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帕多奇亞周邊的旅遊景點分為若幹條路線,分別為紅線,綠線,藍線。我們坐了熱氣球之後,訂了個當地的旅行團,遊綠線。
先去鴿子穀。我們乘坐熱氣球時,飛到上麵,俯瞰過的。
鴿子穀兩邊的山岩上,有不少鴿子屋。在公元四世紀至十五世紀期間,當地人因地製宜,在火山岩上鑿了洞穴,給鴿子們作休憩場所。
導遊介紹說,人們在洞穴裏放上水和糧食,吸引鴿子進洞休息,睡覺,拉屎。當地人收集鴿子屎,那是上等的肥料,施用後莊稼和水果長得特別好。這裏旅遊業發展起來之後,當地人轉做旅遊業,比農業好賺錢,這些鴿子洞穴才被遺棄了。
值得一看的是,每個鴿子洞的外牆上,畫了不同的圖案,以區別不同的擁有者。
導遊是個胖胖的小夥子,講解很仔細。介紹完一處,便讓大家提問題。團裏有兩對老美夫婦,兩位先生問題多,還經常插進自己的一些見解,時不時幽默一下,典型的老美風格。
接著去代林庫尤地下城。這是卡帕多奇亞地區最大的地下城。
根據導遊的介紹,這地下城本是當地人(導遊稱Katta人)存放東西的地方。這裏的地質是火山熔岩,質地柔軟,比較容易挖。當地人往地下挖一層,冬暖夏涼,容易貯存食物。當地人用挖洞穴用的工具,挖出的石紋比較無規則。
導遊說,時間追溯到公元幾百年,羅馬帝國殺了耶穌後,希臘基督徒躲在卡帕多奇亞地區。他們如果暴露身份,會被羅馬人趕盡殺絕。希臘人把地穴往下一層一層地挖,挖成了避難場所。希臘人挖的工具與當地人不同,紋路比較有規律。通過看石壁上的紋路,現代人可以推斷洞穴是誰挖的。希臘人往下挖出第二層,第三層,一直挖到第八層。
這地下城不但要注意通風,還要有水源,並考慮每層之間有足夠的間距不會塌方(因此挖成W形狀)。最主要的是,如何抵禦發現避難所後衝進來的羅馬士兵。通道很小很矮,穿鐵甲的士兵不容易通過。下麵幾層的通道與通道之間有石門,可以堵上鎖死。這些沒有任何文字記載,都隻是猜測。
導遊又說,後來有個羅馬帝王對基督徒溫和起來,接受基督教為官方信仰,基督徒就不需要東躲西藏了。
不管這解釋是否為真,地下城的建造讓人歎為觀止。裏麵有馬廄、地窖、儲藏室、食堂,教室,書房,教堂等功能區。
導遊帶著我們在地下城一一參觀。裏麵的通道很狹窄,往下走到第八層,很不容易。如果有心髒病,哮喘病的,導遊勸留在上麵一二層,不再往下走。
走完地下城後,爬出地麵,眼前一亮,重見光明。大家又累又渴,紛紛買水喝。
敬業的導遊讓大家圍成一圈,依然繼續他的講解。兩家老美參與進來,提問題。可貴的是,對於他們的問題,導遊都有答案,頗能自圓其說他的理論。
大家不注意的時候,有個老頭特意多買了一瓶水,遞給導遊喝。大灰看到了,指給我看。這個老頭當地人的打扮,是旅行團裏穿得最土的。他一般不說話,隻咧著嘴對人友好地憨笑,掉了一顆門牙,外形有點像中國的老農。
我後來在網上查了查,代林庫尤地下城最多可容納兩萬人。
網上的說法是,公元前八世紀至七世紀,弗裏吉亞人在火山岩中建造洞穴。
羅馬時代,當地居民將洞穴擴展為深而多層的結構。
在拜占庭時期,代林庫尤城完全成型,曾被用作防禦阿拉伯穆斯林的防禦設施。
該地區落入奧斯曼帝國手中後,當地人將城市用作躲避土耳其穆斯林統治者的避難所。
到了20世紀,卡帕多西亞的希臘人和亞美尼亞人仍然使用這些地下城市來逃避周期性的迫害。
