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滬記,一外地老太提升上海氣質

一個外地老太提升了上海的氣質

家人說,要帶我去公園走走。說實話,我是沒什麽興趣的。

小時候最喜歡去玩的那些公園,如今都不再像從前了。以前是靜靜的、帶點書卷氣的地方,現在成了廣場舞與健身操的天地。魯迅公園也成了“底級網紅”的打卡地—噪音不止,自拍不斷,和裏麵設著的魯迅紀念館,怎麽看都格格不入。



我媽很久沒出門了,在虹口公園,她一聽恍如隔世,這不是我大女兒四十多年前,也許半世記前在幼兒園托兒所唱的歌嗎?她們是上海阿姨呢,還是在上海呢阿姨,我這個海外大媽看得也麵紅心跳。我如果也這樣跳,孩子他爸,休了我吧。

回到上海這段時間,我越來越覺得,小時候記憶中的上海,似乎慢慢在褪色。街道在變,人群在變,就連空氣裏那種特有的“精致感"也在消散。

直到那天,我聽見了那陣電吹管的聲音。

它幹淨、流暢、帶著溫柔,從公園一角悠悠地飄過來。我像被某種無形的線牽引著,循著聲音走去,最後在湖邊的一個安靜角落,看見了她,一位老太太,身形瘦小,站在水邊,獨自吹奏。

她沒有觀眾,她隻是吹給自己聽,專注又自足。那一刻,我竟有些動容,像看見了一種久違的、屬於這座城市的精神狀態:沉靜、克製、不嘩眾取寵。

她吹完後,我忍不住走上前搭話。原以為她是上海人,沒想到她用流利的普通話笑著和我聊起來。她說她來自外地,陪孫子來上海讀書。每天送孩子上學後,就帶著樂器來公園吹奏,等中午回去燒飯做菜。

這時,我妹妹和家人也找到了我。老人看我們感興趣,又為我們吹了一曲。

從早先就我一個粉絲,到我家人也來,後來又引來了幾個聽眾。

這次出現了一個小事故,她正沉浸在自己的節奏裏,電吹管的音色如溪流般緩緩流淌。這時,一個不懂規矩的中年男人靠近她,語氣突兀地問:“這電吹管貴不貴,多少錢?”他的聲音打破了空氣中的清澈寧靜,錢,錢,錢,大煞風景。若是我,大概會被打斷情緒,但她沒有。她穩穩地繼續吹奏著,那一刻,我忽然覺得,從容,是一種極深的修行。

曲畢,我們聊了起來,越聊越投緣。她說她還愛畫畫,在家的牆上掛滿了自己的作品。我妹妹那時正想學畫,聽得興奮,老太太便笑著邀請我們改天去她家看看。她住在我熟悉的老街上,正是我曾寫過民國老太太故事的地方。那條街的老太太們,好像都喜歡邀請陌生人去她們家。也不奇怪,因為我妹妹的臉比我更像以前上海好小囡的臉。





兩天後我們如約去了她家。房子不大,但收拾得幹淨溫馨,牆上是她畫的花鳥和山水,窗台幾盆綠植,餐桌上還有一本翻開的樂譜。她用一種極自然的方式,在這座城市裏活出自己的一席之地。

她說她喜歡上海:節奏適中,生活便利,也安全安心。她每天負責孫子的三頓飯,其他時間用來吹管子、畫畫、聽昆曲。她說“在上海的現在的生活,才是我最自在的時候。”

聽她這麽說,我忽然有點慚愧。以前總覺得外地人多了,上海的味道就淡了,小馬路的寧靜不見了,講究生活的“精致人家”變少了。但看著她,我第一次意識到,真正的城市氣質,其實不是生出來的,而是活出來的。

像她這樣的外地老太太,不但沒有“稀釋”上海的味道,反而悄悄在某個角落,用自己的優雅和節製,提升了這座城市的底色。日子雖然簡單,卻有層次。

她讓我想起老一代的上海女人:講究、克製、溫和、堅韌。可惜這份“舊上海氣質”,如今在城市喧囂中越來越稀薄。而她,一個並非本地人,卻比許多本地人更像上海人的老太太,她以一種幾乎不被注意的方式,延續了這份氣質。

或許,這就是當代上海的魅力:她允許新的人來,也接納新氣質的注入。她的精神,不在於你來自哪裏,而在於你如何活著,是否有尊嚴、有節製、有審美地度過每一天。

前陣子,老太告訴我,她離開上海了,我又想到那個公園,想到那些在公園裏大聲喧嘩的上海阿姨爺叔們,不禁更懷念起那個在湖邊吹電吹管老太太。

她不一定屬於上海,但她確實讓上海更像它自己。她用自己的方式,守住了上海最可貴的那份沉靜與講究。





阿姨挺有心境。

',

我被美妙的電吹管聲吸引,不久便引來了我,我家人,還有別的聽眾,我們動情於她的美妙旋律裏,欣賞完,我與妹妹與她進行了一番愉快的交談。我征詢她可否把她的吹奏視頻放在油管,阿姨很大方,欣然同意。

xyz66 發表評論於
回複 '翩翩葉子' 的評論 : Wow, 葉子你也太勤奮了吧!
雖然我們很喜歡讀你的好文,是無價的精神食糧,但是咱們美麗的葉子千萬不要有壓力,以保重身體為top priority:)
也許有些題目等你下次回國又有新的感悟呢,可以合二為一。慢慢來,不急不急:)
翩翩葉子 發表評論於
66好,這些還不包括我有感而發和寫花園花花草草的文,另外,也不包括突發事件引起的打架文,想想,我真忙煞了,
翩翩葉子 發表評論於
翩翩葉子 2025-05-22 19:23:06

