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文學城
» 博客
»抗戰老兵父親的遺願
抗戰老兵父親的遺願
一人一故事,一夢一人生
全部原創,轉載敬請注明來源
今天繼續說四十多年前教過的78級學生夫婦。這次他倆來美國的主要目的是為了實現男生(以下稱小祝)父親的遺願,其次才是旅遊。
小祝的父親叫祝壽嵩,去年11月去世了,享年103歲。他有什麽遺願需要到美國來實現呢?其中有一段曲折感人的故事。
80多年前,抗戰期間,中國遠征軍進入緬甸,保衛滇緬公路——國際援華物資進入中國大後方的生命線。時年21歲的祝老是燕京大學的學生,為了救國,毅然投筆從戎,成為中緬印戰區的一名英文翻譯。(下圖為大學時期的祝老)。
1944年秋天,祝老在緬甸叢林裏不幸患上了恙蟲病,也稱為叢林斑疹傷寒,每日高燒不退,在缺醫少藥的環境裏,生命危在旦夕。
負責與遠征軍聯係的美軍聯絡官 Frank Stubbs 中校得知後,果斷地把昏迷不醒的祝老送上通訊飛機,越過日軍的地麵包圍,抵達緬甸密支那的後方醫院。經過治療,祝老終於死裏逃生。幾個月後,抗戰勝利在望,祝老被直接送回昆明,從而錯過了當麵感謝救命恩人 Stubbs 中校的機會。
之後中美斷交三十年。恢複邦交後,祝老開始尋找救命恩人。近年來,更是幾次托付在美國的親友和學生幫助尋找。然而,除了中校的姓氏Stubbs之外,他不清楚中校叫什麽名字,住在哪裏,以及部隊番號。多年來一直無果。
隨著年齡增長,祝老尋找救命恩人的心願愈加強烈。小祝也曾向我說起這段故事。當時,我去網上搜尋過,因信息太有限,一無所獲。為了幫父親找到中校,小祝特在當年遠征軍後代的微信群裏尋求幫助。
幾經周折,在遠征軍後代、關愛抗戰老兵誌願者、傳媒記者、以及史迪威將軍外孫的幫助下,去年8月終於找到了 Stubbs 中校的外孫 Keene Kelley。至於中校本人,1960年已病逝於美國密西西比州的納奇茲市 (Natchez),享年60歲。
Stubbs 中校的外孫至今保存著外公引以為傲的一枚勳章,那是國民政府為表彰Stubbs中校1944至1945年與中國遠征軍並肩作戰而授予他的雲麾勳章。
得知祝老數十年來一直在尋找自己外公,Kelley先生十分感動,約定了跟祝老視頻通話的時間。
遺憾的是,去年祝老自從患了新冠之後,極度虛弱,臥床不起,且經常昏睡不醒。於是這通越洋視頻電話隻能在中校和祝老的後代之間展開。兒子小祝代表父親表達了對已故 Stubbs 中校的感激。
在生命的最後兩三個月裏,祝老授意由小祝執筆,以自己的名義給 Stubbs 中校的外孫 Kelley 先生寫了一封英文信,大意是:我非常感激能在生命的最後日子裏,與 Stubbs 中校的家人取得聯係。他的仁慈使我的人生、職業生涯和家庭成為可能。我請我的兒子把這封信親手交給你。
這次,小祝帶著父親的遺願來到美國,除了把感謝信親手交給中校的後人,還去了納奇茲公墓祭拜父親的救命恩人Stubbs 中校。
中美兩位抗戰軍人的後代在墓前擺放了中校的遺照和兩家的全家福,獻上鮮花,合影留念(見小祝提供的圖片)。
納奇茲當地雜誌報道了中國老兵祝壽嵩數十年來不懈尋找曾居住在該市一位美國聯絡官的故事,感動了不少居民。為此,該市市長還特地為中美兩位老兵分別頒發了證書,表彰他們在抗日戰爭中的無私奉獻。
撫今追昔,向兩位抗戰老兵致敬!以此紀念即將到來的抗戰勝利80年。不忘中美兩國軍人血與火的情誼,祝願中美兩國的友好萬古長青!
照片由小祝提供
海風隨意吹 發表評論於
回複 '最西邊的島上' 的評論 : 西島好,加拿大傳教士在北京的故事一定好看。盼望你把這個故事寫出來。
yuntai 發表評論於
非常感人的故事,兩位抗戰老兵的英勇事跡令人敬佩,兩家後代取得聯係並共同緬懷先輩的業績,真是一曲中美人民之間友誼的佳話!謝謝海風姐的分享!
