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慶後的幾個在美國生的孩子爭產風波,讓所謂的“純淨”水生產家族變成了充滿渾水的泥潭。
宗家苦心經營和維護的宗慶後的愛國民族企業家形象一夜崩塌,以前吹捧他的網上輿論如今則痛心疾首一邊倒地要求對宗家進行追究,真實演繹了一出雙向反噬的“最愛的人傷我最深“的鬧劇。
宗家的麻煩還不止於此,更大的麻煩是美國的稅局會盯上他家。如果他這幾個美國出生孩子的國籍還是美國的話,美國的國稅局(IRS)隨時會介入,把他家的“爛賬”查個底朝天。
說到這裏,不得不佩服當年的華人首富李嘉誠。
李嘉誠,曾經也被國內媒體冠以“民族企業家”的冠冕。但這其實隻是國內那些無知媒體的一廂情願。李嘉誠從來沒有像宗慶後一樣,因為和外資達能公司打官司,需要借助國內的輿論和司法幹預來獲得好處,而自詡民族企業家,號稱不能讓外國人把屬於國家和人民的錢拿走。
李嘉誠在中國國內曾有很多的項目,獲利頗豐。那麽他就是“民族企業家”了嗎?其實不是。他在國內的發展,長時期其實一直是以外資的身份參與投資與經營,也獲取了不少當年外資企業才有資格享受的紅利。
那麽李嘉誠更多代表了哪國的資本利益?或者說,他與哪個國家的資本結合最深呢?答案首先肯定不是中國。
李嘉誠是個生意人,做生意肯定要跟銀行打交道。李嘉誠個人事業的發展做大,離不了一個大名鼎鼎的銀行——匯豐銀行。
匯豐銀行,作為一家英資銀行,發跡於十九世紀下半葉的香港和上海。其保留至今的英文全名直譯的話,是“香港上海銀行”,匯豐銀行是其中文名簡稱。中共建國後,淡出大陸市場。其長年以香港為總部,並逐漸發展成為世界最大銀行之一。
匯豐銀行雖然是英資為主,也靠著和港英政府的關係,借著香港及東南亞經濟的騰飛而發展壯大,但其實內心一直不太踏實。1997年在他們眼中也是一個大限之時。所以提前就做好備案,尋找了一些可靠的華人作為“金手套”,也即資產代理人,為匯豐和英資資本在香港的長續發展代言代行。李嘉誠,就是當年匯豐銀行的大班沈弼精心挑選的“金手套”。沈弼親自操盤,將和記黃埔的股票半賣半送交給了李嘉誠。和記黃埔也借著這個後來長袖善舞的華人“艦長”,成為了香港經濟港灣裏最大的一艘航空母艦。所以更確切地說,李嘉誠是個洋買辦,而不是什麽民族企業家。
圖:李嘉誠與沈弼
李嘉誠和匯豐非同一般的關係,有一件事可以充分證明。1996年,香港悍匪張子強團夥綁架李嘉誠兒子李澤钜。李嘉誠讓匯豐銀行一夜之間為籌集了10億港幣現金作為贖金,將其兒子解救。試問,能讓一個銀行配合到如此地步的,世間能有幾個?
李嘉誠確實也是惜子如命,但他兒子的命已經不是他自己家族的事情了。事關英國資本在國際上的布局管控與傳承。你說匯豐能不當回事嗎?
扯回到跟宗家的奪產風波的關係。
那還要提到李嘉誠的二兒子李澤楷。李澤楷一直未婚,但與明星女友梁洛施生育有三個兒子。梁洛施生長子的時候,李嘉誠還是很開心的。但後來的兩個孫子的誕生,讓李嘉誠翻臉不認了。原因何在?
圖:梁洛施與雙胞胎
李澤楷與梁洛施的長子,按照之前的安排,生在了加拿大。而後來的兩個兒子,卻被少不經事的梁洛施擅自給生在了美國!這可就犯了大忌。
如前所述,李嘉誠是英資的“金手套”,在英聯邦國家有人保駕護航。所以生在加拿大問題不大。但他的孫子如果成了美國公民,則他們家族代管的英國資本,則給了美國政府插手介入,雁過拔毛的機會。李家怕不怕美國?當然怕。甩賣巴拿馬運河一事,充分證明了這一點。(當年買巴拿馬運河,也是因為實則是英資背景,通過審查。如果他代表的是中資或者華資,基本沒戲。)
且不要說李家忌怕美國的資本管控,就是他們的大金主匯豐也曾因為被美國指控洗錢,而被罰款19.2億美金。但如果是在英聯邦國家,匯豐犯的這些事,都不算個事。
說回頭,宗家這些人也是仗著在國內辦事有人給罩著嚐到了甜頭,以前對內對外的糾紛也可以通過媒體管控避免驚動輿論。但這次結果雙方因為分產不均,公然鬧上法庭。雖然這場紛爭有可能又一次由官方出麵幫助宗家在國內擺平,輿論批判也會隨之煙消雲散,但這件事最終暴露出其中利益跟美國相關,那就不是那麽容易擺平的了。
把孩子生在美國,就要接受美國“霸權“對子女資產繼承的相關管控。李嘉誠早早地意識到這一點,所以不顧人情世故,強行與他的美國孫子做了法律上的了斷,以絕後患。
這就是中國富豪們應該請教李嘉誠的一門功課。
李嘉誠應該給宗慶後上的一課
