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婆的購物冒險記》
——從Amazon Prime到TEMU的大坑之旅
第一章:Prime的初戀
2017年的夏天。
我老婆興奮地對我宣布:
老婆:“老公!我辦了Amazon Prime!以後買東西免運費,還能閃電送達!”
我(心裏跑來一萬匹草泥馬):嗯……這聽起來像是你給自己找了一個“合法剁手證”。
從那以後,我們的生活裏多了一個固定環節:
每個一段時間的晚上八點,門鈴響起,快遞小哥站在門口,笑容慈祥,仿佛成了我們家的遠房親戚。
老婆(眼睛發光):“又到了開盲盒的時間!”
我:“盲盒?這明明是你昨天淩晨下單的鍋鏟。”
開門、拆箱、擺放,成了她的快樂三連擊。
不過那個階段,她買的東西還算理性:廚房刀具、寵物用品、收納盒。
當然,也有“車禍現場”:
那套號稱“切肉如切豆腐”的刀,切個南瓜就崩口了。
寵物自動喂食器,因為網絡卡頓,狗狗常常在空碗旁一臉絕望。
收納盒買了十個,結果家裏反而更亂。
但總體來說,她還是理智買家。至少Prime時期,我們的客廳沒有變成倉庫。
第二章:TEMU的初登場
時間快進到2022年,TEMU和ALIEXPRESS大規模攻占北美市場
某天,老婆突然拿著手機湊到我麵前:
老婆:“老公!你看!拖鞋隻要$1.99!包郵!虧不虧?不買就是虧!”
我:“拖鞋一塊九……這質量能穿三天嗎?”
老婆:“三天也值啊!”
幾天後,快遞到了。
我老婆迫不及待地穿上那雙拖鞋,然後——啪的一聲,帶子斷了。
老婆(哈哈大笑):“真不愧是一塊九的拖鞋!穿三天賺大了!”
我(扶額):這邏輯我學不會。(作為理工男的觀點,這種所謂的三天壞的東西就是垃圾)
從那天起,TEMU成了她的新遊樂場。
各種抽獎、簽到送金幣、砍價拚單,讓她樂此不疲。購物不再是“買東西”,而是“玩遊戲”。
第三章:快消品的魔咒
以前買衣服,她會慎重挑選;
現在在TEMU:
老婆:“這件T恤才$3.99!買來試試,穿一次也值。”
我:“你衣櫃都快爆炸了。”
老婆:“便宜嘛!就當買個快消品,還不用出家門,不喜歡在退貨也可以呀!”
於是家裏出現了一堆奇葩戰利品:
切片神器:廣告說能切出完美薄片,結果連南瓜都切不動
迷你榨汁機:蘋果榨不動,隻能用來攪拌奶粉
寵物衣服:狗狗穿上後半小時就自己咬壞了紐扣
有一次最驚險,她買了個“自動卷發器”。
廣告演示:頭發輕輕一放,“嗡——”一下就卷出完美卷發。
結果她一試,頭發卷進去出不來了!
老婆(驚慌):“老公!快救我!它把我頭發吃了!”
我(拿著螺絲刀手忙腳亂):“這哪是卷發器,這是電動捕獸夾!”
好在最後救下來了。我們笑得直不起腰,但她依然總結:
“嗯,下次要買貴一點的。”
我翻著白眼,心裏暗想,就算是貴一點的估計也就是不用螺絲刀而已,想要卷發想多了
第四章:AliExpress的真假江湖
如果說TEMU是“低價遊戲廳”,那AliExpress就是“真假武俠世界”。
某天,她興奮地對我展示:
老婆:“你看!LV錢包才$9.99!簡直撿到寶!”
結果收到貨一看,logo寫的是“LW”。
我:“這大概是‘老吳的縮寫。”
老婆:“算了,九塊九的奢侈品,認栽。”
還有一次,她買了個藍牙耳機$5。
收到後發現充電倉是空殼,耳機連不上手機。
她不氣反笑:“這挺好啊,當咖啡杯蓋正合適!”
我懷疑,她已經把購物當成了“開盲盒”,買到假貨反而成了笑點。
第五章:購物療法
慢慢地,我發現一件事:
她把購物當成了解壓方式。
工作累的時候,她會說:
“買點小東西,快遞到家的那一刻,心情就好多了。”
於是,每個周末我們家客廳堆滿快遞。
狗狗甚至形成條件反射:聽見敲門聲就跑到門口,仿佛知道又有新玩具了。
然而,那些包裹往往被拆開不到一分鍾,就丟在角落積灰。
快樂是短暫的,新的空虛又出現。
然後,下一個訂單就生成了。
購物循環公式:
壓力 → 下單 → 拆快遞 → 短暫快感 → 空虛 → 再消費。
剛開始幾個月,她還有不少東西都申請了免退貨,僅退款,後來這種優惠也沒有了,必須要親自去退貨,麻煩了很多。
第六章:Amazon的最後防線
盡管TEMU和AliExpress風頭正盛,但老婆心中始終有一道防線:
老婆:“化妝品、護膚品,我還是在Amazon買,比較放心。”
我:“所以Amazon是你的‘正宮’,TEMU和AliExpress是‘小二小三’?”
