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天,我看到一篇報道,介紹了一位最近在 TikTok 上走紅的年輕母親。她分享了自己為何決定從佛羅裏達搬到康涅狄格州。她搬家的主要原因,不是為了工作或生活節奏的改變,而是因為康州的公立學校質量遠勝佛州。在大多數人紛紛南遷的當下,她的逆行顯得有點異類。
自新冠疫情以來,大量居民湧入佛羅裏達,其中有不少是可以遠程工作的年輕人,但更多是即將退休或已經退休的群體。長期以來,佛州以陽光充沛、房價低廉、生活成本較低的優勢,成為許多退休人士理想的歸宿。我已退休幾年,疫情中的 2021 年也在佛州購置了一套房產,成為這股陽光州移民潮中的一員。
但這位年輕母親的決定與我們這些退休族的考慮截然不同。她更關注的是孩子的教育,而不是氣候或房地產市場。對她來說,退休還很遙遠,當前最重要的任務是為孩子創造一個優質的成長與學習環境。她有一對一歲的雙胞胎和一個五歲的孩子。在她的視頻中,她提到,如果繼續留在佛州,要讓三個孩子都讀私立學校,每年學費將超過三萬美元。言外之意,她對佛州的公校頗有顧慮和微詞。
她之所以傾向私校,是因為佛州的公立教育存在多重問題:一是學校種族單一,幾乎是清一色的白人學生,缺乏文化多樣性;二是政府近年來頻繁出台政策,限製教材內容和圖書館藏書,尤其是與種族、性別與性取向有關的書籍;三是許多開發孩子創造力的課程與課外項目被削減或取消。
作為一位拉丁裔母親,她曾親自參觀康州的幾所公立學校。她驚訝地發現,那裏的教育資源和校園氛圍,不僅與私校不相上下,甚至在包容性與人文關懷方麵更勝一籌,而且一分錢學費都不用花。
確實,康州的公立學校教育在全國名列第二。第一據說是麻州。但這位拉丁裔母親並沒有明說她參觀的是哪所學校。其實康州的學校也會因為地區的不同而有很大的差別。和美國其他州一樣,同是公立學校,但教學的質量和學生的素質會大不相同。這大概與一個地區的房價有關,房價高的地區,富人聚集的地區,公立學校就特別的好。而那些房價低的地區,窮人多的地方,學校大都差很多。
這位年輕的媽媽承認,佛州房價相對便宜,這也是許多人南遷的原因之一。但她精打細算後發現,把孩子送進康州的優質公校所省下的私校學費,遠遠超過在佛州買房省下的開銷。更不用說,佛州近年來房產保險和車險價格不斷飆升,遠高於其他州。
我對她的計算深有同感。自從我三年前買下這套房子以來,財產稅和保險支出明顯上漲。當年決定買下這棟房子,很大原因是原屋主的年房產稅隻有 2,600 美元;但我們入住後的第二年,稅就漲到了 4,600。而房屋保險的漲幅更是驚人,幾乎是每年以 50% 的速度遞增。我不禁開始思考:我們每年隻在佛州住幾個月,如此高昂的成本,真的值得嗎?
我並沒有親訪過佛州的學校,對那裏的教育狀況無權置評。畢竟我是以退休老人的身份南遷,圖的是氣候溫和、陽光充沛。相比東北的寒冬,這裏的冬天永遠是和煦的,令人舒適。
但事情看來沒有那麽簡單。我也曾考慮過,是否該徹底賣掉北方的房子,搬到佛州常住。但兩個孩子都在紐約,住得離她們近些,對我們或許更方便。可是三年來,我已在佛州建立了新的社交圈:匯集了幾個老同學和結交了新朋友,每周有打牌聚會,生活其實非常愜意。
然而,當我看到那位母親的選擇,心裏又泛起一些煩惱。雖然我沒有孩子上學的煩惱,但她所提出的教育與文化層麵的問題,讓我開始重新審視:我們這些來自中國的移民,究竟能否真正融入佛州這片土地所代表的價值體係?孩子從小接受怎樣的教育,麵對什麽樣的文化現實,其實牽動的是更深層的文化碰撞和衝突。
有些決定,也許不是關於房子,更是關於房子以外的社會和文化現實。
2025.5.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