最西邊的島上 發表評論於
好感人的故事!覺得那時可能有不少類似的事情。參加過二戰的老人還在世的很少了,希望他們的後代能把這些故事寫出來,作為曆史的一部分。
我先生的三舅二戰時在北京做傳教士(他是37年28歲時去北京的),43年被日本人抓了關在山東濰縣集中營直到抗戰結束。向海風姐學習,我回頭也把他的經曆寫一下。
看到文裏照片中“小祝”和中校後代手裏的《國家記憶》好奇,我查了一下,原來是“基於美國國家檔案館收藏的數萬張二戰時期中緬印戰場影像資料編撰而成,聚焦中國遠征軍及滇緬戰役曆史,有精選500餘張戰時照片”的曆史影像著作。很珍貴!
非常感謝海風姐好分享和啟示。
海風隨意吹 發表評論於
回複 '花似鹿蔥' 的評論 : 謝謝蔥蔥!
花似鹿蔥 發表評論於
這故事感人,有意義,大讚!
海風隨意吹 發表評論於
回複 '碼農學寫字' 的評論 : 問好碼農,每次讀到抗戰期間的曆史,總有一種悲壯之感。中國人太不容易了,真的是一寸山河一寸血啊!
海風隨意吹 發表評論於
回複 '多倫多橄欖樹' 的評論 : 小樹好!老照片確實經看,照片中的帥哥也經看,可能就是小樹說的唯美吧。
碼農學寫字 發表評論於
感謝海風姐分享的感人故事。所謂老兵不死隻是逐漸凋零,在看見了背後的付出與犧牲時,實在令人唏噓。
多倫多橄欖樹 發表評論於
我特愛看老照片,美得很深刻,好像歲月也不能抹去那些唯美~~
海風隨意吹 發表評論於
回複 'BeijingGirl1' 的評論 : 謝謝丹黎。當年的民國青年勇敢、忠誠、無私、純潔,令人仰慕。祝老先生一輩子很正很帥,100多歲還中氣十足唱英文歌。當時我跟學生開玩笑,“你爸是個不折不扣的老帥哥”。
海風隨意吹 發表評論於
回複 '覺曉' 的評論 : 謝謝覺曉,提醒我去問問學生他父親後來的生活。斷斷續續聽說過,他後來是同濟醫學院的,文革中自然被關押審查了很久,令人憤慨,令人無語。
海風隨意吹 發表評論於
回複 '綠珊瑚' 的評論 : 問好珊瑚,後來這些前國軍抗戰誌士愛國功勳多半都遭到政治迫害,令人唏噓。這位祝老先生也被關押審查多年。
海風隨意吹 發表評論於
回複 'diaoerlang' 的評論 : 問好二郎。一寸山河一寸血,十萬青年十萬兵,至今讀來還是內心震撼,常常感恩我們這代人沒受過戰爭之苦。
海風隨意吹 發表評論於
回複 '亮亮媽媽' 的評論 : 謝謝亮媽臨帖鼓勵,星期日快樂!
BeijingGirl1 發表評論於
好感人的往事。 謝謝海風姐的分享。 請轉達對祝先生父親的敬意,和對他分享這段經曆的謝意。 願兩位抗戰老兵英雄天堂安息。
祝老先生不是一般地帥啊。 照片多麽珍貴。 “不忘中美兩國軍人血與火的情誼,祝願中美兩國的友好萬古長青!”。
BeijingGirl1 發表評論於
好感人的往事。 謝謝海風姐的分享。 請轉達對祝先生父親的敬意,和對他分享這段經曆的敬意。 原兩位抗戰老兵天堂安息。
覺曉 發表評論於
謝謝海風老師的分享。其實還想多知道一些,比如祝老之後的人生經曆。
穆旦、巫寧坤都是投筆從戎做了翻譯,命運坎坷。還記得穆旦那首《森林之魅——祭胡康河穀上的白骨》,能夠活著從緬甸回來是個人的奇跡。
祝老的感恩之心也是令人崇敬!同時了解一個燕京愛國學生。
在當下,我們更應該銘記中美兩國並肩抗戰的日子。
海風老師,也再次謝謝你的文筆記錄。
同時,問好你的學生夫婦。讀者有幸讀到,感恩。
綠珊瑚 發表評論於
確實感動。也聯想到遠征軍一員在曆次運動中的磨難。
diaoerlang 發表評論於
在川爺有意訪華前,又是一段中美人民友誼的佳話,這遠比那種美國大兵與八路女兵拍拖的黃河絕戀神劇要真實感人得多:)當年委座十萬青年十萬軍的口號,連魔都的公子少爺都受感召去從軍,遺憾的是在後來曆次政治運動都成了陪跑運動員,令人唏噓。
亮亮媽媽 發表評論於
感動!海風姐可以把這篇發到世界日報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