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文學城
» 博客
»無誓言的“婚姻”,還要愛多久?
無誓言的“婚姻”,還要愛多久?
地主雜談
做一個眉宇間寫滿風調雨順的人,安靜於暖,安然於心,不急不燥,清淡歡顏。
清晨的第一縷陽光尚未穿透窗簾,醒來的我,一如既往,第一眼看到的是離自己不遠處的手機。這早已成為生活的默認設置 —— 我與它的“早安問候”,無聲地啟動新的一天。
在國內時,有次朋友約我去茶館喝茶。木桌青瓷,茶煙嫋嫋,她突然放下杯子笑道:“現在的人啊,跟手機才是兩口子,就差一張結婚證了。”乍聽是玩笑,細想卻悚然:那個冷冰冰的小方塊,早已從通訊工具進化成了“隱形伴侶”,甚至成了我們生活中不可替代的重要角色。
我們對手機的情感,並非空穴來風。它曾讓我們與遠方的親人跨越山海,也讓我們在孤獨時找到慰藉和同溫層的回聲。然而,這種全天候的連接,也在悄悄改變我們感知世界的方式,甚至讓我們對身邊真實的溫度,漸漸失去觸感。
於是,手機開始悄然“編排”我們的生活。清晨,許多上班族被它的鬧鍾叫醒;通勤路上,一邊等待一邊刷短視頻,仿佛各自身處孤島。現實中的陪伴,早已被虛擬的存在取代。午飯時間,吃飯刷手機兩不誤。晚上本說隻看五分鍾,結果一小時過去,眼睛幹澀,腦袋發脹。有人即使在家上洗手間,也要帶著手機,仿佛那十平方厘米的屏幕,是抵禦孤獨的最後盾牌。
不止是個體,集體生活也難逃其掌控。不少人的家庭聚會逐漸變成了“低頭大會”:每人抱著一塊屏幕,默默吃飯,空氣中隻剩點讚聲和消息提示音。從學齡兒童到退休老人,數字洪流正衝刷著每一代人的生活方式。我曾努力在手機上學習用支付寶和微信掃碼支付,隻為跟上時代的腳步。我看到很多孩子在屏幕前滑動自如,卻鮮有機會觀察一片樹葉的葉脈,或用石子打水漂。。。這些“原始技能”,是否會在進化中慢慢消失?
手機無處不在,幾乎全能。它可以幫我們叫外賣、查路線、記日程,甚至在深夜陪我們聊天。在人與人日益疏離的時代,它悄然填補了那份缺失的親密。我們心安理得地享受這種便利,卻少有人意識到,這份“親密”的背後,是無數產品設計師打著“用戶體驗”的旗號,精心調控著多巴胺的觸發機製。
當然,技術本身無罪。但是當它“讓我們彼此更緊密聯係”的初衷,逐漸讓位於“讓我們停留得更久”的商業目標時,這種便利,也許就成了溫水煮青蛙的陷阱。而便利與沉迷之間的界線,也就變得模糊不清了。
更深層的變化,在不知不覺中悄然發生。手機不再隻是“幫手”,而逐漸成為“替身”:導航代替方向感,計算器接管心算,熱搜榜甚至替我們決定,今天該為誰憤怒,又為誰歡呼。原本屬於人類的能力,正在一點點“外包”出去,就像長期依賴假肢的腿,肌肉終將萎縮。
最令人不安的,是那種“精神綁定”。手機一旦離身,焦慮感便洶湧而來。四處尋找的樣子,仿佛丟了孩子、失了戀人。它成了情緒的開關,仿佛一旦離線,整個世界就會“404 Not Found”。
在國內,手機更像是生存的“氧氣”:沒有它,我無法打車、購物支付,甚至可能與社會脫節。當“斷網即失能”的恐慌來襲,或是手機電量告急時,我們就像斷線的風箏,在數字荒漠中無處可依。
這便是我們這代人的核心矛盾:一方麵,我們在現實中被它“綁架”;另一方麵,我們又渴望在精神上掙脫它的無形枷鎖,不想在這份便利中慢慢沉溺。當算法替我們思考,短視頻馴化我們的耐心,我們也許正在遺忘“作為人”的原始能力 —— 專注讀完一本書,用心算核對賬單,甚至僅僅是發呆時,能聽見自己內心的聲音。
這段沒有誓言的“婚姻”,注定要持續餘生。我們能做的,隻是保持清醒,盡管這更像是一場堂吉訶德式、注定力量懸殊的抵抗。可即便如此,這些微小的努力,也是我們在數字洪流中為自己拋下的錨,讓我們不至於漂得太遠:
- 如果一小時離線太難,不妨從十五分鍾開始,像訓練肌肉一樣重建專注力;
- 約會時把手機倒扣,用眼神交換表情包;
- 在手機備忘錄裏設一個提醒:“此刻,你正在為什麽而分心?”;
- 偶爾故意“迷路”,重新學會用梧桐樹辨別方向。
終有一天,我們會明白:真正的自由,不是逃離手機,而是能在需要時,輕輕放下它。那一刻,如同一縷掙脫屏幕的晨光,照亮真實世界的紋理,也喚醒那個會迷路、會心算、會為一片落葉駐足的自己。
我種的桃樹,今年碩果累累,照片為原創

今年接的桃子,左邊第二張照片裏的桃子直徑大約有2"(5厘米)

文中插入的圖片由AI製作,原創
康賽歐 發表評論於
回複 '齊魯郎中' 的評論 : 謝謝鼓勵,所言極是!