1923年,該地區的基督教居民被驅逐出土耳其,並在希臘和土耳其之間的人口交換中遷往希臘,這些隧道也隨之被廢棄。
1963年,一位當地居民在裝修房屋時,發現了牆後一個神秘的房間,這些隧道因此被重新發現。進一步的挖掘發現了通往隧道網絡的通道。
1969年,該地下城對遊客開放。
比較一下導遊和網上的說法,會發現導遊把矛盾集中在羅馬與希臘的對立,以及東西基督教的對立。對基督教徒的種種迫害,好像沒啥穆斯林的事兒,嗬嗬。
吃中飯的時候,兩對老美夫婦坐在一起,聊得熱火朝天。我們坐在一對巴西夫婦對麵,我的右邊坐著老農和他的妻。老農不說話,我便與巴西夫婦攀談起來。發現他們此行,與我們的旅遊路線幾乎一模一樣,都是遊希臘和土耳其兩個國家,他們隻比我們少了希臘的米島。我提起伊斯坦布爾的出租車,說了我聽到的各種不靠譜的事情。
吃完飯後,我在樹下等大灰。老農的妻走過來,友善地跟我說,伊斯坦布爾的景點集中在舊城區,坐公交車過去,不需要打出租車。主要景點相互間可以走到。我很感激她。
讓我意想不到的是,老農的妻穿著樸素,英語卻非常好。我們因此交談了一會兒。他們住在土耳其南部一個靠海的城市,這次坐十幾個小時火車過來,隻玩卡帕多奇亞。
回到車上,我與大灰說了此事,有點納悶他們老遠過來,隻玩卡帕多奇亞一個地方。大灰說,這有什麽奇怪的,就像中國小地方的人,難得坐火車去一趟北京玩。
* 吃中飯的地方
接下來導遊帶我們去了兩個地方。一個稱挖礦點。店員先展示了一些當地產的很鋒利的礦石,然後開始推銷他們用礦石做的的首飾。另一個是皮衣店。開始是時裝秀,給每人上一杯茶或咖啡,讓坐著看皮衣時裝表演。之後介紹店裏的皮衣和各種名牌包包,其實是假貨,且價格不菲。
我們在中國和亞洲見過這種旅遊和營銷一體的方式,一般賣得比別處貴,許多假貨,我們自然不會買。比中國好的是,導遊沒有要求買夠數目才離開。
* 綠線其他景點
因為下午的景點像是添頭,隻為拉生意的,我們興致淡淡。
我腦子裏就琢磨著,好不容易碰到土耳其人了,為什麽不了解一下土耳其人的風俗人情呢?接下來的路上,我問老農夫婦一些有關土耳其的宗教,政治,經濟,教育等情況。老農的妻說,現在的土耳其政府不好,想把土耳其伊斯蘭化。也沒民主可言,上次選舉眼看要輸了,就宣布選舉作廢,重新選過。
土耳其人95%信伊斯蘭教,他們這麽說,應該是非穆斯林了。
再攀談下去,夫婦倆才道出實情。原來他們是英國人,拿了土耳其的居住權,因此一年中有一半時間住在英國,一半時間住在土耳其。他們十年前拿的居住權。現在土耳其的政策改變了,需要200,000歐元的投資(比如買房),或每個月一定數目的退休金,才能拿到居住權。土耳其這幾年失業率很高,通貨膨脹率也很高。夫婦倆喜歡土耳其的美食,文化和氣候,才會作此候鳥生活,但也對土耳其的現狀感到擔憂。
老農也參與到交談中來,開口果然是地道的英倫腔。
* 當晚美麗的晚霞
卡帕多奇亞 - Cappadocia
紅線 - Red Tour
綠線 - Green Tour
藍線 - Blue Tour
鴿子穀 - Pigeon Valley
代林庫尤地下城 - Derinkuyu Underground City
挖礦點 - Evacuation Site
皮衣店 - Fur Store
英國紳士
