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新移民,連根拔起-漂洋過海-落地生根,哪裏是件好玩的事?匯豐曾經做過一個跨國個人金融服務的廣告,主題詞就是Transplant,真的貼切得令人落淚。你們讀書的稍好一些,畢竟美國大學體係也是個高度體製化的,很有助於融入本地社會。
生根、生根,就像大手術以後,刀口出現了癢癢的感覺,有時會發熱,有時還會疼得閃電一樣,那是長出了小神經。移民的道理是一樣的,觸角開始伸展並深入到了新地方可有可無的角落裏,緊緊地抓牢泥土,拚命地汲取各種營養,滋潤自己的再次成長。
在南加大,這一場可有可無的小講座,講洛杉磯的恐狼,如何滅絕於13000年前,如何保存在了瀝青坑裏成為洛杉磯古生物界的特產,如何有可能提取出了dna,如何有複活的前景(所以需要投資),如何又擔心那麽大個子還孤僻的狼,會在現代社會諸多不適應。真挺有意思,沉浸到這樣的話題裏,參與到當地人的喜聞樂見中,多年不見的那種本地感油然而生。
剛結婚那會兒,沒娃拖累,小夫妻從暗無天日裏鑽出來,四處逛逛。春天去大覺寺看玉蘭喝茶,秋天去北大踏銀杏的落英金黃;跑到隆福寺就著暖陽翻書,去友誼賓館在過去喝不起的水吧裏點酒。那都是外地學子落戶帝都以後滿滿自得的本地感。
輾轉多年,再次體會,如遇故人之子,感慨萬千,唏噓不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