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年前的一場空難

gaobeibei (2025-07-27 02:48:42) 評論 (4)

25年前的一場空難,非常慘烈。

我一點印象都沒有了。我去問老公,他說記得,那個時候,他還沒有生病。為什麽我們的記憶差距如此大呢?也許男人女人有區別。男人比較關心國際新聞和社會上的事實,女人比較關注小家庭和身邊的事物。

下麵來回顧一下這件空難:

2000年6月25日,超音速飛機Concorde,在巴黎戴高樂機場起飛,2分鍾後墜落在一家旅館上空(16點44分),113人死亡。事後,這類飛機又飛行了一次,穿越大西洋上空,2003年終於被結束了使命,人類乘坐超音速飛機的曆史就此翻過了一頁。

這裏先介紹一下什麽是協和超音速飛機

協和式客機(英語:Concorde)是一款由法國宇航英國飛機公司聯合研製的中程超音速客機,它和蘇聯圖波列夫設計局圖-144同為世界上少數曾投入商業使用的超音速客機。協和式客機在1969年首飛、1976年投入服務,主要用於執行從倫敦希斯路機場巴黎戴高樂國際機場往返於紐約甘迺迪國際機場的跨大西洋定期航線。飛機能夠在18,000米的高空以2.02倍音速巡航,從巴黎飛到紐約隻需約3小時20分鍾,比普通民航客機節省超過一半時間,所以雖然票價昂貴但仍然深受商務旅客的歡迎。1996年2月7日,協和飛機從倫敦飛抵紐約僅耗時2小時52分鐘59秒,創下了航班飛行的最快紀錄。協和飛機共生產了20架,其中僅有16架投入營運。巨大的資金投入和漫長的研發過程使兩國政府蒙受了不小的經濟損失,兩國政府不得不撥款資助英航和法航購買協和飛機。2000年,協和飛機發生了其營運生涯第一次、也是唯一的一次災難性事故——法國航空4590號班機空難,旅客對其信心大減,之後的911事件又使國際民航業陷入危機。受種種因素影響,英航和法航決定協和飛機執行完2003年10月23日的最後一次商業飛行後終止服務,並於同年11月26日完成「退役」航班後結束其27年的商業飛行生涯。協和飛機代表著航空技術史上的技術進步,即使退役,協和式客機仍然是航空歷史上的重要象徵,而英法聯合研製的經驗更為後來歐洲多國共同組建空中巴士鋪路。

資料來源於維基百科



協和式飛機外形十分漂亮,前麵有一個鷹嘴,身後是三角翼。

這架豪華航班上大約有100名乘客來自德國,他們打算坐飛機前往紐約,換乘遊輪周遊Karibik。這樣的夢想僅僅持續了2分鍾,就化為碎片,飛機在一片火海中爆炸,無人幸存。機重185噸裝滿了航空煤油的飛機,在巴黎近郊Gonesse的一家旅館的場地上化為灰燼。113死亡者中97名是德國人,4名是旅館人員。一段飛機神話,就此破滅。

事發當時,塔台的工作人員告訴飛機駕駛員Christian Marty:“你的機身後部著火”。對於超音速飛機,這個時候要停止飛行是困難的(時速400KM),它必須升空,所以,飛行員試著在最近的機場Le Bourget安全著落,沒有成功。

這個災難性的消息以時速2000km的速度傳了開去,特別是在德國。Schleswig-Holstein州的一個旅行社Deilmann組織了這次活動,包租了這架飛機, 99名旅客訂了這次旅行,他們原計劃在紐約上船MS Deutschland。這些客人大多數是德國人,其中許多人來自我們這個州北威州,13人來自我們附近的城市Moenchengladbach。

飛機上還有一個空姐也是德國人,她來自海岸地區Friesland,是這條航班上唯一的德國乘務人員,法航事後授予她為榮譽軍團騎士勳稱。她的同事們回憶:Brigitte Kruse生前圓了她的夢想,在協和式飛機上工作。

飛機失事的原因是什麽呢?事後調查得知,飛機在跑道上的時候,碰到了一個40公分長的鐵塊,引發了連鎖反應:一個輪子被劃破,橡膠碎片被甩到油箱的位置,冒出來的油煙氣引起燃燒,第二發動機無法工作,飛機失靈,速度很快就慢了下來,達不到飛行要求,飛行員無力挽救危局,2分鍾後,飛機砸到一家旅館上,引起爆炸。那麽,這塊貼片是哪裏來的呢?它來自之前起飛的一架美國飛機,從機身上掉落的。後來法院判決,這架飛機沒有責任。700名家屬得到了好幾億的賠償費。

坐這種飛機的都是有錢人、名人或者高級管理層,他們在飛機上享用香檳酒,魚籽,但據說,這樣的飛機噪聲很大,而且耗油量也很大,管理維修費用也很高。所以,任何事情都有它的代價。後來,在法國戴高樂機場豎立了一塊紀念碑,前事不忘後人之訓。

下麵再來講述一下發生在死者中間的故事:

Paris / M?nchengladbach - Absturz der Concorde vor 25 Jahren

在我們附近的城市Moenchengladbach, 住著Nobert Telmann,他回憶了他的父母在出事前的經過。

當他聽到這件不幸的事情後,他並沒有哭,他說,他哭不出來。因為他不知所措,失去了理性。一個姨媽給他打了電話, 他正在上班。他的姨媽先是說了有一架飛機在巴黎失事,然後她猜Nobert的父母在這架飛機上。Nobert今年71歲,當年他才46歲。之後,他迅速地聯係了其它四位兄弟姐妹。他們知道父母坐飛機去紐約,參加加勒比海的遊輪旅行。出發前的那個晚上,父母同他們告別。但是孩子們都不知道,他們的父母是坐Concord去紐約。他的父親生前的願望,是無論如何要坐一次超音速飛機,可能這個飛機的票價異常昂貴,父母沒有告訴他們。

空難的消息如風一樣迅速地傳到萊茵低地,這裏的人們都在猜,這13個乘客是怎樣的身份?開始時沒有人知道,戴高樂機場的負責人也無法回答。Nobert的一個姐姐,會說法語,打電話給法國航空,電話一直打不通。他們姐妹還抱著最後的希望,也許父母改變了主意,也許他們沒有趕上航班。然而.......

當警察帶著一名心理治療人員來敲門的時候,Nobert一下子就明白了。

Nobert收集了所有關於這場空難的資料:報紙剪報、照片、吊唁信、記事本等。他把它們裝入一個褐色的紙板箱裏。有時候,他會把箱子打開,默默地讀裏麵的文字。痛苦之中,他有一絲安慰。他的母親曾在一封信中講過,如果上帝允許,她願意同Nobert的父親一同死去。Nobert堅信,他的父母在飛機上出事的最後二分鍾裏,他們一定是手牽著手去見上帝的。

 Margarete und Werner Tellmann starben in der Concorde. Ihr Flug dauerte nur 133 Sekund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