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中去土耳其和塞浦路斯逛了一圈,剛回來,趁著尚未把西班牙之旅全然忘記,趕緊續寫西班牙遊記吧。
我在西班牙旅遊的最後一站是馬德裏。之前來過這座城市幾次,有次在馬德裏住了一個多星期,把馬德裏玩了個遍。這次計劃住九晚,但遊玩重點不再是馬德裏,而是周邊的小城鎮。打算以馬德裏為據點,每天去附近的小城鎮一日遊。
除了一個小鎮不通火車,一日遊基本依靠鐵路交通。馬德裏有兩個主要的火車站,一個是靠近市中心的阿托查(Atocha),另一個是查馬丁(Chamartin)。兩個車站之間交通方便,可以坐近郊火車、地鐵、公車抵達。為了出行方便,我訂的酒店離 Atocha 車站很近。
馬德裏 Atocha 火車總站

馬德裏 Atocha 火車總站
在此介紹一下西班牙的鐵路交通。官方鐵路公司Renfe運營四種列車:高速、遠程、中程和近郊列車。前三種列車的標簽是Renfe,近郊列車則用Renfe Cercanias 的標簽。Renfe 列車是城際火車(intercity),對號入座,需要提前購買車票。如果用Eurail 的火車通票,這三種火車都需要去售票處預訂座位。而乘坐近郊火車 Renfe Cercanias,則無需預訂座位,有點兒像地鐵,比較擁擠,不保證有座位。
以下介紹我一日遊的八個小城鎮。
以下介紹我一日遊的八個小城鎮。
阿蘭胡埃斯(Aranjuez)
阿蘭胡埃斯位於馬德裏以南約50公裏,那裏最著名的景點是阿蘭胡埃斯王宮 (Royal Palace of Aranjuez),這座王宮被聯合國列為世界文化遺產。
從馬德裏 Atocha 火車站乘坐近郊火車C3,45分鍾後抵達阿蘭胡埃斯。下火車之後,沿著一條大樹成蔭的寬闊大道步行十幾分鍾,便到了阿蘭胡埃斯王宮。





這座王宮是西班牙國王的春季行宮,位於哈拉馬河 (Jarama) 與塔霍河 (Tagus) 的交匯處的河穀地帶,河穀土地肥沃,水源充足,植物茂盛,氣候涼爽。幾百年來,曆代西班牙國王都在春天來這座王宮。
雖然阿蘭胡埃斯王宮建於16-17世紀,但在經曆了嚴重火災後,目前的王宮是17-18世紀重建的。由於幾經修建,王宮融合了不同風格,主體建築是法式,裝潢則融合了法式、中式、阿拉伯式等多種風格。
阿蘭胡埃斯王宮華麗輝煌,各個宮殿色彩獨特,風格各異,美麗炫目。倘若打算盡情享受視覺盛宴,至少需要半天參觀王宮。我去得較早,原計劃細細欣賞,然而不久便有多個旅行團的大批遊客同時到來,頓時把一些宮殿擠得水泄不通。為了避開旅行團,不得不加快參觀步伐,盡量先於旅行團到達各宮殿,結果在王宮參觀了兩個多小時就出來了。



王後的臥室

國王的禱告室


王宮內最令人驚豔的兩個宮殿是阿拉伯宮和中國宮(瓷宮)(見下圖)。









王後的臥室

國王的禱告室


王宮內最令人驚豔的兩個宮殿是阿拉伯宮和中國宮(瓷宮)(見下圖)。










王宮四周是精心設計、建造和裝飾的花園,沿用了凡爾賽宮模式,綠樹成蔭,布滿了希臘神話人物的大理石雕塑和噴泉。由於是早春,花壇裏的百花尚未盛開,我並未花太多時間欣賞花園。






王宮花園麵對一個大廣場,廣場一端是帕多瓦聖安東尼教堂,一端通往另一個巨大的花園--王子花園,還有一端通往阿蘭胡埃斯古城。因是王宮所在地,古城為貴族興建了許多巴洛克式華麗高貴的庭院大宅、穹頂長廊、廣場、大街、別墅等。



帕多瓦聖安東尼教堂


逛完王宮和王宮花園,已過了下午一點,去古城逛了一圈,小店小餐館小酒吧不少,在那兒吃了午餐後,去了王子花園(見下圖)。花園內有寬闊的林蔭道和品種多樣的樹木,獨自走在午後和煦的陽光裏,心情舒暢安寧,樹木茂盛,河水潺潺,行人稀少,環境幽靜,格外享受。