康賽歐 發表評論於
回複 'f2022f' 的評論 : 確實如此,它沒有情緒起伏,不帶偏見,隻給出中肯建議。不管你說多少次,它始終耐心聆聽,從不厭煩,這恰恰是人類常常難以做到的。
齊魯郎中 發表評論於
好文,在理。手機本是為人使用的工具,而不能本末倒置,被工具所轄製。
f2022f 發表評論於
在現實中不容易找到有共同語言的人。聽不到想聽的話,說不出想說的話。在手機中有時能找到,聽到想聽的話,能說想說的話。
康賽歐 發表評論於
回複 '曉青' 的評論 : 你這是黃桃吧,看著真新鮮,是甜的還是酸的?我一說黃桃都有口水了,因為我覺得黃桃都是酸的。
手機害人不淺,很多人在車裏在路上都看手機,危險。幹什麽都得有自我約束的能力才行,不然真是害人害己。
--------------------------------------------------------------------
不是黃桃,象是水蜜桃。這個桃的品種挺好的,汁多而甜。
說的是,自我約束很重要。
康賽歐 發表評論於
回複 'BeijingGirl1' 的評論 : 桃子還沒完全成熟,不過已經被小鳥吃掉了一些,我是趕緊摘幾個,要不都被鳥吃光了。
康賽歐 發表評論於
回複 'BeijingGirl1' 的評論 : 因為手機, 人類在整體逐漸失去一部分作為人的智慧和行動能力。 這是悲哀的一麵。 但同時也正在獲得超越前人的智慧和行動能力, 這是可喜的一麵。
---------------------------------------------------------------------
這說得很有道理。手機和AI等技術確實讓我們變得更依賴外部工具,某些能力可能在退化。但反過來看,我們也在用這些工具拓展認知和效率的邊界。最終,是不是“進步”,可能還要看我們怎麽使用它們。
康賽歐 發表評論於
回複 'BeijingGirl1' 的評論 : 謝謝鼓勵!說的是,手機的出現是一次社會進步,而現在的AI熱潮,很多人都認為它代表了第四次工業革命的開始。
康賽歐 發表評論於
回複 '多倫多橄欖樹' 的評論 : 謝謝鼓勵!“手機是器官,少了沒法活。” 這個比喻很好,手機裏藏了很多秘密,它知道我們的很多隱私。。。
康賽歐 發表評論於
回複 'GoneWithWind2' 的評論 : 謝謝喜歡桃子!應該算吧,不過用手機的利還是大於弊吧。
曉青 發表評論於
你這是黃桃吧,看著真新鮮,是甜的還是酸的?我一說黃桃都有口水了,因為我覺得黃桃都是酸的。
手機害人不淺,很多人在車裏在路上都看手機,危險。幹什麽都得有自我約束的能力才行,不然真是害人害己。
BeijingGirl1 發表評論於
桃子真不錯呢。 桃養人, 是很好的水果。 新鮮的桃子,很好吃。
BeijingGirl1 發表評論於
“一方麵,我們在現實中被它“綁架”;另一方麵,我們又渴望在精神上掙脫它的無形枷鎖,不想在這份便利中慢慢沉溺。當算法替我們思考,短視頻馴化我們的耐心,我們也許正在遺忘“作為人”的原始能力”, 很讚。 因為手機, 人類在整體逐漸失去一部分作為人的智慧和行動能力。 這是悲哀的一麵。 但同時也正在獲得超越前人的智慧和行動能力, 這是可喜的一麵。
BeijingGirl1 發表評論於
好文, 標題構思巧妙。 主題也是熱門話題。 手機開啟了一個新時代。 AI是它的後續。
多倫多橄欖樹 發表評論於
桃子長得多好啊,文也寫得特別好,以前有首唱過,手機是器官,少了沒法活,這種婚姻式的比喻更幽默,在理。
GoneWithWind2 發表評論於
這也算,成也蕭何, 敗也蕭何吧?!桃子真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