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出眾的華裔女科學家

打印 被閱讀次數

五月是美國“亞太裔傳統月”,宣傳亞太文化和亞太後裔對美國的貢獻。上周介紹了密西西比華裔-the Delta Chinese。今天來介紹一位出眾的華裔女科學家。

自從原子能的發明,人類就不斷探索原子能的和平利用。50年代開始,各國開始建造原子能發電站。但由於使用的技術是核裂變,出現過不少安全和汙染事故,所以原子能發電並沒有普遍推廣。

核聚變是能量更大、更安全、無汙染的原子能技術,直到2022年,人類才第一次掌握了核聚變技術。領引這一前沿技術的許多科學家中,有一位華裔女科學家,她叫Tammy Ma。

Tammy Ma的祖籍是廣東,出生於加州,是第二代移民。1962年,大陸鬧饑荒。那一年的4月,來自大陸12個省份的6萬多難民逃亡香港,是曆史上“香港大逃亡”的高潮, Tammy的父親跟全家人就是那次逃到香港的。開始,廣東省委書記陶鑄下令,撤除崗哨,放開邊境,讓大陸難民自由赴港。到了5月,中共中央委員會下令封鎖邊卡,遣送難民回家。

肯尼迪總統了解到情況,頒布特許令,經國會批準,接受5000大陸難民移民美國,Tammy的父親就是這5000幸運兒之一。父親來美國時隻有13歲,以後上加州理工學院,成了一名電子工程師,在矽穀多家公司工作。Tammy的母親也是廣東人,60年代移民到加拿大。後來經人介紹,二人在加州結婚,生了Tammy Ma。

母親原來是服裝設計師,生了Tammy後就在家當家庭婦女。她總是帶Tammy去各種科學博物館,跟她談論科學問題。Tammy的父母在家裏隻跟她說英文,也沒有送她去周末的中文學校,所以Tammy隻能聽懂很少廣東話。除了春節,叔叔伯伯一大家子一起來過年,家裏的中國元素不多。這也不怪父母,他們少年時期就離開了中國,在西方長大,已經美國化了,隻能想象他們在家裏還常吃中國飯。不過Tammy小時候又學體操又學鋼琴,這一點倒是像中國家庭。

受母親的影響,Tammy從小喜歡科學,但她在學校的數學並不好。考大學的SAT成績不夠上斯坦福,但被加州理工學院錄取,上了大學還得補習數學。2005年,Tammy獲航天工程學士學位,2008年在加州大學獲碩士學位,兩年後獲博士。在加州的Lawrence Livermore實驗室做了兩年博士後,2012年正式成為該實驗室的員工。

這個實驗室是美國能源部下屬的部門,從事國防、環境和能源研究。Tammy在實驗室工作出色,一年後獲早期職業生涯總統獎,2016年獲傑出等離子物理職業獎,2021年獲核聚變工程獎。Tammy在核聚變方麵取得眾多研究成果,並參與了2022年核聚變的成功試驗。她是能源部核聚變委員會成員,美國物理學會院士,年僅40歲。目前,她是一個核聚變研究項目的領隊。

從事高能物理的女性不多,華裔女性更少,最有名的是50年代吳健雄,與諾貝爾獎擦肩而過。Tammy是新一代華人女性,從事核聚變尖端科學,也是華人的驕傲。核聚變可以為人類提供無限幹淨能源,預計還要至少10年核聚變才能走出實驗室,為人類造福。到那個時候,希望Tammy的名字會家喻戶曉。



dong140 發表評論於
謝謝分享
登錄後才可評論.