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吳思感到驕傲

林向田 (2025-07-26 09:39:09) 評論 (35)

最近看了「大聲訪談」對曆史學者吳思的采訪,再次引起我對吳思的興趣,還記得20多年前看《潛規則》和《血酬定律》對我的震撼。

吳思:曆史學者,1957年生於北京,下鄉插隊時曾任生產隊長,大隊副書記。1982年(78級)中國人民大學中文係畢業。曾任《農民日報》總編室副主任、《橋》雜誌社副社長兼中文版主編、《炎黃春秋》雜誌社常務社長兼總編輯、北京天則經濟研究所理事長。著有《陳永貴:毛澤東的農民》、《潛規則:中國曆史中的真實遊戲》、《血酬定律:中國曆史中的生存遊戲》等書。

吳先生和我們城裏很多網友是同一時代的人,有共同經曆和心路過程。吳思在文革時很相信毛澤東的宣傳,打算紮根農村幹革命,沒有參加1977年的高考。

在「大聲訪談」中吳思完整係統地基於新書《頂殘:中國市場和產權的構造及邏輯》,回應一些根本性問題:中國社會到底是一個什麽樣的社會?中國的土地製度如何構造?秦漢以來的權力結構,有怎樣一以貫之的底層邏輯?所謂“官家主義”,到底講述的是一種怎樣的權力狀態?吳思提出:“所謂頂殘,就是在官家主義大一統社會裏,麵對來自頂層權力的侵犯,所有經濟主體都缺乏抵禦能力和救濟手段。如此形成的殘缺產權,可謂頂殘產權;如此形成的殘缺市場,可謂頂殘市場。”在訪談裏,他結合自己的寫作路徑—從《潛規則》《血酬定律》到人民公社、陳永貴,再到《頂殘》,完整講述他如何一步步思考出中國市場、產權、權力之間的扭曲關係,如何回答自己對於中國社會的困惑。

歸根到底,我們必須坦率承認:一切問題的根源,還是來自於製度性錯誤。 當今的中國,尚未真正步入自由市場經濟,也遠非現代法治社會。現實運作的是一套經過精密設計與包裝的後現代汲取機製。它不靠透明稅製與公平交換來維係政權,而是借製度設計、政策傾斜、資源壟斷與權力集中,對個體與企業實施係統性掠奪。 這種掠奪不再粗暴征收,而是以“合法”、“穩定”、“發展”的語言包裝權力擴張的正當性。吳思很係統地講了這一切。

吳思先生是當代少有的既有良知又具學識,又能著書立傳學者,能把被時代裹挾掩飾的規則總結提煉出來,而且極為到位透徹!吳思的書籍值得每一個想對中國社會深度思考人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