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醫療規範化之門診

打印 被閱讀次數

美國醫療的規範化不僅體現在醫療指南的製定和使用上,還體現在門急診所的構成和管理上。這裏來談談美國門診的常規構成,也是讓大眾了解如何看門診。

在美國,醫生的大部分時間是在門診看病人,而且大部分醫生有多個門診地點。多個診所分布一方麵是為了方便病人,送醫到病人身邊,另一方麵也是為了得到更多的病人來源,多看病人與醫生的收入有直接關係。某一特定地區的病人資源會有限,與家庭醫生相比,專科醫生需要走更多的診所。我是心髒科醫生,我們心髒科有10個診所分布在城市的不同位置,我有4個門診診所,兩個在本市內,另兩個在郊縣,其中的一個距離我住所40英裏之外。每天我會去不同的診所看病人。美國診所的構成在全國範圍是規範化的,就是說診所的配置和結構是類似的,不論是單人的私人診所還是多專科上百人的門診大樓。標準的配置可以讓醫生和病人不會因為不同的診所不同的地區而暈頭轉向。





這是我一個診所的平麵分布圖。進門大廳是候診室。診所有一個小型放射線室,可以做一些簡單的放射科操作諸如胸片,如有需要CT或MRI複雜檢查將會安排到我們的大診所或醫院去做。有個小型檢驗室。護士區常規在診所中央位置便於工作和管理。護士區四周的房間都是獨立的診室。在診所尾部的幾個房間是醫生辦公室。這個診所平時有3-4個家庭醫生常駐,我們各個專科醫生輪流去診所看病人。

與中國國內門診常常一大堆人圍著醫生看病有不同,在美國為了保護病人的隱私,每個病人看病有單獨的診療室。



診療室的結構很標準化,如上圖。一般的診療室內有:1.多功能體檢床。2. 病人及家屬座位。3. 醫生平台(電腦台,查看資料寫病曆。平台上的櫃子中一般會放些常用表格比如免疫注射時間表等等)。4. 洗手台(美國門診要求看病人之前及之後都要洗手,我們診所還要求病人給醫生洗手打分)。5. 診室工具櫃(存放常用醫療物品,如酒精棉片,拆線包等等)。6.尖銳醫療器械處理櫃。7. 隔簾(醫生或護士做操作時需要拉起隔簾用於保護病人隱私)。



8. 血壓計。9. 耳鼻眼喉檢查器具。10.醫療汙物投擲箱。



一般診所都會貼有疼痛示意圖。在美國,讓病人忍受不必要的疼痛是不人道的,也是醫護人員的失職。我們的每個診室內都有簡易的疼痛臉譜,即使不會表達的孩子或是有語言障礙的外籍人士,也都可以得到及時的照顧。

前麵說到我有一個40英裏外的診所。這是一個心髒科專用診所,有5個診室,可供1-2個心髒科醫生同時使用。雖然這個診所很小,不配備檢驗室和放射室,但是我們有可移動性核素顯影儀,可以做心髒核素試驗。我們有一台固定心超儀器,還有平板儀用於運動試驗。可謂麻雀雖小,五髒俱全。

如上述介紹,美國的門診結構都是標準配置。合理規範化的構成便於管理,更能快捷方便的為病人服務。

大家如果有在美就醫的疑問,可以在此提問,我盡量來做解答。

behappylady1 發表評論於
Thank you for sharing!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