老婆:“……你這比喻不對,小二是ALI,小三才是TEMU”
雖然去年我們取消了Prime,但她依然在Amazon買“不能出錯”的東西。
比如化妝品、維生素、家電配件。
畢竟,Amazon的售後和信任感,是其他平台無法替代的。
第七章:爆笑掉坑集錦
萬能小工具
她買了個“十合一瑞士軍刀”,結果刀片太短,連橙子皮都刮不掉。
最後隻好當開信刀。
自發熱護膝
戴上後她說:“怎麽感覺越來越涼?”
拆開一看,裏麵就是普通棉花。
神奇純天然貓砂
號稱“環保無味”,結果一倒進貓砂盆,整個屋子都是刺鼻化工味。
貓咪看了一眼,直接跑路,再也不肯靠近,我們連退貨的心情都沒有,直接扔掉
第八章:我老婆的消費總結
從2017到現在,我見證了她購物的三個階段:
Prime時代:理性消費,必需品為主。
TEMU/AliExpress時代:低價娛樂,衝動消費。
混合模式:高信任商品在Amazon,中風險商品在ALIEXPRESS,低風險商品在TEMU。
這其實就是現代消費者的縮影。電商平台通過低價+遊戲化,把購物變成了娛樂,更多的耐用品變成了快消品,也讓很多人掉進浪費的陷阱。
第九章:避免掉坑的秘笈
作為旁觀者,我總結了幾條對策:
購物清單:先寫再買,不要隨手點。
延遲購買:放購物車24小時,第二天還想要再買。
預算限製:設定每月娛樂購物上限。
斷舍離:清理閑置時看到堆積如山的快遞,心裏自然收斂。
替代解壓:運動、旅行、看劇,都是比購物更長久的快樂。
終章:快遞裏的幸福
如今,我們的家依然會定期響起門鈴聲。
快遞小哥笑容依舊,狗狗依舊興奮,老婆依舊拆包裹拆得飛快。
我常常調侃她:
“你這不是購物,是在收集笑話素材。”
她眨眨眼,笑嘻嘻地說:
“那你不就有故事寫了嗎?”
是啊,這就是我老婆的購物冒險記。
有浪費、有掉坑、有爆笑,但更重要的是,它讓我們在平凡的日子裏,多了一些小小的喜劇。
馬克談天下(525) 老婆的購物冒險記
markyang (2025-08-16 13:09:19) 評論 (4)《老婆的購物冒險記》
——從Amazon Prime到TEMU的大坑之旅
第一章:Prime的初戀
2017年的夏天。
我老婆興奮地對我宣布:
老婆:“老公!我辦了Amazon Prime!以後買東西免運費,還能閃電送達!”
我(心裏跑來一萬匹草泥馬):嗯……這聽起來像是你給自己找了一個“合法剁手證”。
從那以後,我們的生活裏多了一個固定環節:
每個一段時間的晚上八點,門鈴響起,快遞小哥站在門口,笑容慈祥,仿佛成了我們家的遠房親戚。
老婆(眼睛發光):“又到了開盲盒的時間!”
我:“盲盒?這明明是你昨天淩晨下單的鍋鏟。”
開門、拆箱、擺放,成了她的快樂三連擊。
不過那個階段,她買的東西還算理性:廚房刀具、寵物用品、收納盒。
當然,也有“車禍現場”:
那套號稱“切肉如切豆腐”的刀,切個南瓜就崩口了。
寵物自動喂食器,因為網絡卡頓,狗狗常常在空碗旁一臉絕望。
收納盒買了十個,結果家裏反而更亂。
但總體來說,她還是理智買家。至少Prime時期,我們的客廳沒有變成倉庫。
第二章:TEMU的初登場
時間快進到2022年,TEMU和ALIEXPRESS大規模攻占北美市場
某天,老婆突然拿著手機湊到我麵前:
老婆:“老公!你看!拖鞋隻要$1.99!包郵!虧不虧?不買就是虧!”
我:“拖鞋一塊九……這質量能穿三天嗎?”
老婆:“三天也值啊!”
幾天後,快遞到了。
我老婆迫不及待地穿上那雙拖鞋,然後——啪的一聲,帶子斷了。
老婆(哈哈大笑):“真不愧是一塊九的拖鞋!穿三天賺大了!”
我(扶額):這邏輯我學不會。(作為理工男的觀點,這種所謂的三天壞的東西就是垃圾)
從那天起,TEMU成了她的新遊樂場。
各種抽獎、簽到送金幣、砍價拚單,讓她樂此不疲。購物不再是“買東西”,而是“玩遊戲”。
第三章:快消品的魔咒
以前買衣服,她會慎重挑選;
現在在TEMU:
老婆:“這件T恤才$3.99!買來試試,穿一次也值。”
我:“你衣櫃都快爆炸了。”
老婆:“便宜嘛!就當買個快消品,還不用出家門,不喜歡在退貨也可以呀!”