亦緣 (2025-07-29 23:37:26) 評論 (16)卡帕多奇亞周邊的旅遊景點分為若幹條路線,分別為紅線,綠線,藍線。我們坐了熱氣球之後,訂了個當地的旅行團,遊綠線。
先去鴿子穀。我們乘坐熱氣球時,飛到上麵,俯瞰過的。
鴿子穀兩邊的山岩上,有不少鴿子屋。在公元四世紀至十五世紀期間,當地人因地製宜,在火山岩上鑿了洞穴,給鴿子們作休憩場所。
導遊介紹說,人們在洞穴裏放上水和糧食,吸引鴿子進洞休息,睡覺,拉屎。當地人收集鴿子屎,那是上等的肥料,施用後莊稼和水果長得特別好。這裏旅遊業發展起來之後,當地人轉做旅遊業,比農業好賺錢,這些鴿子洞穴才被遺棄了。
值得一看的是,每個鴿子洞的外牆上,畫了不同的圖案,以區別不同的擁有者。
導遊是個胖胖的小夥子,講解很仔細。介紹完一處,便讓大家提問題。團裏有兩對老美夫婦,兩位先生問題多,還經常插進自己的一些見解,時不時幽默一下,典型的老美風格。
接著去代林庫尤地下城。這是卡帕多奇亞地區最大的地下城。
根據導遊的介紹,這地下城本是當地人(導遊稱Katta人)存放東西的地方。這裏的地質是火山熔岩,質地柔軟,比較容易挖。當地人往地下挖一層,冬暖夏涼,容易貯存食物。當地人用挖洞穴用的工具,挖出的石紋比較無規則。
導遊說,時間追溯到公元幾百年,羅馬帝國殺了耶穌後,希臘基督徒躲在卡帕多奇亞地區。他們如果暴露身份,會被羅馬人趕盡殺絕。希臘人把地穴往下一層一層地挖,挖成了避難場所。希臘人挖的工具與當地人不同,紋路比較有規律。通過看石壁上的紋路,現代人可以推斷洞穴是誰挖的。希臘人往下挖出第二層,第三層,一直挖到第八層。
這地下城不但要注意通風,還要有水源,並考慮每層之間有足夠的間距不會塌方(因此挖成W形狀)。最主要的是,如何抵禦發現避難所後衝進來的羅馬士兵。通道很小很矮,穿鐵甲的士兵不容易通過。下麵幾層的通道與通道之間有石門,可以堵上鎖死。這些沒有任何文字記載,都隻是猜測。
導遊又說,後來有個羅馬帝王對基督徒溫和起來,接受基督教為官方信仰,基督徒就不需要東躲西藏了。
不管這解釋是否為真,地下城的建造讓人歎為觀止。裏麵有馬廄、地窖、儲藏室、食堂,教室,書房,教堂等功能區。
導遊帶著我們在地下城一一參觀。裏麵的通道很狹窄,往下走到第八層,很不容易。如果有心髒病,哮喘病的,導遊勸留在上麵一二層,不再往下走。
走完地下城後,爬出地麵,眼前一亮,重見光明。大家又累又渴,紛紛買水喝。
敬業的導遊讓大家圍成一圈,依然繼續他的講解。兩家老美參與進來,提問題。可貴的是,對於他們的問題,導遊都有答案,頗能自圓其說他的理論。
大家不注意的時候,有個老頭特意多買了一瓶水,遞給導遊喝。大灰看到了,指給我看。這個老頭當地人的打扮,是旅行團裏穿得最土的。他一般不說話,隻咧著嘴對人友好地憨笑,掉了一顆門牙,外形有點像中國的老農。
我後來在網上查了查,代林庫尤地下城最多可容納兩萬人。
網上的說法是,公元前八世紀至七世紀,弗裏吉亞人在火山岩中建造洞穴。
羅馬時代,當地居民將洞穴擴展為深而多層的結構。
在拜占庭時期,代林庫尤城完全成型,曾被用作防禦阿拉伯穆斯林的防禦設施。
該地區落入奧斯曼帝國手中後,當地人將城市用作躲避土耳其穆斯林統治者的避難所。
到了20世紀,卡帕多西亞的希臘人和亞美尼亞人仍然使用這些地下城市來逃避周期性的迫害。