回複 'xyz66' 的評論 : 回複 'xyz66' 的評論 : 66好,本來還有一個老太太要寫,但時間有限,暫告一段落吧。我因為再過一段時間要回國了,去年拍的很多視頻占據了手機裏的太多空間,以下是我準備在回國前想完成的博文與視頻。例如,
1周璿枕流公寓,
2上海大廈,
3猶太人記念館,
4繁花黃河路
5繁花玲子開店的進賢路,
6我的閨蜜
7外來妹,開廠老板娘,生大病,關廠,模特兒
8千愛裏,
9溧陽路
10上海中心
11錦江飯店
12免費收養小貓小狗
13上海吃的美食,小吃
14上海一名有點名氣的名畫家送的畫作。
等等等等,我的這個工作誌,我越寫越緊張,我拍了以上有關的視頻,如果回國前不出爐,那就沒用了,我現在不得不加班加點趕出來。我喜歡寫人,寫景。其實寫景也是為了寫人。而且我也想用影像留住一個城市的魂。

謝謝66一貫支持鼓勵我,我老實地獻上了我的工作計劃,這樣也有點逼上梁山的味道,但願我能如願完成。
翩翩葉子 發表評論於
回複 '老月餅' 的評論 : 月餅好,中國女人不僅瀟灑也很厲害的,世界上不少大佬的那一半是來自中國的。
翩翩葉子 發表評論於
回複 '藍天白雲915LQB' 的評論 : 藍天姐好,回國,退休的六十歲左右的大媽們是最幸福的群體,她們的鬆馳感與青年人緊張感對比強烈。
翩翩葉子 發表評論於
回複 '一天到晚想吃魚' 的評論 :想吃魚好,安福路小公舉我喜歡,女人任何情況下,都可以打扮得美美的,前題是不影響別人,跳廣場舞的那幫大媽就不太適合在公共場合裏這樣表演,但願我沒有雙標。
翩翩葉子 發表評論於
回複 '清漪園' 的評論 : 園姐好,這個阿姨的生活真的很精致,還且像她說的"很充實",我也特別驚訝她竟然不追劇,也許她的生活就是一部完美的劇。
翩翩葉子 發表評論於
回複 '菲兒天地' 的評論 : 菲兒好,我是編導攝像一角踢,做好視頻,自己看看很有成就感,視頻比照片更有表現力,更生動。

我妹妹很乖,對姐姐的要求很配合,她都是素顏出鏡的。她十年,二十年以後會謝謝我的,留下她清爽可愛的影像的。
翩翩葉子 發表評論於
回複 '安然0203' 的評論 : 安然好,你這段話,讀來真是有些感慨,我回家都不忍心去看老宅,那裏現在矗立著一幢幢辦公大樓,辦公大樓第三間的位置曾是我的家,那裏盛載了我了我人生美好的時光。靜安寺是我每次回滬繞不開的地方,但也生不出感情。像你一樣,學會"心淡了,不再執念,"也就輕鬆了。

老月餅 發表評論於
中國大媽,滿世界瀟灑。

“這些大媽拿著高額退休金,帶著紅領巾,穿著傻x蘭裙子,跳著惡心人的廣場舞,難怪人罵,那天開出租的氣瘋了,撞過來也不奇怪”
xyz66 發表評論於
葉子筆耕不輟,“(在)上海優雅老太太“係列又添一篇好文,佩服!

葉子總結出“舊上海氣質“,反映在老上海女人身上,就是
“講究、克製、溫和、堅韌.” 的確,我喜歡的上海著名作家陳丹燕,張愛玲,王安憶等都不同程度地描繪出這些特質,非常迷人雋永。

葉子溫柔軟糯的“滬江普通話“也很迷人:) 透出良善和關懷。所以這位才女老太太才願意敞開心扉,與你交友,秀出自己心愛的作品。她的工筆花鳥畫太美了,配色古典和諧,賞心悅目。哈哈,替我向她致敬:)

聽過一句笑話“春天來了,樹上開滿了中國大媽”;) 如今國內文旅生意紅火,到處都是烏泱烏泱的人群,直播者,大媽團搶占最佳位置,各種姿勢排列組合來幾遍,看得人心生厭倦,遊興全無!與葉子同感:如今像這位優雅克製的才女大媽,好像越來越少了,如同舊上海氣質“在城市喧囂中越來越稀薄。”
藍天白雲915LQB 發表評論於
這些大媽拿著高額退休金,帶著紅領巾,穿著傻x蘭裙子,跳著惡心人的廣場舞,難怪人罵,那天開出租的氣瘋了,撞過來也不奇怪。
一天到晚想吃魚 發表評論於
上海有安福路小公舉
清漪園 發表評論於
這真是一位比上海人還上海人的雅致老太太,她活出了人應有的追求:Grow old gracefully.
菲兒天地 發表評論於
沁人心脾的樂聲,老太太真是多才多藝有品味。葉子真是個好記者,一個個采訪有意義又感人。妹妹出境,葉子拍攝,讚。:)
安然0203 發表評論於
小時候晨光,在上海靜安寺附近的華山路呆過六年。。。
2011年故地重遊,卻見早已人非物非,外公外婆留下的老宅被舅姨們賤賣/靜安寺附近吵鬧繁雜,哪裏有一絲絲往日的靜謐和佳人行。。。
也好,心淡了,不再執念了,輕鬆了。。。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