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幾天,北京北部郊區由於極端降水發大水了,導致了財產損失,人員傷亡。從視頻來看,洪水跟密雲水庫開閘泄洪有關,還可以看到很大的魚兒在到處亂跳。水庫是用來儲存降水的,除了提供城市生活用水,還可以起到防洪的作用。隨著氣候變暖,降雨的性質也發生了變化,短時間的降水量就可導致洪水的發生,比如最近美國德州神秘營的洪災,導致了上百人死亡。
密雲水庫是解放後興建的水利工程項目,讀過有不少相關的報道和文學。不少老一代的北京人似乎跟這個水庫有關,尤其是在政府工作的,很多人都參加了水庫建設的勞動。根據維基的解釋是:
密雲水庫位於北京市密雲區城區北16公裏處,橫跨潮河和白河,是中國華北地區最大的綜合性水利工程[1]。1985年被列為一級水源保護區。按千年一遇洪水設計、萬年一遇洪水校核,設計水位157.5米。
我沒看錯吧?千年一遇,萬年一遇?從水庫建成到現在還不到百年,就要泄洪保庫才行。似乎啥地方出錯了。
首先,千年一遇,萬年一遇是如果計算出來的?這也誤差太大了把?應該是根據過去的觀測記錄。北京的雨量觀測記錄在當時應該不超過百年。有趣的是,我去韓國的首爾旅遊,看到他們的皇帝最大的貢獻是發明了雨量計。為什麽?因為他下麵的官員經常謊報自然災害,好騙取政府的援助。皇帝有自己的雨量計,那麽官員就很難造假。其實也隻是自欺欺人罷了。洪澇災害往往是局部的,比如德州的神秘營事件。如果皇帝把雨量計的觀測分布在整個朝鮮,那麽還有點道理。當然,如果皇帝整天旅遊,巡視自己的領土,那麽沒有雨量計也無妨,反正朝鮮麵積不大。也不能排除其它的原因,對災害視而不見,比如前幾天,以色列內塔尼亞胡否認加沙地帶有饑荒現象,國內六十年代的所謂三年自然災害。
顯然過去的計算是錯了。我認為,隨著氣候變化的加劇,極端天氣增加,要不就是久旱無雨,或者是傾盆大雨。極有可能年降水量不變,但下雨的方式變了,比較集中,比較突然,非常劇烈,導致洪澇災害發生。國內必須得采取應對措施。密雲水庫需要重新考慮,擴大蓄水的能力,甚至考慮修建新的水庫。旱災的時候,可以利用水庫的水調節,否則水流入大海,真正旱災發生,隻能靠抽地下水才行。目前不少水利工程都是很多年前建的,沒有考慮氣候變化,這必須得重新考慮應對措施。
國內不少小區的建設都沒有蓄雨水的能力。每逢大雨,雨水隻能靠下水道解決。而美國則不一樣,基本每個小區,尤其是比較新的,都有蓄水池。我曾經住過的小區隻有十幾戶,但有三個蓄水池。雨再大也不會被淹。國內的小區為了建更多的房子,這些都給忽略了。日本似乎很少聽到水災現象,也沒有什麽小區蓄水池,可以說人家的排水係統設計維護得非常好。
北京發生的洪災這些年經常聽到,是該考慮重新改造現有的水利工程了。
北京又發洪水了
GoBucks! (2025-07-29 07:02:43) 評論 (4)這幾天,北京北部郊區由於極端降水發大水了,導致了財產損失,人員傷亡。從視頻來看,洪水跟密雲水庫開閘泄洪有關,還可以看到很大的魚兒在到處亂跳。水庫是用來儲存降水的,除了提供城市生活用水,還可以起到防洪的作用。隨著氣候變暖,降雨的性質也發生了變化,短時間的降水量就可導致洪水的發生,比如最近美國德州神秘營的洪災,導致了上百人死亡。
密雲水庫是解放後興建的水利工程項目,讀過有不少相關的報道和文學。不少老一代的北京人似乎跟這個水庫有關,尤其是在政府工作的,很多人都參加了水庫建設的勞動。根據維基的解釋是:
密雲水庫位於北京市密雲區城區北16公裏處,橫跨潮河和白河,是中國華北地區最大的綜合性水利工程[1]。1985年被列為一級水源保護區。按千年一遇洪水設計、萬年一遇洪水校核,設計水位157.5米。
我沒看錯吧?千年一遇,萬年一遇?從水庫建成到現在還不到百年,就要泄洪保庫才行。似乎啥地方出錯了。
首先,千年一遇,萬年一遇是如果計算出來的?這也誤差太大了把?應該是根據過去的觀測記錄。北京的雨量觀測記錄在當時應該不超過百年。有趣的是,我去韓國的首爾旅遊,看到他們的皇帝最大的貢獻是發明了雨量計。為什麽?因為他下麵的官員經常謊報自然災害,好騙取政府的援助。皇帝有自己的雨量計,那麽官員就很難造假。其實也隻是自欺欺人罷了。洪澇災害往往是局部的,比如德州的神秘營事件。如果皇帝把雨量計的觀測分布在整個朝鮮,那麽還有點道理。當然,如果皇帝整天旅遊,巡視自己的領土,那麽沒有雨量計也無妨,反正朝鮮麵積不大。也不能排除其它的原因,對災害視而不見,比如前幾天,以色列內塔尼亞胡否認加沙地帶有饑荒現象,國內六十年代的所謂三年自然災害。
顯然過去的計算是錯了。我認為,隨著氣候變化的加劇,極端天氣增加,要不就是久旱無雨,或者是傾盆大雨。極有可能年降水量不變,但下雨的方式變了,比較集中,比較突然,非常劇烈,導致洪澇災害發生。國內必須得采取應對措施。密雲水庫需要重新考慮,擴大蓄水的能力,甚至考慮修建新的水庫。旱災的時候,可以利用水庫的水調節,否則水流入大海,真正旱災發生,隻能靠抽地下水才行。目前不少水利工程都是很多年前建的,沒有考慮氣候變化,這必須得重新考慮應對措施。
國內不少小區的建設都沒有蓄雨水的能力。每逢大雨,雨水隻能靠下水道解決。而美國則不一樣,基本每個小區,尤其是比較新的,都有蓄水池。我曾經住過的小區隻有十幾戶,但有三個蓄水池。雨再大也不會被淹。國內的小區為了建更多的房子,這些都給忽略了。日本似乎很少聽到水災現象,也沒有什麽小區蓄水池,可以說人家的排水係統設計維護得非常好。
北京發生的洪災這些年經常聽到,是該考慮重新改造現有的水利工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