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麽長期投資者投資收益永遠跑贏短期交易



投資美股已經有28年了,經曆過多個牛熊轉換. 令我感慨的是90%以上的個人投資者都相信自己市場場聰明,永遠能夠低買高賣,總想擇時,但事實證明,長期投資者投資收益永遠好於頻繁短期操作認為自己可以擇時的投資者,下麵我就就詳細分析一下原因.

強調長期投資的價值,摒棄短期市場波動的幹擾,避免試圖通過擇時(market timing)或頻繁交易來追求超額回報。

1. 長期投資優於短期擇時

試圖通過預測市場短期漲跌來進行低買高賣(波段交易)是非常困難的,甚至對專業投資者來說也充滿風險。市場的短期波動受多種不可預測因素影響,如宏觀經濟數據、政策變化、市場情緒等,即使是經驗豐富的投資者也很難持續準確判斷市場時機。而長期投資則聚焦於企業的內在價值,通過持有優質公司股票,分享企業長期增長的紅利。

•  為什麽擇時困難?

    •  市場不可預測性:短期市場波動往往受隨機事件驅動,難以準確預測。例如,突發事件(如疫情、地緣政治衝突)可能導致市場劇烈震蕩,但長期趨勢通常由經濟基本麵決定。

    •  交易成本和稅收:頻繁買賣會產生交易費用和資本利得稅,這些成本會侵蝕收益。長期持有則可以顯著降低這些成本。

    •  心理偏差:投資者容易受情緒影響,在市場高點貪婪追漲,低點恐慌割肉,擇時往往導致“高買低賣”,與預期相反。

•  長期投資的優勢

    •  複利效應:長期持有優質資產,依靠時間和複利實現財富積累。例如,巴菲特通過持有可口可樂、蘋果等公司股票數十年,獲得了遠超市場平均水平的回報。

    •  企業內在價值驅動:優質企業的盈利能力和價值會隨時間逐步顯現,長期投資者可以忽略短期波動,專注於企業基本麵的增長。

    •  減少決策錯誤:長期投資減少了頻繁決策的需求,從而降低了因錯誤判斷導致損失的可能性。

2.數據和案例支持

•  市場擇時的失敗率:研究表明,試圖擇時的投資者往往表現不佳。例如,晨星(Morningstar)數據顯示,頻繁交易的基金投資者平均收益率低於長期持有者的收益率,因為他們往往在錯誤的時間進出市場。

•  標普500的長期表現:盡管市場短期波動劇烈,但標普500指數在過去幾十年中始終保持向上趨勢。長期持有指數基金(如巴菲特推薦的低成本標普500指數基金)通常能帶來穩健回報。

3.適用場景與局限性

•  適用場景

    •  普通投資者:缺乏專業知識和時間的散戶可以通過長期持有指數基金或優質股票實現財富積累。

    •  波動性市場:在市場波動劇烈時,長期投資能幫助投資者避免情緒化決策。

    •  優質資產:對具有穩定現金流和增長潛力的企業,長期投資效果尤為顯著。

•  局限性

    •  需要耐心和紀律:長期投資要求投資者有足夠的耐心,忍受市場波動和短期賬麵虧損。

    •  企業選擇至關重要:如果投資於基本麵差或管理不善的公司,長期持有可能導致損失。巴菲特強調選擇優質企業的重要性。

    •  不適合短期資金需求:如果投資者有短期資金需求,長期投資可能不合適,因為無法保證短期內的流動性或回報。

4.實踐建議

投資者可以采取以下策略:

•  選擇優質資產:投資於具有強大競爭優勢、穩定盈利能力和良好管理團隊的公司,或選擇低成本的指數基金。

•  定投策略:通過定期定額投資(如每月固定金額投資指數基金),平滑市場波動,降低擇時風險。

•  保持長期視角:製定明確的長期投資目標,避免因短期市場波動頻繁調整投資組合。

•  學習與研究:不斷提升對企業和行業的理解,確保投資決策基於理性分析而非市場情緒。

5.巴菲特的經典語錄

•  “我們的投資期限是永遠。”

•  “時間是優秀企業的朋友,是平庸企業的敵人。”

•  “如果你不願意持有一隻股票十年,那就不要考慮持有它十分鍾。”

總結

長期投資”觀點,強調了時間和優質資產在財富積累中的核心作用。通過避免短期波段操作,專注於企業的長期價值,投資者可以減少交易成本、心理偏差和錯誤決策的風險,實現更穩健的回報。這一理念尤其適合普通投資者,提醒我們在複雜多變的市場中保持簡單、耐心和紀律。

Donald_Trump 發表評論於
槍迷球迷:買彩票肯定有人創造了年化回報100%以上的記錄。是否我們也可考慮跟進?
lionhill 發表評論於
回複 '槍迷球迷' 的評論 : 機構投資者不一樣,我這寫的針對個人投資者
槍迷球迷 發表評論於
不能一概而論。 卓有成就的數學家Jim Simons半路出家轉行炒股, 其基本信念就是股市是可以預測的。 他的基金從1988到2018年間, 平均年增長率是令人瞠目結舌的66.1%。 這種增長率對長期定投是想都別想。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