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乎所有來自中國的學生都是間諜(almost every student that comes over from China is a spy)。這是川普第一屆總統期間說的話。
絕不用一個海歸派,因為海歸派裏麵有間諜,我不知道誰是誰不是。 這是今年董明珠在格力臨時股東大會上的講話。
一邊為華人留學生感到冤屈,一邊心裏覺得好笑:真是兩張大嘴巴。
今年一月份回國,參加了春節祈福團,到一座名山名寺去遊玩。團長是一位和我家有三十多年交情的女士,每次我們回國,她都要召集另外同樣多年交情的朋友,組織起名目繁多的活動;由於這類朋友不少,以至於團長每次都要煞費苦心地安排、組合、取舍。
迎著春風和點點細雨,我們一群十二人三輛車,浩浩蕩蕩地出發了。
這次的十二人組合很有特點,除了兩人,剩下的一半是老師,另一半是醫生;老師有數學、中文、物理、生物,醫生有內科、麻醉科、腫瘤科和老年科(該科在團裏最受歡迎,免費解答了不少問題)。
他們有的靜心耕耘幾十年,有的奮力守護生命半生,許多人生在他們默默的托舉下,有了不一樣的軌跡。
祈福是重頭戲,安排在第二天。當天到達後,便去了一家名山下的天然小莊園遊玩和烤全羊午飯。

房子用舊農舍改建而成,有些還是泥磚牆。

主人家裏收留了不少流浪貓。
下午,去一個樞紐大壩遊覽 。這是一個已竣工但還未剪彩的大型水利工程,平時不讓閑人進入,參觀考察需要提前申請並獲批準。幫我們申請參觀的是郝校長。
郝校長是團長專門為這次出遊邀請的,是團裏唯一的新人;她是市裏一所重點中學的校長,剛退休,正在尋找新組織;郝校長能申請考察的原因,是她兒子在主建水利工程公司工作,還是公司對外宣講組的成員。
大家跟隨著郝校長兒子,一邊參觀一邊聽小夥子講解。小夥子畢業剛幾年,對叔叔阿姨們是彬彬有禮、有問必答,身上保有著年輕人的熱情和單純;看得出,兒子的優秀一定得益於媽媽多年的教誨和關愛。
我對這類遊覽興趣不是特別大,便和來過幾次的郝校長聊了起來。
郝校長熱情大方、知識麵也很寬,不愧是重點中學的校長。我們聊了孟晚舟事件,也聊了不少加拿大的曆史和現狀。
後來,我們遊覽了大壩樞紐的內部工程,看船們在船閘裏升起降落。


第二天,大家都洗漱幹淨,帶著一顆虔誠的心登上了名山名寺。原以為會是晴天,沒想到剛上山就飄起了毛毛細雨。更沒想到的是,雨中的風景是出乎意料的美。


古寺前幾百年的古樹,枝繁葉茂,如虯龍探爪,和廟裏的千手觀音是不是有些神似?
在山上的尼姑庵裏吃了齋飯,雞鴨魚肉,都是用素菜食材做成的。心裏有些好奇,但沒敢問:為何要做成葷菜的模樣呢?
回程的路上,團長沒坐來時的座駕,非要擠坐我們原來四人的車,說要給我們講個間諜的故事。隨著團長有聲有色的講述,故事的畫麵漸漸浮現出來:
出發的前一天,團長和郝校長一邊準備旅途用品,一邊閑聊,順帶落實參觀樞紐大壩的申請。當郝校長得知,團裏有來自多倫多的兩個加拿大人,便關心地問起了這兩個老外的來曆。
團長原以為郝校長打算將來讓兒子出國,想多了解一下國外的真實情況;沒想郝校長的確是因為兒子,但卻是另外一個擔憂:這兩個外國人當中會不會有間諜呢?
郝老師的不安是有原因的,孟晚舟事件在中加兩國間引起了巨大的矛盾,除了政府間相互指責,民眾之間的信任和好感也直線下降,即使曆史上的白求恩現身也不能阻擋。經過漫長的引渡審判和外交談判,加方釋放了孟晚舟,中方釋放了兩名加拿大間諜,雙方最終達成和解,可卻形成了一道瘢痕累累的巨大鴻溝。
為了讓郝校長放心,團長翻出前些天一群同學聚會的照片,指著上麵的兩個加拿大人,說:你看,我和他們交往幾十年了,都是很好的人,哪裏會是間諜。
郝校長認認真真地看了一會,指著照片上的我說:這一個不會有問題吧?
團長有些急了,擔心郝校長的憂慮影響到第二天的行程,便舉手發誓:我用生命擔保,他們絕對沒問題。說完又接了一句:長得有點帥,也不是像間諜的理由啊。(後一句有沒有說記得不太清楚了,有可能是我杜撰的,因為和現實相差了一萬八千裏)。
團長的極力擔保終於打消了郝校長因為兒子而產生的過度擔憂,整個活動友好順利。
團長的故事讓我們哈哈大笑,一車人對著我開始評頭品足,最終得出結論,本人的顏值基本屬於好人範疇,和電影中的007相差得不止十萬八千裏。
事後回想,還是有些驚訝,沒想到以為隻出現在新聞裏的間諜論,會落到自己身上,民間這種擔憂和防範產生的損害會日積月累,最終侵蝕人與人之間最珍貴的信任紐帶。
其實,無論是國內還是國外,老百姓的要求並不高,隻希望國泰民安、安居樂業,而這一切都需要建立基本的理解和信任,在矛盾產生時多一些寬容和耐心;一旦形成良性循環,人人都能從中受益。
人與人之間如此,民族與民族之間也是如此,國家與國家之間更是如此。
目前,叢林法則似乎卷土重來並占據上風,民眾也為此調整或改變自己原有的信條和信仰;可曆史一直在告訴我們,叢林法則的盡頭一定是無休止的爭鬥,直至戰爭;而人類的文明之一,便是逐漸摒棄叢林法則。
中加之間需要重新建立起一座跨海大橋,普通百姓的我也計劃著為此添磚加瓦!
隻是有些擔心,自己那單薄的身子骨。。。。。。
簽證信息最新更新:多倫多,周一早上,陪前文中溫哥華的朋友去簽證中心交材料,人很少,隻有一個人排前麵,半小時辦完;周四取簽證(非加急),十分鍾;新護照,九年簽證,每次停留180天。
簽證費137加幣,加兩次樓下停車費,共計150加幣。
停車收費機器不在出入口了,在樓下電梯間過道,自覺估時繳費,工作人員說會抽查。
前些天,一個中文論壇,一位父親為兒子回國七天急問,從多倫多回國來回能不能直接使用過境簽(不能,過境簽要求出發地和目的地不一樣。除非多花錢,並買非聯程票),網友各種意見經驗和猜測。
還是前文建議,華人回國使用Q2探親簽證,早辦早享用,使用過境簽高風險高成本,不太值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