1923年,該地區的基督教居民被驅逐出土耳其,並在希臘和土耳其之間的人口交換中遷往希臘,這些隧道也隨之被廢棄。
1963年,一位當地居民在裝修房屋時,發現了牆後一個神秘的房間,這些隧道因此被重新發現。進一步的挖掘發現了通往隧道網絡的通道。
1969年,該地下城對遊客開放。
比較一下導遊和網上的說法,會發現導遊把矛盾集中在羅馬與希臘的對立,以及東西基督教的對立。對基督教徒的種種迫害,好像沒啥穆斯林的事兒,嗬嗬。
吃中飯的時候,兩對老美夫婦坐在一起,聊得熱火朝天。我們坐在一對巴西夫婦對麵,我的右邊坐著老農和他的妻。老農不說話,我便與巴西夫婦攀談起來。發現他們此行,與我們的旅遊路線幾乎一模一樣,都是遊希臘和土耳其兩個國家,他們隻比我們少了希臘的米島。我提起伊斯坦布爾的出租車,說了我聽到的各種不靠譜的事情。
吃完飯後,我在樹下等大灰。老農的妻走過來,友善地跟我說,伊斯坦布爾的景點集中在舊城區,坐公交車過去,不需要打出租車。主要景點相互間可以走到。我很感激她。
讓我意想不到的是,老農的妻穿著樸素,英語卻非常好。我們因此交談了一會兒。他們住在土耳其南部一個靠海的城市,這次坐十幾個小時火車過來,隻玩卡帕多奇亞。
回到車上,我與大灰說了此事,有點納悶他們老遠過來,隻玩卡帕多奇亞一個地方。大灰說,這有什麽奇怪的,就像中國小地方的人,難得坐火車去一趟北京玩。
* 吃中飯的地方
接下來導遊帶我們去了兩個地方。一個稱挖礦點。店員先展示了一些當地產的很鋒利的礦石,然後開始推銷他們用礦石做的的首飾。另一個是皮衣店。開始是時裝秀,給每人上一杯茶或咖啡,讓坐著看皮衣時裝表演。之後介紹店裏的皮衣和各種名牌包包,其實是假貨,且價格不菲。
我們在中國和亞洲見過這種旅遊和營銷一體的方式,一般賣得比別處貴,許多假貨,我們自然不會買。比中國好的是,導遊沒有要求買夠數目才離開。
* 綠線其他景點
因為下午的景點像是添頭,隻為拉生意的,我們興致淡淡。
我腦子裏就琢磨著,好不容易碰到土耳其人了,為什麽不了解一下土耳其人的風俗人情呢?接下來的路上,我問老農夫婦一些有關土耳其的宗教,政治,經濟,教育等情況。老農的妻說,現在的土耳其政府不好,想把土耳其伊斯蘭化。也沒民主可言,上次選舉眼看要輸了,就宣布選舉作廢,重新選過。
土耳其人95%信伊斯蘭教,他們這麽說,應該是非穆斯林了。
再攀談下去,夫婦倆才道出實情。原來他們是英國人,拿了土耳其的居住權,因此一年中有一半時間住在英國,一半時間住在土耳其。他們十年前拿的居住權。現在土耳其的政策改變了,需要200,000歐元的投資(比如買房),或每個月一定數目的退休金,才能拿到居住權。土耳其這幾年失業率很高,通貨膨脹率也很高。夫婦倆喜歡土耳其的美食,文化和氣候,才會作此候鳥生活,但也對土耳其的現狀感到擔憂。
老農也參與到交談中來,開口果然是地道的英倫腔。
* 當晚美麗的晚霞
卡帕多奇亞 - Cappadocia
紅線 - Red Tour
綠線 - Green Tour
藍線 - Blue Tour
鴿子穀 - Pigeon Valley
代林庫尤地下城 - Derinkuyu Underground City
挖礦點 - Evacuation Site
皮衣店 - Fur St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