於是家裏出現了一堆奇葩戰利品:
切片神器:廣告說能切出完美薄片,結果連南瓜都切不動
迷你榨汁機:蘋果榨不動,隻能用來攪拌奶粉
寵物衣服:狗狗穿上後半小時就自己咬壞了紐扣
有一次最驚險,她買了個“自動卷發器”。
廣告演示:頭發輕輕一放,“嗡——”一下就卷出完美卷發。
結果她一試,頭發卷進去出不來了!
老婆(驚慌):“老公!快救我!它把我頭發吃了!”
我(拿著螺絲刀手忙腳亂):“這哪是卷發器,這是電動捕獸夾!”
好在最後救下來了。我們笑得直不起腰,但她依然總結:
“嗯,下次要買貴一點的。”
我翻著白眼,心裏暗想,就算是貴一點的估計也就是不用螺絲刀而已,想要卷發想多了
第四章:AliExpress的真假江湖
如果說TEMU是“低價遊戲廳”,那AliExpress就是“真假武俠世界”。
某天,她興奮地對我展示:
老婆:“你看!LV錢包才$9.99!簡直撿到寶!”
結果收到貨一看,logo寫的是“LW”。
我:“這大概是‘老吳的縮寫。”
老婆:“算了,九塊九的奢侈品,認栽。”
還有一次,她買了個藍牙耳機$5。
收到後發現充電倉是空殼,耳機連不上手機。
她不氣反笑:“這挺好啊,當咖啡杯蓋正合適!”
我懷疑,她已經把購物當成了“開盲盒”,買到假貨反而成了笑點。
第五章:購物療法
慢慢地,我發現一件事:
她把購物當成了解壓方式。
工作累的時候,她會說:
“買點小東西,快遞到家的那一刻,心情就好多了。”
於是,每個周末我們家客廳堆滿快遞。
狗狗甚至形成條件反射:聽見敲門聲就跑到門口,仿佛知道又有新玩具了。
然而,那些包裹往往被拆開不到一分鍾,就丟在角落積灰。
快樂是短暫的,新的空虛又出現。
然後,下一個訂單就生成了。
購物循環公式:
壓力 → 下單 → 拆快遞 → 短暫快感 → 空虛 → 再消費。
剛開始幾個月,她還有不少東西都申請了免退貨,僅退款,後來這種優惠也沒有了,必須要親自去退貨,麻煩了很多。
第六章:Amazon的最後防線
盡管TEMU和AliExpress風頭正盛,但老婆心中始終有一道防線:
老婆:“化妝品、護膚品,我還是在Amazon買,比較放心。”
我:“所以Amazon是你的‘正宮’,TEMU和AliExpress是‘小二小三’?”
老婆:“……你這比喻不對,小二是ALI,小三才是TEMU”
雖然去年我們取消了Prime,但她依然在Amazon買“不能出錯”的東西。
比如化妝品、維生素、家電配件。
畢竟,Amazon的售後和信任感,是其他平台無法替代的。
第七章:爆笑掉坑集錦
萬能小工具
她買了個“十合一瑞士軍刀”,結果刀片太短,連橙子皮都刮不掉。
最後隻好當開信刀。
自發熱護膝
戴上後她說:“怎麽感覺越來越涼?”
拆開一看,裏麵就是普通棉花。
神奇純天然貓砂
號稱“環保無味”,結果一倒進貓砂盆,整個屋子都是刺鼻化工味。
貓咪看了一眼,直接跑路,再也不肯靠近,我們連退貨的心情都沒有,直接扔掉
第八章:我老婆的消費總結
從2017到現在,我見證了她購物的三個階段:
Prime時代:理性消費,必需品為主。
TEMU/AliExpress時代:低價娛樂,衝動消費。
混合模式:高信任商品在Amazon,中風險商品在ALIEXPRESS,低風險商品在TEMU。
這其實就是現代消費者的縮影。電商平台通過低價+遊戲化,把購物變成了娛樂,更多的耐用品變成了快消品,也讓很多人掉進浪費的陷阱。
第九章:避免掉坑的秘笈
作為旁觀者,我總結了幾條對策:
購物清單:先寫再買,不要隨手點。
延遲購買:放購物車24小時,第二天還想要再買。
預算限製:設定每月娛樂購物上限。
斷舍離:清理閑置時看到堆積如山的快遞,心裏自然收斂。
替代解壓:運動、旅行、看劇,都是比購物更長久的快樂。
終章:快遞裏的幸福
如今,我們的家依然會定期響起門鈴聲。
快遞小哥笑容依舊,狗狗依舊興奮,老婆依舊拆包裹拆得飛快。
我常常調侃她:
“你這不是購物,是在收集笑話素材。”
她眨眨眼,笑嘻嘻地說:
“那你不就有故事寫了嗎?”
是啊,這就是我老婆的購物冒險記。
有浪費、有掉坑、有爆笑,但更重要的是,它讓我們在平凡的日子裏,多了一些小小的喜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