王子花園大門

欽瓊 (Chinchon)
欽瓊是西班牙中部馬德裏東南部的一個小鎮,人口才五千多,以其山頂房屋和中世紀的小鎮廣場 (La Plaza Mayor) 而聞名。廣場周圍環繞著有木陽台的建築,充滿了中世紀風情,被稱為是西班牙最獨特、最美麗的廣場。


從馬德裏去欽瓊沒有火車,隻能坐長途汽車。我先從旅店坐地鐵去長途汽車站,再乘坐半小時一班的337路長途汽車(車票5歐元),車程要1個多小時。公車先在高速公路上行駛,然後拐上了山區公路,沿途可欣賞西班牙的田園風光。
長途汽車停靠在一條鄉村公路邊,欽瓊站不是終點站,但是長途汽車的“大站”,路邊有個小小的候車棚。一邊是山野,另一邊有些小店鋪。沿著車站旁邊一條馬路上山,五六分鍾,就是小鎮廣場。
可是我卻遵照一位油管博主的建議,多坐了一站,到Chinchón-Ronda del Mediodía 站才下車。這位博主說,走街串巷可以接觸更真實的欽瓊。那是一片老舊的住宅區,房屋矮小古舊,街道曲折狹窄,人車稀少,彷佛走進了一個小村莊。
拐了好幾個彎,一路上坡,走了十多分鍾,終於從一條小路拐進了小鎮廣場。眼前頓時一亮,再看馬上氣餒,廣場正在修理之中,成了建築工地。廣場中央堆放著石塊水泥木材等建築材料和各種建築機械,停靠著一些施工車輛。
欽瓊市政樓




可是我卻遵照一位油管博主的建議,多坐了一站,到Chinchón-Ronda del Mediodía 站才下車。這位博主說,走街串巷可以接觸更真實的欽瓊。那是一片老舊的住宅區,房屋矮小古舊,街道曲折狹窄,人車稀少,彷佛走進了一個小村莊。
拐了好幾個彎,一路上坡,走了十多分鍾,終於從一條小路拐進了小鎮廣場。眼前頓時一亮,再看馬上氣餒,廣場正在修理之中,成了建築工地。廣場中央堆放著石塊水泥木材等建築材料和各種建築機械,停靠著一些施工車輛。

欽瓊市政樓





廣場被三四層樓的建築圍繞,除了底樓,樓上每層都有麵對廣場的木陽台,白牆綠陽台顯得幹淨樸素。可能因為西班牙的中世紀建築多為石頭建築,難得見到木頭建築,因此不少人盛讚欽瓊富有獨特的中世紀風情。而我們習慣了木頭的古老建築,並不覺得這些木陽台有何特殊之處。
已近中午12點,但多數商店和餐館尚未開門,遊客稀少。有些餐館已經布置好了室外就餐區,有些仍在布置,我想當然地以為這些餐館12點開始營業,抓緊時間沿著鵝卵石小道上山,去看一下鍾樓,據說這是欽瓊14世紀建築的老教堂僅存的遺跡。








欽瓊非常小,走個三五分鍾,便到了山頂,俯瞰了欽瓊全景,包括整個廣場。還遠眺了15世紀的城堡,據介紹,該城堡年久失修,隻剩下廢墟,故而懶得前去攀爬。欽瓊的魅力在於保持了其古樸狀態,沒有太多刻意為遊客做的修飾。



或許跟那天的天氣有關,陰沉沉的,冷風呼呼,時而下小雨,穿著羽絨服,戴著羽絨服帽,仍寒氣襲人。迫切希望去廣場找家暖洋洋的餐廳吃飯。到了山下才得知,所有的餐廳要到下午一點才開始營業。
欽瓊太小了,除了廣場,無其他特別景點可去,漫無目的瞎逛,不知不覺沿著那條筆直的馬路,轉到了鄉村公路旁的汽車站,隻見一些人正排隊上停靠在路邊的337路,我也上了車,回馬德裏的旅店去取暖吧。
下午回到馬德裏,同樣陰雨綿綿,寒風颼颼,躲進溫暖的房間,捧著熱茶,透過陽台的玻璃門往外看,馬德裏車水馬龍,忙忙碌碌。





圖片均為原創
待續
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