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是一襲華美的袍,爬滿了虱子。” 這是張愛玲《天才夢》的結尾,應該也是她流傳最廣的金句。不論有沒有讀過《天才夢》,甚至不知道出處,都常聽到有人拉這句話出來發感歎。
隻是,很多人都忘了,在評論虱子和袍子前,張愛玲列了一個單子,裏邊是她熱愛的生活小趣味:“生活的藝術,有一部分我不是不能領略。我懂得怎麽看七月巧雲,聽蘇格蘭兵吹 bagpipe,享受微風中的藤椅,吃鹽水花生,欣賞雨夜的霓虹燈,從雙層公共汽車上伸出手摘樹頂的綠葉。”
張愛玲 “生活的藝術”,就是村上春樹說的 “小確幸”。
小確幸,微小而確實的幸福。張愛玲有哪些小確幸呢?
童年,“夏天中午我穿著白底小紅桃子紗短衫,紅褲子,坐在板凳上,喝完滿滿一碗淡綠色,澀而微甜的六一散,看一本謎語書,唱出來,‘小小狗,走一步,咬一口’。謎底是剪刀”。那個天津的家,“有一種春日遲遲的空氣。” (這個“春日遲遲” 引用得太好了!現在我回憶年少時光,想起的也常常是 “春日遲遲” 四個字。)
張愛玲 “喜歡吃牛奶的泡沫,喝牛奶的時候設法先把碗邊的小白珠子吞下去。” 還有炒菜。“莧菜上市的季節,我總是捧一碗烏油油紫紅夾墨綠絲的莧菜,裏麵一顆顆肥白的蒜瓣染成淺粉紅。在天光下過街,像捧著一盆常見的不知名的西洋盆景,小粉紅花,斑斑點點暗紅苔綠相同的鋸齒邊大尖葉子,朱翠離披,不過這花不香,沒有熱乎乎的莧菜香。”
張愛玲自稱是 “最安分的肉食者”,連帶著喜歡賣豬肉的 “牛肉莊”。她覺得“雪白幹淨” 的牛肉莊是 “可愛的地方”,那裏的一切都清清楚楚。“我很願意在牛肉莊上找個事,坐在計算機前專管收錢。那裏是空氣清新的精神療養院。凡事想得太多了是不行的。”
衣著。胡蘭成在《今生今世》裏提到,“一日午後好天氣,兩人同去附近馬路上走走。愛玲穿一件桃紅單旗袍,我說好看,她道:‘桃紅的顏色聞得見香氣。’” 還有張愛玲在靜安廟會上買的繡花鞋子,“鞋頭連鞋幫繡有雙鳳,穿在她腳上,線條非常柔和。” 無論是否女為悅己者容,心愛的衣服絕對是日常的小確幸。
香港保衛戰結束了。“看見青天上的飛機,知道我們盡管仰著臉欣賞它而不至於有炸彈落在頭上,單為這一點便覺得它很可愛。冬天的樹,淒迷稀薄像淡黃的雲;自來水管子裏流出來的清水,電燈光,街頭的熱鬧,這些又是我們的了。” 劫後餘生,驚魂未定,人們迫切需要從前毫不為意,現在倍加珍惜的小確幸來求證戰爭真的遠去。
最後,再說兩句《天才夢》。我記得初讀時的驚豔:原來文章還可以這麽寫,寫得這麽瀟灑自如,這麽的 effortless chic! 後來又讀過很多次,隱隱覺得行文和句式特別。現在再讀,才恍然大悟,原來張愛玲用的是英文 essay 的寫作邏輯,隻不過用了中文。換句話說,把《天才夢》翻譯成英文,那麽語言和行文就會嚴絲合縫,不會有對不齊整的 “出格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