”,咋不能大大方方送大家夥支援支援?心裏有苦又難言;不過好在普大帝還有石油天然氣,沒準哪天辣你個大跟頭!

這是不是甜酸苦辣一味不少?

再說閱兵這活兒好像各國都幹,為了準確。俺專門請GPT老師上了閱兵知識課,

G老師說:

法國、西班牙、意大利 → 每年都有正式閱兵。

英國 → 每年有皇家儀式性閱兵(非重武器)。

美國 → 閱兵很少,隻在特殊勝利或紀念時。

德國 → 基本不搞國慶大閱兵。

起源——

一、古代軍隊整隊與檢閱

在古希臘、羅馬、波斯等古代帝國,統帥在出征或戰鬥前,會讓部隊列隊接受檢查,確保人數、裝備、士氣。

這種“閱兵”既是實用的軍事點名,也是給士兵打氣。

二、羅馬帝國的凱旋式(Triumph)

戰爭勝利後,羅馬將軍會率軍進入羅馬城,舉行盛大的凱旋遊行,既展示軍威,也起到政治宣傳作用。

這被認為是“閱兵式”的一種早期形態。

三、中世紀與近代歐洲

中世紀時,國王或諸侯會在節日或戰役前檢閱騎士。

四、到 17–18 世紀的歐洲近代國家(如法國路易十四時期、普魯士腓特烈大帝時期),軍隊變得常備化,國王和元首開始定期檢閱軍隊,閱兵逐漸製度化。

G老師說的不錯,可是他沒說俺們始皇帝嬴政怎麽閱兵。沒見過?請來中國看兵馬俑,死了也要這麽宏大的閱兵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