sinogle (2025-07-19 14:57:27) 評論 (1)宗慶後的幾個在美國生的孩子爭產風波,讓所謂的“純淨”水生產家族變成了充滿渾水的泥潭。
宗家苦心經營和維護的宗慶後的愛國民族企業家形象一夜崩塌,以前吹捧他的網上輿論如今則痛心疾首一邊倒地要求對宗家進行追究,真實演繹了一出雙向反噬的“最愛的人傷我最深“的鬧劇。
宗家的麻煩還不止於此,更大的麻煩是美國的稅局會盯上他家。如果他這幾個美國出生孩子的國籍還是美國的話,美國的國稅局(IRS)隨時會介入,把他家的“爛賬”查個底朝天。
說到這裏,不得不佩服當年的華人首富李嘉誠。
李嘉誠,曾經也被國內媒體冠以“民族企業家”的冠冕。但這其實隻是國內那些無知媒體的一廂情願。李嘉誠從來沒有像宗慶後一樣,因為和外資達能公司打官司,需要借助國內的輿論和司法幹預來獲得好處,而自詡民族企業家,號稱不能讓外國人把屬於國家和人民的錢拿走。
李嘉誠在中國國內曾有很多的項目,獲利頗豐。那麽他就是“民族企業家”了嗎?其實不是。他在國內的發展,長時期其實一直是以外資的身份參與投資與經營,也獲取了不少當年外資企業才有資格享受的紅利。
那麽李嘉誠更多代表了哪國的資本利益?或者說,他與哪個國家的資本結合最深呢?答案首先肯定不是中國。
李嘉誠是個生意人,做生意肯定要跟銀行打交道。李嘉誠個人事業的發展做大,離不了一個大名鼎鼎的銀行——匯豐銀行。
匯豐銀行,作為一家英資銀行,發跡於十九世紀下半葉的香港和上海。其保留至今的英文全名直譯的話,是“香港上海銀行”,匯豐銀行是其中文名簡稱。中共建國後,淡出大陸市場。其長年以香港為總部,並逐漸發展成為世界最大銀行之一。
匯豐銀行雖然是英資為主,也靠著和港英政府的關係,借著香港及東南亞經濟的騰飛而發展壯大,但其實內心一直不太踏實。1997年在他們眼中也是一個大限之時。所以提前就做好備案,尋找了一些可靠的華人作為“金手套”,也即資產代理人,為匯豐和英資資本在香港的長續發展代言代行。李嘉誠,就是當年匯豐銀行的大班沈弼精心挑選的“金手套”。沈弼親自操盤,將和記黃埔的股票半賣半送交給了李嘉誠。和記黃埔也借著這個後來長袖善舞的華人“艦長”,成為了香港經濟港灣裏最大的一艘航空母艦。所以更確切地說,李嘉誠是個洋買辦,而不是什麽民族企業家。
圖:李嘉誠與沈弼
李嘉誠和匯豐非同一般的關係,有一件事可以充分證明。1996年,香港悍匪張子強團夥綁架李嘉誠兒子李澤钜。李嘉誠讓匯豐銀行一夜之間為籌集了10億港幣現金作為贖金,將其兒子解救。試問,能讓一個銀行配合到如此地步的,世間能有幾個?
李嘉誠確實也是惜子如命,但他兒子的命已經不是他自己家族的事情了。事關英國資本在國際上的布局管控與傳承。你說匯豐能不當回事嗎?
扯回到跟宗家的奪產風波的關係。
那還要提到李嘉誠的二兒子李澤楷。李澤楷一直未婚,但與明星女友梁洛施生育有三個兒子。梁洛施生長子的時候,李嘉誠還是很開心的。但後來的兩個孫子的誕生,讓李嘉誠翻臉不認了。原因何在?
圖:梁洛施與雙胞胎
李澤楷與梁洛施的長子,按照之前的安排,生在了加拿大。而後來的兩個兒子,卻被少不經事的梁洛施擅自給生在了美國!這可就犯了大忌。
如前所述,李嘉誠是英資的“金手套”,在英聯邦國家有人保駕護航。所以生在加拿大問題不大。但他的孫子如果成了美國公民,則他們家族代管的英國資本,則給了美國政府插手介入,雁過拔毛的機會。李家怕不怕美國?當然怕。甩賣巴拿馬運河一事,充分證明了這一點。(當年買巴拿馬運河,也是因為實則是英資背景,通過審查。如果他代表的是中資或者華資,基本沒戲。)
且不要說李家忌怕美國的資本管控,就是他們的大金主匯豐也曾因為被美國指控洗錢,而被罰款19.2億美金。但如果是在英聯邦國家,匯豐犯的這些事,都不算個事。
說回頭,宗家這些人也是仗著在國內辦事有人給罩著嚐到了甜頭,以前對內對外的糾紛也可以通過媒體管控避免驚動輿論。但這次結果雙方因為分產不均,公然鬧上法庭。雖然這場紛爭有可能又一次由官方出麵幫助宗家在國內擺平,輿論批判也會隨之煙消雲散,但這件事最終暴露出其中利益跟美國相關,那就不是那麽容易擺平的了。
把孩子生在美國,就要接受美國“霸權“對子女資產繼承的相關管控。李嘉誠早早地意識到這一點,所以不顧人情世故,強行與他的美國孫子做了法律上的了斷,以絕後患。
這就是中國富豪們應該請教李嘉誠的一門功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